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页(1 / 1)

加入书签

('

不过有郅都的彙报还不够,刘啓并未彻底打消对晁错的疑虑,还是让人私下调查了晁错的往来,试图找出一丝破绽。

然而让他失望的是,晁错的行动轨迹没有任何疑点,别说是从内史府衙里找到证据,就是挖个形迹可疑的人也无功而返。

“长信宫和椒房殿那儿没有跟内史勾结?”除了昌平长公主,刘啓也不会忘记事发当日的活跃两宫。

“没有。除了事发当日和后续追责,这两宫与内史府衙就只剩下不避人的正常往来。”回话的人也没有放松对长信宫和椒房殿的监控,只是二者都太正常了,正常到他们要是更进一步就会被薄姬的人给打回去。

高庙事件本就是皇帝不占理,要是被薄姬发现宣室殿在监控她,估计得闹上一番。

“马上就是秋收了,们就算找内史府衙也有正当理由。”刘啓的脸色变得愈发难看,绝不承认这就是最终结果:“真的没有任何疑点吗?”

底下的人小心翼翼地擡看了眼皇帝,轻声道:“昌平长公主这几日进往长信宫跑得更勤了。”

“这些朕都知道。”刘啓已经不耐烦道:“昌平那丫头没少借着高庙之事向太皇太后邀功,一个翁主之位也是为了堵住她的嘴。”

毕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而且这翁主的邑户也是从绛侯的食邑里划出,所以皇家也没啥委屈。

至于继承兄长爵位的周亚夫愿不愿意划出三百户给侄女……反正有孤儿寡母的昌平长公主去跟他吵,只要后者不怕背上欺淩弱小的罪名,大可跟昌平长公主犟到底,然后收获一堆骂名。

“朕总觉得这事背后有不一样的影子……难道真是朕太多心了?”刘啓让自己的密探退下,沉思一会后还是决定等燕国的消息。

………………

……

刘瑞这几日除了上课,便是用系统监控宣室殿的动静。

当皇帝的疑心病都很重,更何况是大权在握又出了丑的皇帝,自然是想法设法地去找线索。

然而氪金的始终赢不过开挂的。

长信宫和椒房殿本就是正常反应,正常行为,而刘瑞则是知道有人监视他,所以表现的很正常,更不会去作死催促晁错快点动手。

心怀鬼胎的衆人在前往燕国的使者和潜伏匈奴的细作传来消息前都很有默契地互演着,这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让刘瑞欲罢不能,开始理解为何有那麽多人迷恋权利的游戏。

只是在刘瑞享受并沉迷其中时,鸳鸯殿里的王娡迎来她人生里最黑暗的一天。

“陛下为何要带走我儿?”王娡将两位公主挡在身后,面色苍白地与宦官令对峙道:“公既没有诏书,也没两宫太后的传唤……”

“大王良人,咱家也是奉命行事,还请大王良人不要为难奉令办事的人。”因为有两位公主在,所以宦官令对王娡还算客气,没有动手去抢两位公主:“陛下说了,两位公主即日起搬到长寿殿,由太后亲自抚养。”

不管王氏姐妹有没有掺和高庙之事,有没有与匈奴人暗中勾结,心怀芥蒂的刘啓都不会让两个女儿和年幼的刘越继续由生母抚养,所以把阳信公主和沁水公主交给窦太后,襁褓中的刘越交由薄皇后是最佳选择。

如果真的印证了王田两家与匈奴人,燕王勾结,那麽几个公主公子的前程就非常尴尬,甚至不如宫婢所出的刘发。

母以子贵的前提是子以母贵。

入宫前的身份尴尬倒也没什麽,毕竟能入宫就说明上头不计较这些。

可是你瞒报入宫前的经历并且在入宫后还搞出这种与敌勾结的事情就太过分了。

两位公主抓着母亲的衣服不敢上前,最后逼得宦官令忍无可忍道:“还请大王良人行个方便,也好让咱们向陛下交差。”

拖到现在,宦官令也没了之前的好脾气,直接下了最后通牒:“陛下说了,如果您不服从,那麽晚上来找您的便是大长秋和长信詹事,来接您的便是永巷令。”

言下之意就是要麽交人,要麽进冷宫。

王娡咬了下嘴唇,最后还是交出女儿。

然而宦官令并未住手,而是待公主离开后让人带走鸳鸯殿里的所有宫婢,顺带让人彻底围了鸳鸯殿。

“公这又是什麽意思?”王娡的脸色本就难看,现在更是苍白如纸:“陛下还未判我有罪,公竟带走两位公主后还要囚禁我?”

“大王良人也别怪咱,毕竟都是陛下的诏令,否则咱也指挥不动未央士兵。”宦官令又恢複以往的温文尔雅,说出的话让王娡差点跌倒在地:“廷尉已去调查您的兄弟,同族……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