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页(1 / 1)

加入书签

('

因为涉及所有人的核心利益,所以大家看得很细,同时也为修补后的备注感到心安。

【古代早有黑心抢夺岳家、夫家的不好例子,所以未免再出这种恶性事件,孝高武帝修完宪法修汉律,禁止民间三代还宗,同时明确外姓的妻子、丈夫没有处置婆家资産的权力。违者按监守自盗罪处理】

天幕的话令投机分子内心一颤。因为按现有的汉律,监守自盗者轻则笞刑,重则弃市。

【当然,外姓的嫁妆也不由得婆家处置。】

这麽做虽极易引发财産纠纷,但好歹让不少人的心髒彻底落地。

务实的古人最怕什麽。

女婿在自己死后鸠占鹊巢。

老婆在自己死后卷资弃儿。

现代之所以调低儿童的赔偿金就是担心有人,尤其是生女儿、残疾儿的无知群体会杀婴骗保。

现代人都这副德行,更何况是没有监控,没有普及基础教育的古代。

【出乎意料的是,孝高武帝的宗法改革并未遭到黔首的反对,甚至得到小吏、商人,乃至不少底层军官的大力支持。】

“为何?”大家族的不懂这些脱离黔首,但又没到贵族阶级的乡绅看法。而小吏出身的刘邦、萧何则一脸了然。

大家族的利益盘根交错,加上他们受限于名气,得益于特权,所以未有绝嗣或寄人篱下的子女受到明显略带的烦恼。

可小吏与军官不同。

他们介于特权与底层间,多数都是有点小钱,但又养不起三妻四妾的人,所以会有绝嗣、女户、子女遭到遗孀或族人虐待,不得已与黔首通婚等尴尬烦恼。

他们就是西汉的小康、中産之家,妥妥的中坚力量,国家舱石。

盛世能不能越治越好,乱世能不能决定走向就看这群中层愿意投票给谁。

白起再牛也得有军官替他传达军令。

秦始皇再狠也得靠小吏帮他解释政策。

就连步入民主社会的现代,也是需要保证这两阶级的人数够多,向心力够强,才能维护稳固统治。

刘瑞搞定他们的手法非常简单——你担心什麽,我就替你解决什麽。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彩。”

“彩!!”文帝不禁抚掌笑道:“这确实是一步妙棋。”

刘武不懂阿父为何连连叫好,但是在接二连三的被鄙夷后他也学会了沉默是金。

#只要我不说话,就没人知道我有多拉。#

熟悉的小人与影视片段再次出现,只是这次换上比较轻快的语气:【聊了那麽多沉重的话题,不如聊聊比较轻松的。】

【比如最近非常火的汉家野史。】

野史??

而且还是汉家野史?

此话一出,刘邦等人恨不得去捂住天幕的嘴,告诉它已带来太多的惊喜,所以不要继续说些挑战他们心理承受的话。

【关于太学府为何建于阳陵其实是有三种说法。】

【《孝高武杂谈》里说得是为了纪念支持科举的景帝,所以在科举的主考场旁建立太学,以此向汉景帝致敬。】

刘啓:“我不需要这种致敬。”特麽坟头建学宫的也是孝子,而且还是……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后世的太学遗址也特别树了景帝的石像,并且成为父慈子孝的美谈。】

刘啓:“……”好吧!他也能勉强接受这种示好。

【不过跟官方的孝心论比,主流的实际论比较贴合刘瑞的作风。】

刘啓:“……”他就知道这是逆子。

上座的文帝看着脸庞抽搐的长子,暗叹还是太年轻了,所以才沉不住气,喜形于色。

【相较于从周边寻找合适的地方,已经有了城镇规模的阳陵县同时满足人力充足、靠近长安两大需求。】

【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后面补建武学宫与科举的备用考场时,也顺利中标了文帝的霸陵县与高祖的长陵县。】

【至此,除了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朝的皇陵都热热闹闹的,好不快活。】

文帝:“……”

刘邦 :“……”

不知该高兴还是失望的刘盈:“……”

#这熊孩子!!

第366章 番外(三十)

刘啓不敢看文帝的脸色,甚至因刘瑞的行为被迫挂上“羞耻”面具。

可不是羞耻麻!

他之前还吐槽是谁如此倒霉,死后还要继续听着儒生念经。结果大水沖了龙王庙,一家人打一家人。

他儿子……备注,是未来的儿子不仅在他的坟头建了一个全是学者的城市,甚至在他阿父、大父的坟头也如法炮制了个。

这……

这让他……

上座的文帝似乎感应到儿子的心虚,“漫不经心”的评价道:“我这孙子……真有意思。”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