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1 / 1)
('
长孙无忌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说道:“首先,我们散布谣言,就说李承乾意图篡位,让陛下对他心生猜疑。”
于是,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突然出现了许多神秘的传言。有人在酒馆里窃窃私语:“听说太子李承乾迫不及待要登上皇位,正在暗中谋划呢。”有人在集市中交头接耳:“李承乾野心勃勃,陛下可要小心啊。”
这些谣言如同一股无形的毒雾,迅速在城中蔓延,人心惶惶。
接着,在一次重要的祭祀活动前夕,长孙无忌的府邸中,一间密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长孙无忌面色凝重,对衆人说道:“此次祭祀,是我们动手的绝佳机会。我已安排人手在案台下动了手脚,到时定会让李承乾百口莫辩。”
一位贵族面露担忧:“长孙大人,此事若败露,后果不堪设想啊。”
长孙无忌冷哼一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要计划周密,李承乾休想逃脱。”
祭祀当天,阳光明媚,然而气氛却异常紧张。李承乾身着庄重的礼服,虔诚地参与祭祀。就在祭祀进行到关键时刻,突然,放置祭祀礼器的案台不知为何坍塌,珍贵的礼器摔落在地,瞬间损坏。
长孙无忌立刻跳出来,指着李承乾大声指责:“太子殿下,你对神明如此不敬,必是心怀不轨!”
其他旧贵族也纷纷附和,一时间,舆论哗然。
然而,在系统提前的预警下,李承乾其实早有防备。他表面上装作惊慌失措,内心却在冷静地思考应对之策。
李承乾深知,此时不能自乱阵脚,必须沉着应对。他迅速回到东宫,召集亲信谋士商议。
谋士们焦急地说道:“殿下,此次事态严重,该如何是好?”
李承乾目光坚定,说道:“莫慌,我们先从源头查起。派人暗中调查长孙无忌等人近期的动向,寻找蛛丝马迹。”
经过一番秘密调查,终于发现了长孙无忌等人的阴谋痕迹。
李承乾在自己的书房中,与亲信谋士分析着收集到的证据。
“殿下,这是我们在长孙无忌府邸附近发现的密信,上面清楚地写着他们的计划。”谋士递上一封皱巴巴的信件。
李承乾展开信件,上面的字迹让他的脸色愈发阴沉。
“还有,我们找到了当时在祭祀现场动手脚的工匠,他愿意出面作证。”谋士接着说道。
李承乾点了点头,目光坚定:“甚好,有了这些人证物证,足以证明我的清白。”
当李承乾将证据呈现在李世民面前时,李世民怒不可遏。
朝堂之上,李世民龙颜大怒,指着长孙无忌等人厉声斥责:“长孙无忌,你们这群逆臣,竟敢陷害太子,其心可诛!”
长孙无忌等人吓得跪地求饶,冷汗直流。
李承乾趁机铲除了一些敌对势力,其中包括平日里与长孙无忌勾结紧密的刘尚书、王将军等。
刘尚书被抄家时,那场景令人瞠目结舌。府宅中,一间间库房堆满了金银珠宝,珍珠如斗大,宝石璀璨夺目,金条银锭堆积如山。
绫罗绸缎不计其数,珍贵的古玩字画摆满了架子。库房的角落里,还发现了成箱的地契和房契,涵盖了京城内外的大片良田和豪宅。
王将军的家中同样是财富惊人,一箱箱的铜钱散发着铜臭,数不尽的兵器铠甲暗藏在地窖之中,暗示着他不可告人的野心。
经过这一场风波,李承乾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他深知,宫廷斗争的残酷从未停止,但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为大唐的繁荣昌盛扫除一切障碍。
大唐之李承乾的逆袭
李泰等皇子不甘心失败,发起了最后的反击。他们集结了所有的力量,试图一举将李承乾拉下马。
在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李泰站出列,脸上带着一丝阴狠,开始罗列李承乾的种种“罪行”。
“陛下,李承乾在治理地方时,滥用职权,私自减免富商赋税,致使国库收入减少。这是臣从地方官员处得来的文书,上面详细记录了李承乾的指令和相关账目。”李泰说着,呈上一份看似确凿的文书。
接着,他又道:“还有,李承乾在选拔官员时,任人唯亲,将一些无才无德之人安插在重要职位,导致政务混乱。这是几位受害官员的联名上书,恳请陛下明察。”
“再者,李承乾私自挪用军饷,用于修建自己的别院,致使边疆将士们的军饷发放延迟,军心不稳。这是边疆将领的密函。”李泰言辞激烈,每一句话都试图刺痛李世民的心,煽动群臣对李承乾的不满。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