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页(1 / 1)
('
回过神的刘瑞从系统里兑换了把宝刀,沉声道:“不必了,你且进来吧!”
“诺。”李三弓着腰到刘瑞身边,接过后者捧着的宝刀。
“送到卫尉卿那儿吧!”刘瑞缓缓道:“习武者应有神兵,想必卫尉卿不会让宝刀蒙尘。”
“诺。”李三忙不叠地去办了。
因为刘瑞的关系,郅都的住处距离太子不远,同样是将普通家舍修缮下便在此长住。
听到太子身边的小黄门过来送礼,郅都自得请人坐下,只是李三恭谨惯了,又言太子身边还要他服侍,所以拿了郅都的好处便躬身退出。
送完人的郅都拿起刘瑞送的宝刀,“噔!”一下地抽出,不免为宝刀的寒芒所惊。
“好刀。”作为在云中郡呆过的武将,郅都自是了解兵器,所以听宝刀出鞘的声音就知三成颜色。而用下属的刀戟试过后,郅都更对宝刀的贵重有了深刻了解,眼神更是明亮了几分。
因为怕露馅,所以刘瑞给系统出品的宝刀套了层青铜器的皮,省得郅都追问百炼钢的由来,弄得刘啓知道后还以为是儿子有了不臣之心,搞得父子失和,便宜旁人。
“太子赠我宝刀,又言边境与匈奴之事……”欣赏完宝刀的郅都回忆起刘瑞说过的话,于是将其掰开了,揉碎了地细细琢磨,最后捉住“有幸再回边境”的明话,以及“若是遇上宋襄公般脑子不清的勋贵可得把他扇醒”的隐喻,忍不住一阵哆嗦。
什麽样的臣子会去边境?要麽是如魏尚般的守城能臣,要麽是被贬的武将,以及……为争爵位的文臣。
大汉有规矩,非彻侯者不可为相。
晁错再怎麽深得朕心也只能屈居内史之位,连三公都没混上了呢,更别提一人之下的丞相。足以见得在大汉的朝廷里,爵位有多麽重要。
然而你说西汉像印度那样把种姓制度搞到极致吧?
好像也没有。
甚至从夏商周开始,从奴隶逆袭到一人之下的情况不能说数不胜数,但也够上两掌之数。说句不中听的话,高祖乃至大汉的原始股东里有一半都是泥腿子出身,谁又能料到他们有今天的造化,连申屠嘉这个队率都能执掌相印。
这般情况下,已经出头的郅都幻想下那个位子也不过分吧!
而现在,太子又提边境,又提匈奴,还赠宝刀……已经是在暗示他的机缘在哪儿,这让郅都如何不心动。
“太子……确实欣赏我。”郅都抚摸着刀鞘的花纹,热血冷却后让理智占据高地。
发掘他的是先帝,提拔他的是刘啓。郅都就是再怎麽惊讶于刘瑞的欣赏之意,也不能做忘恩负义之举,不然他成什麽了?法家又成什麽了?
忠君爱国是为臣之本。
况且这事八字都没一撇呢!怎可轻易张狂。
第78章
冷静下来的郅都又想到晁错,想到自己在关中的名声,原本的热血也尽数化作唇边的苦涩,恨不得笑自己癡心妄想。
纵使太子有意助他为相又如何?晁错还在,纵使恶了不少大臣,但他终究是法家的一面旗帜,是将法家带回政治舞台的人。就算要立法家的丞相,晁错肯定排在郅都之前。况且论治国手腕,郅都是比不上晁错的。
而在关中一带,晁错的名声不好,郅都这个苍鹰的名声也没好到哪儿去。至少于豪门大族,勋贵外戚来说,郅都就是一把只认皇帝的刀,杀他们都不带皱眉的。在此情况下,他们能放任郅都当上丞相?
那还不如晁错呢!至少晁错搞了个纳粟受爵也算是跟勋贵外戚们达成和解,卖了一个天大的人情。
反观郅都……
“论政治手腕,我确实不如晁公。”郅都想了想自己的处境,嘴角的苦笑又深了几分。
可是路都走到这头了,返回去舔勋贵的话,那他“忠于皇帝,嫉恶如仇”的名声就没了,别说幻想下丞相之位,估计以刘啓的多疑性子能让郅都滚回老家都算是法外开恩。
思及这些,郅都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至于找晁错商议?
估计会迎来对方的嘴巴子。
MD,他晁错可是皇帝的老师,论资历远胜郅都。他都没想丞相之位呢!你个后来者就能梦得这麽美,是不是脑子烧坏了?
所以这事只能烂在郅都的肚子里,弄得他辗转反侧。
同样辗转反侧的还有老师拜访的晁错。
张恢虽已辞去博士之名,但是他在法家的地位在那儿。晁错能得先帝和刘啓看重,虽说是有自身的才干在那儿,但若没有张恢为他奔走,法家子弟打通上下,晁错也不能还算风顺到今上面前,更不能支撑起内史的运作。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