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页(1 / 1)
('
虽未进门,但可见装置一新的二楼上坐着那些太学府的博士与被天子以国士之礼请来的辞官博士。
至于那有花窗薄纱作为遮挡,不见其人却猜得其人的包厢里也有个一个模糊的身影,并且有中大人(对有权势的小黄门的尊称)打扮的黄门进进出出,传递旨意。
这阵仗,这派头。
难道真是……
一想到这儿,公孙弘再次体会到了心跳加速的感觉,脑子里冒出一句话:
昭王建台,以求大才。
而给阳陵县的学子们带来一点小惊喜的刘瑞想起那首流传度极广的李商隐名作,轻轻说道:“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朕的萧公到底在哪儿?”虽说汉武帝是大汉最有名的欧皇,但汉高祖也不差啊!
历史上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的名相也就那些。
萧何便是其中之一,和荀彧并称大汉HR的巅峰。
虽然现在卫青到手,霍去病还在拿的投胎的号码,桑弘羊这个搞经济很有一手的西汉管仲也在打怪升级的道路上。
可是……
可是……
他真的很想要萧何荀彧那样的HR啊!
看看猪猪晚年没有HR导致任了不少垃圾的下场。
不是所有外戚都是卫霍。
也不是所有所有女人都是卫子夫。
刘瑞:想打电话问问祖宗能不能把萧何寄来,实在不行,来个任意门把荀彧绑来也是没问题的。
说道荀彧……
“朕记得大兄的王后便是荀子之后。”刘瑞在不怎麽出衆的学子们上台辩论时突然说道:“荀子,苍公的老师,儒家后圣。”
想起东汉的八龙,刘瑞不免心痒难耐。
虽说基因遗传靠赌,但有没有可能……
他是说有没有可能的人工培养荀家八龙?
不过想想闻名后世的孔家店,他又很快放弃了这一余念,转而说道:“时过境迁,朕的大侄子也该到了读书学礼的时。”
李三不知皇帝想到了什麽,但还是以宦官令的职业素养小声答道:“临江王后善五经六艺,决定亲自教导临江王。”
“临江王后亲自教导临江王?”刘瑞有些诧异。
毕竟在这别扭的社会里,女子为师的例子不是没有,但就像沙漠里的绿树一样少得可怜。
讽刺的是,读书人与习武人天天嚷嚷着天地君师,但儿子不成器就攻击对方长于妇人之手,把锅子甩给连儿子的师傅是谁都无法决定的女人。
秦汉时期的女人倒好,毕竟当家作主的不少,招婿的不少,所以你把锅子甩给她们似乎有那麽点道理。
可南宋后的女人就倒了大霉咧!有些甚至在生下孩子后就被剥夺了抚养权,然后在孩子不争气时莫名其妙地接了口大锅。
南宋后的女人:啊对对对!都是被局限于内院,头发长见识短,生下孩子后连看几眼都要讲规矩的我们的错。
是以刘瑞得知大侄子是临江王后亲自教导后十分震惊,但很快又对此释然。
以刘荣的特殊身份,临江王后荀氏敢给儿子请名师教导吗?她不敢。因为那是把儿子架在火堆上烤。而以荀家的身份和她的才学,又不能令儿子成为不通文墨的废物,可不就亲自教导了嘛!
第236章
皇帝对临江王后的态度让李三有些琢磨不透。得益于现在正是孝期,加上刘瑞无欲无求得像是要得道升仙,所以李三下意识地认为这是刘瑞对临江王系的不满。
若是以前也就罢了,可那逃离长乐,摄政监国的临江王后在头上没有两座大山后那叫一个长袖善舞,不仅与卫穆儿关系甚好,甚至在信乡长公主决定成立女学,收养那些无家可归的女孩后。靠着颍川荀氏的影响力,临江王后给信乡长公主推了不少女医女工乃至女博士。
“虽说临江王世子与陛下是叔侄,但吾皆思念先帝与孝文太后,只怕日后有机会让太子与临江世孙一起进学。叔侄同门,岂不乐哉?”
瞧瞧人家这政治敏锐度?人家这情商?
李三在检查过临江王后写给卫穆儿的信后不免感叹:“栗姬的眼光……居然也有对的时候。”
如果没有他家陛下,兴许临江王登基后,临江王后也能成为才比高后,德比伯姬的一代贤后。
只可惜……她遇见的是刘荣。
是栗姬。
更是这个……开放了,但又没完全开放的时代。
“卫夫人惦记信乡女学的孤女们,但又没有教育过贫家女孩的经验,故与临江王后交好。”因为从小与妹妹相依为命的缘故,李三对卫穆儿和临江王后的感官不差,想着她们是求名也好,为利也罢,总归是真真正正地救了一些苦命人,使得她们免于沦为家奴优人:“奴婢沾着陛下的龙气也略通文墨,所以从卫夫人那儿听说孔圣人的夫人亓官氏就是知书达理的聪慧之人,顾荀家教女也如男子般从小要学五经六艺。”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