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页(1 / 1)
('
不用担心明天没命的桂林王压根不趟这波浑水,而在汉为质的赵婴齐又不满三岁,即便大汉愿意放人,也会将其彻底架空。
SO……
“是南越废王。”
“……哪个南越废王?”
“最先被昌平大长公主废除的那个。”李三回道:“因为他与赵眛的关系最近,又是被大长公主最先关进南越地牢的被废君王,所以有人挖地道把他从地牢偷了出来。”
“呯!”刘瑞把茶碗砸向木制书案,溅起的水渍差点染了案上的奏疏。
刘瑞想过南越叛乱的很多理由,但没想到理由竟是自己人给的。
事已至此,责备那群保护公主的汉军汉吏已无意义,因为还要依靠他们保护王宫,撑到闽中的救兵上岸:“桂林郡的秦军可有行动?”
刘瑞拿下南越国后,首先做的就是削弱本土兵力。当然,他的做法十分温柔,以孝道的名义让桂林的秦军扶棺归乡,就此留在关东乃至中原一带。
桂林郡里也有不想离开新家的秦越混血,但是他们趋近于在南越的反对派和大汉间疯狂骑墙。这种行为虽然讨厌,但对站了明显优势的一方却是没有坏处。况且对于军队而言,战斗力的强弱倒是其次,问题是不要乱动、不要乱动、不要乱动……重要的事反複强调。
此时虽然没巫蛊之祸和司马懿的神操让军队的调动越发複杂,但就汉越的立场而言,桂林郡的秦军只要保持中立,最次也是平局收场,日后就算胜者追责也小惩大诫,保不準以别的方式宽慰一二。
“回陛下的话,桂林郡的秦军未动,表示不见金铭文的虎符誓不动身。”
桂林王在禅让时把虎符一并转给昌平,所以秦军此举也是暗示刘瑞他们还是站位大汉,只是目前局势紧张,不好站的那麽明显。
刘瑞闻言松了口气,知道只要闽中长沙的救兵一到,局势一定会有变化。
“朕记得卫郎中在闽中做护军都尉。”
卫穆儿的阿父就是护军出身,其族兄作为卫青的养父兼卫氏的家将也熟悉流程,所以卫青带着养父上任闽中,倒是免了有人因他外戚的身份而给他小鞋。
“乌伤翁主与程将军对小国舅的表现赞不绝口,说他不仅武艺娴熟,治军有方,其言行更是彬彬有礼,有古时儒将的三分风采。”
“古时的儒家也就是在宋国那儿得势几年,说一武将像是儒将,只怕是在蛐蛐对方。”如果岳飞生于先秦,儒将会是一大美称,但是儒家本就不惜外戚这种妖魔鬼怪。
当然,要是他们知道日后世修降表的衍圣公家干了什麽,顾及会对十常侍的所作所为宽容一二——因为后者还没无耻到把入侵者的画像挂入孔庙,而且还是一挂挂两。
清末时的衍圣公家在八国联军侵华后先是挂了爱德华七世的画像,结果大英没理他们,于是挂起威廉二世的画像。
也无怪乎章太炎发文骂道:“山东士民为义和团,无为衍圣公”。
而现代的山东人就更直接了,他们承认孔子是山东人,但孔子的汉奸后代赶紧开除山东籍,有多远滚多远,最好滚到地球之外。
第546章
李三知道自己的马屁没拍到位,转而做起端茶倒水的熟悉工作。
“出征在外,总得给卫青挂个杂号将军的名头。”历史上把南越划进大汉版图的两位将军——路博德与杨仆用过多种杂号,不过可在这时用于卫青出征的有且只有伏波将军和楼船将军。
说到楼船……
“沿海那儿的桨轮船研发得怎麽样了?”刘瑞记得这种船的记载始于不断南迁的晋朝,随在宋代发扬光大。而在通过桨轮提高楼船速度的同时,为了避免桨轮卡壳,同时也为增加楼船的近战能力,还用拍竿上了保险:“那个来自罗德岛的工匠在巴蜀干得怎麽样了?听说他和墨家有了新的灵感,决定借助齿轮减少船工消耗。”
历史上的桨轮灵感始于水车,而水车又是始于东汉的灌溉工具,所以按照历史规律,墨家根据水车制造桨轮也是很合理的。
至于提前两百年就现身于世的水车工具……
那得问因南越的叛乱开始布局的刘瑞本人。
“新型的船只……研发受阻。”
“受阻?”
“主要是齿轮工具用起来没想象中得那麽丝滑。”
木头与金属的摩擦系数相差不大,但是考虑损耗问题,空气湿度,就会导致木齿轮的灵活性没想象中那麽丝滑,需要借助木杆的带动减轻阻力。
如果现在材料的发展、电镀的手艺有了较大长进,应该用能金属齿轮减少楼船的机械占比与能量损耗,同时也可用上链条来进一步地提高效率。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