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页(1 / 1)

加入书签

('

而这是刘瑞对外的真正手段。

他以“温和的”,貌似“民主的”方式给了东瓯人选择,实际却压根没给他们选择——因为历史会碾压一切。

在历史的洪流下,所有人都只能抱团,争取留下可以传世的种子,而不是像很多民族那样被历史碾成齑粉,由齑粉四散而去。

这是历史的残酷性,也是文明进程的达尔文定律。

“让人去海上打捞他们的遗体。”难以对都僚做出正确评价的刘瑞刚想给都僚一个体面,但又觉得这样是在侮辱都僚:“算了,他既作为东瓯人死去,就不要违背他的遗愿,让他踏上汉人的土地。”

第300章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但在刘瑞这儿,万事不仅开头难,过程难,收尾更是难上加难。

就比如说都僚死后的东瓯问题与暂时没事的闽越问题。

刘瑞想搞民族融合,但也不会蠢得要死的去弄剃发易服,因为那跟埋雷没啥两样。历史上敢这麽搞基本都没好下场。国内的满清搞得宣统帝要是晚点退位,估计连还未起义的七地满城都要被屠个干净,而国外敢这麽搞的有阿拉伯的委马亚王朝和公元前的日耳曼人。

委马亚王朝对西班牙的强制穆化让西班牙在双王之后反穆反得比匈牙利还魔怔,几乎到了宁可放过新教徒也绝不放过穆斯林的地步。而希腊对德国也是一样的讨厌,甚至在油管的采访上,讨厌德国的希腊人比讨厌土耳其的希腊人更多,搞得德国非常尴尬。

硬要从历史上扒拉一个民族融合的正面例子,那还得是革命老区的法国。

什麽叫欧洲的老师?

什麽叫啓蒙运动的中心。

曾经的法国境内也有布列塔尼人和科西嘉人等少民认同。因为了解欧洲史的都明白法国在中世纪和公元前是什麽情况,所以会有本土的少数民族也不大奇怪。

面对成立联盟并要求特权的不列塔尼亚人和科西嘉人,法国政府是怎麽做的?

第一,分散他们。

虽说布列塔尼亚和科西嘉岛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甚至出了“布列塔尼亚的少女”和“科西嘉的怪物”等国际名人,但是在近代,这两地的经济情况都不大好。尤其是科西嘉岛,每年都会吃掉百亿的欧元的补贴。所以在法国放开对布列塔尼亚人和科西嘉人的移户限制后,两地的土着不出一年便少了一半。而且法国充分吸取西班牙的教训,严格控制大城市里的少民人数,使之难以形成群体。

第二,强制法语。

正所谓生存需求永远是第一需求。在法国打散布列塔尼亚人和科西嘉人后,他们以“扫盲运动”为由开始普及法语教育,这让布列塔尼亚人和科西嘉人离奇愤怒的同时又无可奈何——因为在法国政府的精耕细作下,分散的布列塔尼亚人和科西嘉人难以满足形成族群的最低人数。

无法形成族群便无法构建内部循环的社区,所以在最初的反抗后,布列塔尼亚人和科西嘉人悲催地发现他们要想正常生活就必须熟练使用法语,遵循主流的处事风格。

当然,布列塔尼亚人和科西嘉人也有闹过,要求法国尊重他们的传统习俗。

可法国政府压根不理这种诉求,导致遭到政府无视的布列塔尼亚人和科西嘉人直接掀起分家活动。

然后……

然后政府就带着账本和工程队来了。

分家可以,但分家前,咱得把两地与法国政府的旧账算清,并且拆掉政府出资所有基建。除此外,分家后的关税问题,外交问题,户口问题,养老金问题也要一并解决。

末了,他们还十分贴心道:“布列塔尼亚和科西嘉岛上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在法国政府工作,希望你们妥善解决这群人的生计问题。”

联盟的人:“……”

这麽一闹,法国政府依旧淡定,可布列塔尼亚和科西嘉岛却起了内讧——首先是大城市里的布列塔尼亚中産和科西嘉中産不想离开。

尼玛劳资累死累活地攒点家底容易吗?你说放弃就放弃啊!那你能像以色列般给点好处不?

没钱的联盟:“……“

再就是底层的布列塔尼亚人和科西嘉人……尤其是老一辈的布列塔尼亚人和科西嘉人不想离开。

法国虽有不做人的地方,但在啓蒙运动与大区化的风气下,它对各个民族是真正做到了一视同仁,所以那些老实生活的布列塔尼亚人和科西嘉人能够拿到与法兰西人一样的薪水与退休待遇。

一旦二者彻底分家,那麽没有啓动资金的布列塔尼亚政府和科西嘉政府一定会对法国交付的养老金下手。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