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页(1 / 1)

加入书签

('

御史台的殿中侍立即跳了出来,喝道,“吴中书你大胆,竟敢在朝堂上大放厥词,你该当何罪!”

殿中侍虽只有从七品,却是维持朝会纪律的言官,连皇帝做出失仪之举都会受到警告,吴中书有错在先,被怼得一声不敢言语。

杨善见气氛僵住了,只好捏着鼻子自找台阶下,叹道,“好了,吴中书的悲痛可以理解,但太子尚未登基,以太子规制发丧并无不妥,刚好大行皇帝的陵寑尚未封闭,就将太子也葬入其中吧,他是先帝生前最爱的儿子,父子二人葬在一起也免得孤单。”

吴中书这下真被气着了,葬礼减薄也就罢了,连独立的陵寝都没有,这让他如何跟妹妹交待。

他怒道,“陛下此举未免太过刻薄,太子虽未登基,也要单独修建一个符合身份的陵寝才行。”

杨善才不想为个死人花钱呢,国运已经是半血状态了,再大兴土木不是找死麽。

他佯装不解道,“葬入皇陵不是规格更高吗?太子生前一直提倡俭省,怎会愿意朝廷为他劳民伤财。”

吴中书被顶得老脸铁青,冷笑道,“陛下既如此俭省,不如叫停华清宫的修建如何。”

杨善相当爽快的点头,赞同道,“正要说这件事,华清宫的规模已经不小了,没必要再建下去,将作监,命你再下月末之前完成收尾工作,未完工的宫殿改作亭或阁,空地就开路种竹,简单收个尾就行了,别忘记把工钱结清,让工匠能过个好年。”

将作监没想到那麽大的工程说停就停了,被身边人捅了下才反应过来,俯身领命道,“唯。”

见杨善连华清宫都愿意停工,吴中书心中再气也只得暂时按捺下来,有李匹夫一系盯着,他在朝堂上无法做到一家独大,惹恼了杨善只会让前路更加多变,如今最重要的是要想办法把新皇掌控在手中,其余都是小节。

见吴中书终于安静了,其余官员这才有胆子说话,礼部尚书举笏问道,“陛下,潜邸内眷至今仍在九城兵马司的护卫之下,不知何时迎入宫中,又要安置在哪里?”

衆人都盯着杨善,好奇他是如何打算的。

太后至今仍占据着皇后专属的玉坤宫,先帝的妃嫔也住在东十三宫里,先前的太子跟太后是亲母子,又有东宫可以居住,何时挪宫没人在意,新皇的潜邸在皇城以外,总不能跟家人分居两地吧。

杨善昨晚就想过这个问题了,“太子新丧,太后正伤心呢,还是不要打扰她老人家了。诸位母妃也在热孝中,不宜有大动作,就让皇后先带全家住在储秀宫好了,赵提督,下朝你就带人过去搬家。”

说到这里,他又指向随侍在身侧的刘成,“这是王府总管刘成,他会跟你一起回去,嘱咐皇后约束好孩子们,还有三个孕妇也要多加留心。”

九门兵马司的赵提督和刘成一起俯身应唯,複又擡头看向杨善,嘴角抖动几下,又把将要出口的话咽了回去。

杨善看得不明所以,正要询问赵提督有何话要说,御史台的御史大夫抢先一步问道,“不知陛下属意的皇后是何人?”

他可听说了,皇帝因为宠爱侧妃,跟王妃闹几个月了,甚至在为先帝守灵期间还扬言要扶正侧妃。

王妃出身武勋世家,跟赵提督还是亲戚,因先帝和太子向来重文轻武,娘家在朝中也没多少存在感,她在生産时又伤了身体很难再有孕,养的还是位郡主,可以说是一丝胜算也无。

而侧妃却出身名门,祖父在吏部右侍郎的位置上致仕,父亲现任礼部郎中,兄长去年考取了举人,她又有孕在身,哪一点都比王妃有优势。

看表情杨善就知道御史大夫在想什麽,对于原主那点破事他也挺无语的,因他贪花好色,又存了跟太子别苗头的心思,王妃侧妃加庶妃就有七人,还有三十多个侍妾,共生了六儿一女,外加三个还没出生的,人多到王府都快塞不下了。

他对别人的女人不敢兴趣,反正继承人足够用,也不打算再选秀了,看过甄嬛传的人谁还敢开后宫啊,他没那个本事,更没那麽大的胆子。

等他站稳了脚跟,不想留在宫里的就给钱送出去,想留下的就锦衣玉食的养着,不亏待她们就是了。

老婆还是要回到自己的世界找个情投意合有共鸣的,他在任务世界不知能待多久,万一任务失败还会有生命危险,何苦连累人家。

杨善无辜的看向御史大夫,“皇后当然是王妃啊,还能有谁?”

先帝重文轻武是有那个底气,他可没胆子得罪手握兵权的武将,王妃还有赵提督这门亲戚在,只有她的地位稳了,赵提督才能尽心保护京城。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