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页(1 / 1)

加入书签

('

原以为在叛军围攻的大耻辱下,至少有点泥人气的昌平大长公主会一口绝了桂林王的恳切之请,然而对方不仅应了桂林王的殷殷诉求,更是把战火烧到看好戏的君长头上,要求他们护送年老的罪犯上京。

第551章

昌平大长公主同意轻饶连坐到的叛军家属、将其送往关中而非巴蜀、北境为奴。

桂林王在收到这一好消息后立刻上书感谢公主的宽宏大量,同时写信请求躺枪的南越君长照护好他无辜受累的族人外戚。

要说茶艺还得是由搞政治的表演一番。

桂林王在写给君长的恳切信里的感情真挚、用词谦卑、可以说是极尽谄媚之能事。

南越的君长一看一个不吱声,捏着来信恍若捏着瘟疫之源。

“他这是在报複咱们。”

衆所周知,去了关中就不可能回到南越。

桂林王的此举无疑是把南越的君长送去换了自家安全,所以后者生气也在情理之中。

“太过分了。”年轻的君长那叫一个愤愤不平:“凭啥都是按兵不动的,我们就得受此磨搓。”

他希望把政治的野火烧到桂林的秦军头上:“ 要送就让桂林的秦人承此大任,反正他们同出一脉,护送起来也更为贴心。”

来不及让后辈住嘴的南越君长扶额叹道:“这就是我为何不让你们的担起外交的重任。”

桂林王的使者等得就是这句质疑:“您也说了,桂林的秦军与赵氏关系匪浅,谁敢让其押送赵氏的罪犯上京。”

“我们也曾效忠赵家的南越武帝。”年老的君长赶紧补救:“所以还是……”

“君长不必再说什麽。”桂林王的使者也不装了,笑容亦从脸上消失:“桂林的秦军是什麽反应,番禺的君长是什麽反应,我心里有数,你和您的族人同僚也都有数。”

“……”

“桂林王和汉皇不想把事闹大,以免两族再次变得水火不容。”为了增加这话的可信度,桂林王的使者还向其透露了内部消息:“昌平大长公主从长安带来的狱吏精于刑事审讯,别说是个活人在那儿,就是石头,搁他手里也能问出一丝线索。”

他瞧着没老者稳重的年轻君长,意有所指:“我理解您想要他们撑起门楣的急切心情,可是大事还得是由老人来做。”

“你什麽意思?”被瞧见的对方果然自爆狼人。

年老的君长忍无可忍地一杵拐杖:“闭嘴。”

“没错。你这张口胡来的叛徒走狗赶紧闭嘴。”

“……我说的是你这蠢货赶紧闭嘴。”年老的君长恨不得用巴掌亲吻后生的脸颊:“非要人把证据拉到人前遛遛,好让的咱们一起玩完。”

如果只是昌平大长公主坐镇番禺,君长们也不必慌到这个地步。然而现在不仅是有昌平大长公主的亲兵驻在番禺的王宫,更是加了卫青的援军,长沙国与闽中郡的驻军,总计超过十一万人。

这个数字搁在汉初的南征不算碾压优势,但是桂林的秦军不动,赵佗的子孙就只能靠自己的亲兵,以及墙头的南越君长。

“阁下还是听我一劝句。”桂林王的使者瞧出对方的态度已有松懈,于是对其趁热打铁:“很多事情瞧着没有三斤重,可是上了铁称一打,一千斤都平不了账。”

“……”

“您也是做一部之长的,何不能与大汉的皇帝感同身受。”

一旁的青年不耐烦道:“一个越人,一个汉人,怎麽做到感同身受。”

年老的君长终于听懂使者的言下之意,忍不住为愚蠢的族人拍出脑里的清澈积水:“你猜大汉有没有和你一样的民族主义者?”

对方的表情微微一愣,细思极恐到手臂的寒毛微微竖起。

大汉的体量远超南越。如果南越有一不想并入大汉的民族主义者,那麽在大汉的地盘上也有不想温和吞并南越地的极端主义者。

“现在是有陛下压着,所以还没爆发沖突。”桂林王的使者也是恨铁不成钢道:“你猜除了思想层面,民间是否有在针对南越之人?”

“关中可以定下论调,但关中无法盯着每个歧视越人的大汉子民。”

以前是有勋贵想搞以夷制夷的平衡之策,觉得越人吃苦耐劳,而且不似大汉的子民有法保证人身权力。

起初他们确实靠着越人获得商业乃至政治的成功,但是随着汉地的越人疯狂增长,开始抱团并形成可怕的政治势力,这群勋贵便展示了什麽叫笑容从脸上消失。

底层的越人想当小吏,高层的越人可不会对百石之吏産生兴趣。

他们想要封侯拜相,位列彻侯。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