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页(1 / 1)

加入书签

('

“比如从太阳到地面的距离,又比如航海里的定位问题。”

卫去病的神经因“航海”二字稍稍一动。因为处于北方一带的内陆地段,所以他对海洋的印象有且仅有一片深蓝。

在航天技术被落实前,航海可是最可怕的挑战……没有之一。

也不怪会引起这个混世魔头的浓厚兴趣。

“你们研究这个是为陛下的航海计划?”卫去病盯着已经被包好封好的各种零件,恨不得在下一秒就看到星星:“宫里还有这玩意吗?”

“有。一件在陛下的后殿,一件在太学院的墨家高楼。”

说到航海,墨者似乎想到了什麽,蹲下身与卫去病聊起那些希腊学者:“您还记得安息送来的外族人吗?”

“知道。陛下要在洛阳建立大型学宫,新的盟府(图书馆)。”卫去病给人一种不爱读书,不会读书的武夫形象,但这只是普通人对武将的刻板印象。最着名的受害者莫过于关二爷和张飞,一个爱读《左传》,是不折不扣的儒将;另个出身富裕家庭,不仅自幼习文练武,写得一手好字,而且还长得很帅,跟《三国演义》里的大老粗形象截然不同:“宫里的女史近期忙得不可开交,不是为正在建立的洛阳学宫抄书,就是为阆中长公主準备带去巴蜀的书籍。”

“嗯?阆中长公主要带多少书去巴蜀?”墨家对南方……尤其是巴蜀的感情很深。因为在秦朝灭亡,儒家掌控关东一带的基层力量后,为了避免学派灭绝,以秦墨、楚墨为首的墨家子弟便去巴蜀避难:“公主以齐王肥的规模就蕃,除了旧例的女史小吏,难道还要专门设个管理盟府的小九卿?”

藩王的宫殿里也有盟府,但与皇帝的盟府相比,就好比是路边的书店与985的图书馆,其藏量和管理难度不可相提并论。况且在皇权的禁锢下,个人藏书也有禁忌。尤其是对身份敏感的藩王而言,儒法经典都还算是寻常收藏,关键是涉及军工的墨家典藏,以及容易干坏事的医农秘方。

“皇后离开关中时留了五千金,说是为给公主祈福,要在阆中建个大型盟府与慈善书院。”这一世的卫家肯定不如他所熟悉的卫家富裕,但是想到疼爱他的舅舅、姨母可以度过幸福康乐的一生,他便没有多少遗憾,同时也对卫穆儿有亲近之意。

不看僧面看佛面,至少人家非常照顾作为傅母的卫媪与一起长大的卫氏姐弟,同时也对卫去病这便宜外甥(卫青被卫穆儿的远亲收养)尽了姨母之职。

最重要的是卫穆儿比刘瑞矜持,不会以卫去病的惊慌失措作为乐趣。

“皇后仁慈,总想着为黔首谋福。”墨者的表情变得十分複杂,因为从世俗的角度看,卫穆儿的行为与妖后无异,但要是论行为的危害度,她不仅与“大奸大恶”毫无关联,甚至有成齐君王后的道德品质:“太学府那儿愿出多少学生前往巴蜀之地?”

“五十。”

“这麽少?”

“如果是公子就有三倍于当下的学生愿意同行。”卫去病一针见血道:“就这还是受宠的长公主才有的特殊待遇。”

要是换了不受宠的公主,别说是就蕃,估计连汤沐邑都没法捞着,也就只能“卫仲公主”,“卫叔公主”地叫着。

“陛下可真是狠心啊!为了让西南诸国放松警惕,居然连一岁的女儿都要送走。”

“不狠哪能坐稳皇位。要知道在先帝的诸子里,陛下可是排名第十的幼子,比长子荣小了十岁。”

“唉!这麽看,阆中长公主也挺可怜的,再受宠也倒霉催地摊上一个狠心的阿父。”

…………

郑谨听着宫里宫外的流言,转头便将这事说给刘瑞听。

“陛下……”

“嗯?”

“让人这麽非议公主……恐怕会对公主的未来造成影响。”

郑谨不知刘瑞对阆中长公主抱有远超普通公主的深切期待,所以从古人的角度为其考量:“公主的未来系于父母、兄长,不受宠的公主……”

“还不是在臣民的供养下锦衣玉食的活着。”刘瑞有些不耐烦地打断郑谨,很讨厌这老生常谈的受宠论:“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阿父以前还不是宠大兄二兄,结果嘛!”

再多的爱也抵不过那刘氏江山的传承稳固。相较之下,公主所得的宠爱要稳定的多,但也有向宠物化的可怕趋势。

“再者,朕都暗示到这个份儿上了,也该踢掉一些蠢人。”

踢掉?

郑谨不懂皇帝到底在说什麽,因为对思想保守的古人而言,那个可能过于惊悚,以至于连想一下都不太可能。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