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页(1 / 1)
('
【可是到了春秋战国与西汉初年,这一约定改为模糊的“同姓不婚”,导致在孝高武改宗族法前,无数勋贵、黔首接连掉坑,差点绝嗣。】
掉坑?
绝嗣?
古往今来的富人们娶妻纳妾,猛磕药丸。穷人们散尽家财,求神拜佛是为了啥?还不是望子孙能把自己血统传承下去,证明自己走过一遭,而不是如过眼云烟般毫无意义。如今听到“同姓不婚”有可能致自己绝嗣,天幕下的土着竟有史以来地达成一致,开始保卫核心利益:“这倒是怎麽回事?”
“改、一定要改。无论如何都不能留着这个漏洞。”
【因为西周的宗族法并不算入母系亲属,所以在遍地都是姬姓、子姓、芈姓、姜姓、姒姓,妫姓的基础下,大贵族们的联姻对象永远都是母家的表妹、母亲的表姨、母家的表外甥女。久而久之,后代患上各式各样的基因缺陷,最终绝嗣。】
光说不够。参考着名的哈布斯堡对欧洲贵族的心理阴影,天幕翻出已经绝嗣的先秦贵族的家谱,那一连串的姬姜姒妫子看得他们头皮发麻。
更发麻的是谱系图如蛛网般纠缠不清,经常出现我娶你妹妹,你娶我姐姐,然后我们亲上加亲,子孙穷尽的可怕画面。
【我就纳闷了,既然你们相信女儿是父亲的骨肉,儿子是母亲的血脉,那为何在不婚之例里选择性地忽略她们?难道你把耳朵堵上,眼睛闭上就能当其不存在吗?】
确实……不能。
这麽一想,核心利益被触动的土着开始排查身边例子。勋贵们比黔首更急……因为汉初的黔首里有不少曾是秦末的野人,所以在人口流动与冒姓的基础上,反倒没有受害颇深。
第365章 番外(二十九)
“乃公还是第一次觉得穷有穷的好。”刘邦知道陪他打天下的老伙计都有意效仿武王功臣,在不触及刘邦底线的情况下繁殖成与姜、田比拟的大家族。
而在不能保证子孙绝对成器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莫过于找亲家托底。
至于能做亲家的勋贵会不会有不够用的情况……
“按天幕的说法,太子与太子妃也是不能结婚的亲戚吧!”馆陶长公主突然说道:“他们二人成亲那麽久才生下侄儿是不是有这个因素。”
下座的栗姬眼睛一亮,希望此事可以成为薄细君的被废理由。然而在大汉帝国与孝高武帝的黄金招牌下,这一期望是不会实现的。
薄姬闻言不紧不慢道:“细君的祖父是孤的堂兄,他二人在四代前有同一对祖先。这要算近亲的话那姑表亲的又算什麽?”
恰巧天幕及时说道:【孝高武帝让医家研究了五年才得出姑表的近亲系数与堂亲一般无二。当然,那时的医家是没基因学的概念,纯粹是靠大量实例推出姑表的夫妻容易流産、难産、産下畸胎。即便是能生下孩子,也会存有体质孱弱或反应迟钝等不良特征。】天幕放出考古出的医家文献,里头记载了他们调查的一千名姑表亲里留下后代的比例远远低于正常夫妻,而且他们的后代里有不少人是无嗣者与微畸者。更可怕的是,这群人里还有不少代代姑表的近亲産物。
怕黔首看得脑壳发疼,天幕用动画展示了一千名姑表亲与一千名正常夫妻的后代数量、无嗣者数量、以及后代无嗣畸形的数量。并且将三代都是近亲结婚特例放出,吓得不少心理脆弱的直接尖叫:“鬼啊!”
连带着有侥幸心理的勋贵都差点打翻手边的酒杯。
不怪他们反应剧烈,而是天幕展示的场景过于可怕——只见一群口歪眼斜,足部畸形的生物沖着镜头微笑。
随着他们脸部肌肉神经质地抽动,唇边留下一行口水。
空气中似乎弥漫着淡淡的腥臭。
【后世在某处山沟里找到一个近亲繁衍的村庄,他们中的某家不仅近亲繁衍了四代之久,更是有对舅甥夫妻。】
“舅甥?”心髒强的西汉人都难以接受:“舅舅怎麽能娶外甥女为妻,这是……”
【我在听到这个消息时的第一反应是他们疯了,但是想想先秦的媵女制与奇葩骨科,倒也可以理解这种特殊情况。】
古人:“……”合着都是我们的错。
“皇帝,天幕既已提出现有的宗法漏洞,不如就此做出改变,以防有人后悔终身。”薄姬借着馆陶长公主的发难顺势说道:“同姓也别一直锢着不婚的古训。要是按先祖的规矩来,未来的皇帝直接打光棍吧!”
【也是因为孝高武帝改了宗法,并且给出大量例子来证明自己所言非虚,所以在长达五年的拉锯战后,他成功让孝仁当上大汉的储君,并且让女儿外孙都升级为家族的合法继承者。】天幕给出孝仁时的宗族法。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