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页(1 / 1)
('
孝文太后的随葬品虽极尽简朴,但是作为历经六朝的老人,汉室就算为了那张“以孝治国”的牌匾也不会在排场上削减多少,所以当薄姬去世的消息传开后,那些还没熟悉封地的藩王又苦哈哈地赶回关中,希望皇帝不会带头守孝六年。
“父皇一去,太婆也紧跟着没了。”中山王刘胜在回京的路上抱怨连连,结果惹来王后窦氏的白眼相向。
“怎麽,孤说的不对吗?”因为这个王后是太皇太后选的,所以刘胜不说是对中山王后横挑鼻子竖挑眼地疯狂找茬,但也称不上相敬如宾。
“太上太皇太后都九十几的人了,又是您的亲太婆。”中山王后是太皇太后的族人,一出生就被许给皇家,所以与刘胜算是青梅竹马,自然明白此人的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您可别在这件事上乱说话。”
“这怎麽叫乱说话吗?”年纪不小但姬妾不少的刘胜郁闷道:“六年啊!人的一生里有几个六年。”
“那数以千万的大汉人民里又有几个能过上您这样的富贵日子?”中山王后白眼一翻道:“况且您又不缺儿子,难道比膝下空空的陛下更急?”
说到这儿,中山王后的声音里带了丝显而易见的委屈。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得扔货。
瞧瞧人家卫夫人过着什麽样的日子,再瞧瞧进门就有庶子庶女的她。
中山王后扶着脑袋,只觉得太阳穴一抽一抽地疼。
她不求夫婿能像陛下一般温文尔雅,才学过人,但他在开口说话前能不能动点脑子?
中山王后就不明白了,明明先帝聪明机警,贾姬也不是蠢人,怎麽儿子一个比一个一言难尽?广川王刘彭祖虽然阴沟里翻了船,但也借此证明他的脑子没啥问题,纯粹是根子烂了。
反观刘胜……
“你能不能别用那种眼神看着孤。”被戳痛点的刘胜怒不可遏道。
中山王后痛苦地闭上眼睛,拒绝去看这个蠢货。
难怪大父十分确定中山王能得以善终。
就这脑子与小猫儿似的胆子,皇帝要是多看一眼,都会掉了自身档次。
“陛下与太上太皇太后的感情颇深,您就算对陛下的安排颇有质疑,也该为母妃着想。”中山王后尽可能地语气温和道:“您只用在关中呆上一月,可母妃却与薄太后擡头不见低头见……”
按照先帝的规划,有子的嫔妃不能改嫁,但可以回娘家养老,由她们的儿子与少府承担开支。然而因为外戚大都是暴发户出身,不仅没有多少底蕴,更不能在戚里捞到比较好的地段,所以那些搬出去的夫人美人很快便以思念太后,替先帝孝顺太皇太后的名义搬了回去。
对此,刘瑞也不好赶人,只能等自己的皇子公主年纪大后再想法子。
果然,听到王后搬出贾姬的刘胜立刻怂了,但还是在六年孝期的联想下不情不愿道:“皇帝也就罢了,咱们兄弟里属他受太婆的喜爱,所以他为太婆守孝是理所应当的事。可我们又没受过太婆的好处,凭啥强迫我们去全他的孝顺?”
中山王后并不理会刘胜的抱怨,而是在歇脚的驿站里给贾姬写了封家书,希望她能规劝刘胜,至少看着说话不经大脑的刘胜别在薄姬的葬礼上搞事。
搞笑的是,不仅是刘胜害怕刘瑞那个狠人真的会给前后脚去世的刘啓薄姬守孝六年,就连其他赶去关中的藩王,包括熟悉刘瑞性格的近臣都非常担心皇帝真会这麽做。
不幸的是,他们的担心成真了。
幸运的是,刘瑞表示他不会拿自己的标準强迫他人。
对此,包括被薄太后抚养的刘寄刘越都有种想破口大骂的沖动。
兄弟,你这麽孝顺真的让他们很为难啊!
跟着拼吧!他们又不是那种清心寡欲或意志力坚定的硬核狠人。
不跟着拼吧!他们又怕自己成了皇帝的对照组,就此被他疯狂拉踩。
刘胜这种爱抱怨的胆小鬼倒不敢当面说三道四,但是被薄太后抚养长大的刘寄刘越,以及跟刘瑞关系不错的江都王刘非决定走薄太后或宗室的路子让皇帝放弃守孝六年的疯狂计划。
“母后,您也得为皇兄的未来着想啊!”年前大婚的刘寄苦着脸道:“不是我说皇兄,他都十九了,怎麽膝下还没一男半女?”
“是啊!不说刘胜那小子,就是被大父的孝期拖了许久的大兄二兄也不像陛下这般年近双十都没个消息。”刘非知道能当皇帝的异母弟弟绝对不是一般人,尤其是在亲身尝过男女之事,大权在握的感觉后,他对刘瑞除了敬佩便是难以言喻的恐惧。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