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页(1 / 1)
('
【事实证明,刘武的这次行动是冒进的,同时毁了梁王一脉的全部声誉。】
【景帝在研究帝王家庭关系的学者眼里一直都是缺爱的权威型父亲。从现已发掘的记录来看,你很难看到景帝在父亲这一角色上对孝高武帝乃至其他儿子的爱护。相反,要是把景帝看成教导儿子帝王学的老师或猎人,而刘瑞是他最出色的学生,那麽便可理解景帝的行事逻辑。】
【同时也能明白刘武被“骗”入京后为何是刘瑞对付这个叔叔。因为在景帝看来,刘武就是用来测试刘瑞功课的期末考卷。测试刘瑞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储君之位,以及让失去梦想的刘武心甘情愿地为兄长对付吴王的大军。】
“他成功了。”文帝在天幕道出最终结果前就已明白了刘瑞的逻辑:“武儿在日食之后有且仅有一种自救方法,那就是把日食的锅甩给吴王,宣称这是朕的啓示,让他协助啓儿平息吴王之乱。”
至于关中是否相信这套说辞,反正只要表面过去,也不会有蠢货舞到梁王面前。
然而文帝还是小看了刘瑞的能耐,以及刘武能被侄子捶成啥样。
【梁王给文帝上坟的日子是原属奉常的太典星与宗正定的。想必大家听到这个原属就能明白里头肯定是有刘瑞的手笔。】
“有意思。”另一时空里的刘邦赞道:“做老子的就怕儿子没有插人,不会插人。”
说罢似乎想了到什麽,露出一副憋屎的表情。
第348章 番外(十二)
(弹幕)【别问,问就是科举大法好,像网一样轻易笼络所有人。】
(弹幕)【别问,问就是前人很难,不要以后人的视角肆意评判前人的一切。】
(弹幕)【别问,问就是你下属的下属不是你的下属,也有可能是别人的耳目。】
如果是现代人看到这条视频,一定会开啓一场借古讽今的密语狂欢,看得古人云里雾里的,还以为是后人失去了表达能力,开始变成话不利索的巨婴。
【提到科举,就不得不提墨家的複兴与借少数派来打压多数的平衡之道。】天幕制止了弹幕继续没来由地发病,尽量以简洁的用词阐述了麻纸的出现,科举的诞生,以及在两大杀器接连诞生后所迎来的百家複兴:【这一说法可能会令某些粉丝感到冒犯,但是就延陵出土的竹简与后续讨论而言,皇帝将底层学者分成不同派别,然后在大学派里扶持几个意见相左的龙头来保证作为裁判的主流判定权是百事不灵的基操了。】
【往近的说有嘉靖时的党政,往远的说有武皇扶持寒门打压陇西贵族。】
【因此在刘瑞这个皇帝面前,重现先秦的百家複兴既是收买文人大唱自己的赞歌,亦是促进文景之后的社会发展,同时也借百家之手培养大量的预备人才,从而撕开权贵们的信息茧房,达成他的专权目的。】
正在记录有用信息的萧何手腕一顿,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不愧是陛下的后代。”玩弄权术的手法和陛下一模一样。
宣室殿里的刘邦本想大赞“真不愧是乃公的孙子”,可是瞧着冷笑连连的韩信,他又停下拍打膝盖的手,讪讪说道:“这都是皇帝的职责,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相反,文帝的表现就直截了当的多。
因为这次未召群臣,所以他在天幕刺破百家複兴的政治意义后轻轻点了点头,决定去抄孙子的作业。
当然,抄作业前他也没忘萧规曹随的时代里不仅对“主流”的法家赶尽杀绝,更是将与法家保持合作关系的小衆学派一并打压到差点失传。
连晁错都要披着儒皮混到文帝身边,更别提在先秦时就没有获得主流认可的小衆学派。
关中要重用他们的消息至于他们绝对不是天籁之音,而是开始“学术猎巫”的不妙前奏。
这种情况下找个墨者都难如登天,更别提是聚集中原的所有墨者,使其成为对抗儒家的强大力量。
【所以说孝高武帝像文帝并非是史学家们的美化,而是根据事实得出的真实结论。】天幕故意压低了声音,讲述了一个幻想家们不会接受的事实:【他们是被美化出的英明贤主,而非纯粹弱者救星。】
天幕再次话音一转,从粉丝的角度看待这个不完美的皇帝:【,就像孔子是用鹹肉而非血统衡量学生有没有听课资格。你在经历了秦半赋与疯子皇帝后,突然看到减税减到百分之三的皇帝,也就觉得他真是个背后发光的绝世好人。】
【同理,刘瑞打破了权贵们的知识垄断,通过资助面向寒门,黔首,以及逃离户籍束缚的野人来培养自己的政治班底与支持他的政治声音。无论这个举措的初衷是好是坏,你都得承认在有《周礼》和《五蠹》的阶级影响下,孝高武帝的做法真的是史诗级的进步——至少他在平衡这个不公平的社会,给穷人的孩子逆天改命的机会。】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