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页(1 / 1)
('
前面的人回头看着热血上头的公孙弘,并未因此斥责他在大庭广衆之下大声嚷嚷,而是与之拱手行礼道:“百家争鸣,複兴于今上。”
“的确是善,大善。”
二者相视一笑,行李后便自报家门:“吾倪宽,授于欧阳生,习《尚书》《欧阳学》。”
是儒家啊!
虽然儒家内部经常打成猪脑子,甚至在武德充沛,立法不严的战国时期真的敢去政敌家里送温暖,但是在百家兴盛,儒学得不到主流社会的认可后,他们内部居然有了微弱的团结力。最后在叔孙通被鲁儒打脸,导致法家弯道超车,如今已占三公之一,九卿之二点半(郎中令郦寄半法半兵)后,儒家终于有人大声喊道:“别打了别打了,人家都快偷家了,你们还在这儿内部消耗呢!”
什麽叫统战价值,这就叫统战价值。
法家内部不打吗?
黄老家内部不打吗?
打,当然打。
但是他们比儒家更懂得“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的道理。
商鞅和申不害的弟子不服对方,同时对荀子之徒的韩非子弟有点意见,但不妨碍商鞅的弟子要看《申子》和《孤愤》《五蠹》,甚至把《神农》《野老》《墨经》《墨辩》都列入开门授课的必读书单,并且在墨农複兴,堆出新作后的第一时间购买阅读,避免出任地方小吏的法家子弟不通建设,不懂农时,惹得旁人笑话连连。
黄老家的名字已经昭示了他们承认的圣人为黄帝,老子,但不妨碍庄子的支持者反驳老子对圣人的过度赞美,甚至在先秦时发出“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賫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这种在现代都算过于朋克的薄葬思想。
嗯!
黄老家是佛系。
但佛系的成功之处除了修身养性,导致黄老家的巨子们很能活外,还给他们打开了格局。致使《道德经》的发行量超越《论语》,成了鹹鱼们的精神家园。
于是乎,教条太多,还在打架的儒家变得十分尴尬。
法家:我讨厌你但不妨碍必修课上学你,同时吸纳墨农子弟,集合一切可集合的政治力量。
黄老家:啊对对对对!你说的都对。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咱两互不干涉,所以吵架伤了自家和气。
墨家:我都式微成这样了你还指望我内部消耗呢!
诸子百家里的小派们如上。
当然,小说家这个写作学派,读作乐子人的特殊群体不在上述之列。
他们只会一边吃瓜,一面感叹:好多人吶!
然后在暗中观察中写出影响史实的《汉武故事》。
嗯!
因为刘瑞的存在,所以这《汉武故事》会变成什麽样,刘瑞也是很期待啊!
不过想想老刘家的“优良传统”与茂陵三宝的故事,他又沉默了。
现在与汉高祖他们进行切割还来得及吗?
淦!
这几人就不能自尊自爱,守点男德吗?
励志变成汤姆苏男主的刘瑞表示为了自己在后世文艺作品里的形象,他要守好男德,励志成为“髒汉”的一股清流。
………………
公孙弘与前列的倪宽拜后,身后传来一道男声:“吾为荀子之儒,想与二位浅议君子之言。”
“善。”公孙弘与倪宽同请教的男子见礼,随听对方自我介绍道:“吾洛阳贾嘉,习《荀子》。”
洛阳,贾姓,荀子?
虽然对方未提祖上,但对儒家複兴者如数家珍的公孙弘立刻意识到此人的不同凡响,脸色通红道:“敢问祖上……可是贾生?”
这年头被尊称为“生”的都是了不得的博士。而能再升一步,被尊称为“子”乃至“圣”,那就是开山立派,青史里有专章讲他的传奇人物。
法家张恢曾感叹世人褒称他为“张子”,但在史书上,张子却是纵横家的那个。
没办法,论贡献成就,他自己都不敢自称比肩张仪,所以只能年老有为,死前争取让记录历史的人在张子后备注是张仪还是张恢。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申培与韩婴身上。
申不害,申子笑而不语。
韩非子,韩子愿你多多努力。
刘瑞,吃瓜大人,内卷他人之王,吊着萝蔔鞭策百家的第一人鼓掌表示:“加油卷,使劲卷,不仅要卷其他人,更是要卷前人。”
如果你把格局打开,那麽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也是尊老的一种。
而在公孙弘,倪宽,以及贾嘉借着排队的功夫互诉所学,渐渐看到茶肆的大门后,他们不免浑身一震,条件反射地礼正衣冠,生怕自己有不合理之处。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