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页(1 / 1)

加入书签

('

刘武:“……”他都已经证明自己不是个不孝子了,为何阿父还会露出这种表情。

【除去延陵出土的《皇帝日记》,司马公的《史记》与卓大家的《汉宫秘史》也记录了孝高武帝还是太子时的储位风波,因此在史学家们捋顺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我们複刻了这场风波的交手片段。】

【和后世的很多太宗一样,文帝的上位也不符合王权交替的正常规律,所以在登基后很快立了长子为太子,同时把当时还是代王妃的窦漪房扶为皇后。】

窦漪房揪紧裙摆,努力不让自己的脸上流有异色。

【不知因为小儿子在丈夫当上皇帝后就被送往苦寒的代国守卫边疆,还是因为自己换上眼疾后就渐渐失去文帝的宠爱,连带找回的同胞兄弟也要受到勋贵们的打压,总之在景帝登基后,荣升太后的窦漪房给人的感觉就像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曹七巧,非常非常地不可理喻。】

【如果说薄家的没落是因薄昭的狂妄,那麽窦家就该把锅扣给想当皇太弟的刘武,以及支持刘武上位的窦漪房身上。】

上一个被天幕批的还是惠帝刘盈。

吕雉立刻坐直身子,想看看薄姬的儿媳能有多作。

【不巧的是,景帝前期还在解决文帝时的藩王问题,所以为了守好自己的关中大门,他在某次家宴上借着酒劲儿说要立刘武为皇太弟,差点造成关中政局的初次分裂。】

虽然知道正常男人不会放着儿子不立,把弟弟立为皇位继承人,但是从文帝到宫卫都不由自主地看向刘啓,感叹他可真够狠的,居然把皇位当成掉驴的萝蔔。

【当然,无论是从古人还是现代人的角度来看,景帝对刘武的承诺都是放屁。】

太子刘啓:“……”说得好,下次别说了。

【且不谈那时的薄姬还活着,就说出任北宫双傅的臣子能接受刘瑞无端被废吗?更别提景帝说出这话的当场就有窦家人与三公九卿把他“叫醒”,差点跪死在未央宫里。】

遭到背刺的窦漪房:“……”三公九卿不支持她也就算了,怎麽连自家人也反手一个大背刺。

【迫于压力的景帝很快立了太子,而梁王与皇长子刘荣的存在也给太子刘瑞带来无与伦比的压力,使其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才是无可争议的皇位继承人。】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刘瑞在巴蜀改进了制盐方式,吸纳百家的精英并在白纸的基础上开展科举,将中下层文人与诸子百家套牢在自己的马车上,使其无法成为刘武的旗下力量。】

【与此同时,针对楚王的乱伦调查与巴蜀井盐的大规模生産也严重打击了齐系七王与淮南系、吴系的经济支柱。更绝的是,刘瑞在时间成熟时发起影响西汉格局的税收改革,通过各地的信息差让吴王以为关中缺钱,从而高价收集蜀地的南越铜并扩大钱厂的生産规模。这一决策不仅导致吴地的粮食産量一跌再跌,更是让吴王在之后的旱灾里不得不搞地域主义,把矛头转向中原的太子,由此爆发了景帝时的藩王之乱。】

【虽然从上帝的角度来看,刘瑞也是蕃王之乱的背后推动者,并且他在自己的日记里也大大方方地承认了这点,为此免了吴地黔首的五年劳役。可在史学家与当时的黔首看来,这都是吴王刘濞的错,甚至连吴国本地的黔首乃至吴王的好兄弟都当起关中的“带路党”,使其在不到一季的时间里平息叛乱,彻底收回各地藩王的自治权与免罪权,在诏狱或者关中的府邸里迎来一个体面的结局。】

(弹幕)【体面,实在是太体面了。】

(弹幕)【名为体面,实则是你不体面的话我就帮你体面。】

【至于隔得较远的藩王是怎麽把梁王这个皇帝的亲弟给扯下水的,这还要讲景帝的萝蔔是怎麽把弟弟吊了六年之久,甚至在刘瑞当上太子后,景帝还给弟弟画饼,说是等薄姬去后就把梁王立为皇太弟,然后学高祖立白马之盟,让梁王承诺继位就立刘瑞为皇太侄。】

“不是吧!这话居然有人相信?”别说是心髒的政治家,就连村里的老文盲都老人地铁看手机道:“你都作古了还能管住大权在握的弟弟?能信的都是傻子,无可救药的傻子。”

“说这话的是傻子,信这话的更是傻子。”

文帝再次看向他那愚蠢的儿子,欲言又止了好一会儿后决定任其野蛮发展。

大儿子是要继承家业的,小儿子蠢点就蠢点。至少他蠢得人尽皆知后不易成为攻击对象。

【景帝的“真诚”与高超的画饼技术深深打动了梁王刘武,使他觉得自己成为皇太弟的梦想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从而在兄长的邀请下入京探讨吴王之乱,决定通过这场叛乱来证明自己可以成为兄长那样的一国之君。】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