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页(1 / 1)

加入书签

('

“是朕考虑不周,天色已晚,杨卿早日归府吧,免得过了宵禁。”

杨槐安心中一跳,顺从的应声离去。

往日他俩每每商议到深夜,裴靖兴都会将他安置在宫内歇息一晚,毕竟他未娶妻,家中也无长辈,在哪睡都一样。

但如今却让他回府......

杨槐安心中有了主意,看来不能再让裴靖兴在这个位置坐下去了。

算账

裴靖川和君予珩在府内岁月静好,朝堂上却是吵翻了天。

起因便是昨日归家的大臣之子纷纷将黑衣人所言之事告知自家长辈,那群大臣们眼睁睁看着裴靖兴杀掉那伙黑衣人,按理说并无异议,但回家后又听闻自家小儿这番说辞,便都有了别的心思。

皇上以往虽然脾气暴躁不爱听人劝告,但并非滥杀无辜之人,但昨日连这伙黑衣人为何要刺杀安王都没问清楚,就匆匆将人处理,要说其中没有内情他们是万万不信的。

那只能说明当时在密林中,黑衣人所言非虚,而裴靖兴也明知此事,却匆匆将人解决掩盖下去。

那临沧县是否真的已经大旱多时?要知道古往今来,旱灾是最容易引发百姓反逆之心,如果处理得当或许还好,但如果处理不及时......

朝堂上不少听闻此事的大臣们纷纷向裴靖兴探听临沧县事宜,对方却屡次含糊跳过,在君王和大臣们的互相试探下,早朝结束。

户部尚书古凡一脸凝重,一旁的方德庆看他神色心中也有了计较。

“古大人可曾听闻临沧县一事?”

古凡摇头,语气严肃:“未曾。”

方德庆叹了口气,望向正缓缓升起的太阳,温和的阳光洒在官道上,透过树叶隐射出点点斑驳。

希望一切顺利吧。

临沧县一事就此在群臣中销声匿迹,也有有心之人前去探查事情真相,却屡屡不得手,大家心中也都有些担忧,临沧大旱,想必情况已经刻不容缓,但那位依旧不出对策,他们作为臣子也无可奈何。

表面上对裴靖兴依旧忠诚,但一张错综複杂的大网,已经在京南缓缓铺开,有人以身入局,有人事不关己。

又是一年酷暑,君予珩坐在院内乘凉,雪球在一旁吐着舌头,雪客似乎并不怕热,懒洋洋的蹲在太阳底下没有丝毫不适。

距离裴靖川装病已经两月有余,期间依旧是数不清的拜帖和打探,却都被成海公公给拦回去了,问就是王爷身子不适,不能见客。

有些人的心思打到君予珩身上,让自家夫人给王妃发拜帖,但依旧被拒,王妃一介男子,怎可与一群妇人一同?若被有心之人编造,岂不是坏了双方名声。

渐渐的,将军府从人们讨论的话题中心退去,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没办法天天盯着将军府的动向,所以这段时日府内终于安静下来了。

关一舟和方大夫依旧在府内,只是定期让十七前去购药作出裴靖川伤病未愈的模样,虽说没有太大限制,但也说不上自在。

裴靖川算算日子,低头和怀里的人说道:“过不了几天京朝就要乱了,到时我让葛星朗先将你带走。”

君予珩点头,他这麽迟钝的人,也察觉到近期京朝的紧张氛围,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自然不会傻乎乎的往前沖。

两人说着说着又亲到一起去了,这段时间两个人的感情突飞猛进,虽说还未做到最后一步,但该看过的也都看了,好几次君予珩都有些受不住,但裴靖川总是在最后关头停下。

一双朦胧含情眼看着他,似乎在疑惑,在埋怨,裴靖川也忍得难受,但他心中憋了不少事情,关于京南,关于君予珩,这些事情一天没解决他就一天无法安心。

好在裴靖川开窍之后甜言蜜语不要钱似的往外冒,任何时候都能给君予珩最真实的话语,故而君予珩也并未过多纠结此事。

两个人在一起似乎并不需要用什麽来刻意证明,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昭示着对方的爱意。

......

很快又是一年端阳,君予珩恍惚想起当年参加宫宴时还很拘谨,现在竟已经对王妃这个身份习以为常。

照旧是裴靖兴在宫中广邀各臣参加宴席,将军府也依旧是裴靖川和君予珩一同出发。

裴靖川从外表看来比往日略显虚弱些许,但比春闱时要好上许多,所以裴靖兴特地将人喊上。

夜晚弯月高挂,端阳节取消宵禁,不少店家纷纷挂上灯笼,映照着街道一片暖意。

百姓们穿梭街口来来往往,好不热闹,而透过宏伟宽厚的城门,宫中也是一片灯火通明。

杯影交错,臣子们纷纷畅怀大笑,裴靖川坐在下方看着这一派和谐,举杯的手掩盖掉嘴角的一抹冷笑。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