第17页(1 / 1)

加入书签

('

南向生明了了,一般来说,天界的预言,无论如何是不会错的。

“那这麽说,那位圣人,就有问题咯?”

意外(二)

人间的起源是一门複杂的学问。

不过,传言里先是盘古开天地,有了人间;后是女娲造凡人,有了烟火。传言真假并不可考,但自古以来,就有对此十分狂热的人,还为此着了千本书。

然而再狂热面对的信仰也有摸不着门路的时候。他们逐渐理解不了经书里面的内容,甚至有些混沌。

时间一长,便发生了许多事。不到一百年前,混沌之中的世人只知道天上有一位主,可他总是爱绕弯子,说话做事神神秘秘的。只有极少的人,能从佶屈聱牙的经书上读懂他的奥义。

转机发生在一个晚上,夜空中忽然划过一道耀眼的白光,一位圣人在一个小村落里降生。

未来,他将在那座村落里建起人间第一座教堂、第一座修道院,还将成立统管人间所有信徒的教会,倾尽了毕生心血,凭借一己之力,只为将神艰深的智慧传到四面八方,将人间变作一片虔诚的土地。

不过这都是后话,在那时降生的,只是一个哭着要吃奶的男婴。

而夜空中是不是真的划过了白光,也没人说得清楚。

乔星河并非出生于村落里最阔绰的人家,却也富余到足够让他读书认字。

他学会了读写,便开始研读书橱里那本珍贵的经书,看得津津有味,还乐意讲给别人听。

小时候奶声奶气地给父母兄弟听;到后来大些了,书也越讲越好,便讲给田坎上的农夫、溪边洗衣的女郎、村口叫卖的屠夫听。

渐渐地,他讲书的名气传遍整个村落,村民们都知道,这村子里出了个奇才,不仅能读懂神的奥义,还能用浅显的话语讲出来,让所有人都听懂。

村民们便每日来他家门口等候,待乔星河做完一天的农活,便坐在那农庄的门槛上,给四周围坐的人们讲书。

后来,等候的人越来越多,有人干脆提议:要不我们替你做农活儿,你就负责给我们讲书。

此提议一呼百应,乔星河终是盛情难切,便当起了一位全职的讲书人,有人替他放牧,有人替他犁地,有人替他磨麦。村民们合伙为他搭了个小木屋,里面修了个稍高一点儿的台子,他便站在那台子上,讲书给台下的人听。

后来,他的美名传到了村外去,有的人甚至不惜辗转千里前来听他讲书。乔星河心疼人们长途跋涉,心里突然有了个主意:“倒不如我把道理教给一些人,再让他们去不同的地方讲书,这样这些人就不用这麽远赶来了。”

他便委任了十几个自己青睐的人,先将他从经书里领悟的道理一一传授他们,他们再分别去往不同地方,给各地的人讲书。

几十年后,人间各地布满了讲书人,有的由乔星河亲自传授,有的则是在修道院里修习,由乔星河传授之人传授。

现在好了,四面八方的世人均能学习神的奥义,人们也逐渐认可:乔星河就是神在人间的化身;信乔星河,就等同于信神、信天。

他诞生的那个小村落,也因为世人的崇敬而蓬勃发展,并被人尊称为“圣地”。

渐渐地,乔星河步入垂暮之年,心里却有一事放心不下:“等到我死了,这世间的信徒该如何是好?没了我,他们岂不是失去了信仰?”

他决定,必须有人继承他的衣钵。于是,他在那圣地,成立了一个教会,负责对外传播并执行自己的旨意,又从教会里选了一位最为器重之人,接替自己的职责,自己便住在教会所在的圣殿中最华丽的一座官邸里,安享晚年。

虽是退居幕后,可他的功绩永远不会被遗忘,世人为他唱赞美的歌,写赞美的诗,将他的事迹说给子孙后代听,崇敬地称呼他为“圣人乔星河”——这世上有不胜其数的信徒,能被冠以“圣”字的却独独只有他一人。

此时,韩晓诺坐在平日里吃饭的小圆桌边,宋时霁和南向生分坐左右。在这狭窄简陋的房子里,这张桌子已经是能找到的最适合谈正事的地方。

讲完了乔星河的故事,她舒了口气,又托着下巴,自言自语道:“当年圣人乔星河逝世时是大半夜,可圣殿墙外还是站满了人,都在为他默哀送终。如果不是因为他,这世间也不会有那麽多信徒。他这样的人,死后就算是成不了神,总是不至于下地狱吧?都下地狱了,那得坏成什麽样啊!”

此话一出,韩晓诺突然意识到在场便有个能自由出入地狱的,瞟了南向生一眼:“……我不是那个意思。”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