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1 / 1)

加入书签

('

他正要同意李侍中的奏请,吴中书又站了出来,“陛下,大运河关系着漕运和抗旱防洪,修好了能造福千秋万代,乃不世之功,啓可说停就停。”

杨善呵呵笑道,“常听人说李侍中赞同的事吴中书必会反对,果真如此啊,吴中书此言就像撺掇人抢钱庄,你只说成功就发财了,却不讲失败了会怎样,万一朝廷被修大运河的巨大开支拖垮,我这个皇帝就是第一个被叛军挂在城门口的。”

此话一出,殿内静得落针可闻,衆人都在心里呵呵哒,新皇不仅脑子清明难糊弄,说话还直咧咧的不给人留余地,有点怀念先太子了怎麽办?

见所有人都不说话,殿中侍只得窘着脸道,“陛下,不吉利的话就不要在大朝会上说了,陛下有何打算不妨明示。”

杨善问道,“大运河是哪个部门负责的?”

工部尚书和都水监一同站了出来,“啓禀陛下,由工部的水部司和都水监共同负责。”

杨善想了下才道,“修筑工作是肯定要停的,但漕运和抗旱防洪也不能忽视,这样,你们商议一下,最好既能快速结束工程,又能兼顾民生,左右冬天也开不了工,派人去实地考察,争取在开春前把方案拿出来。”

两人对视一眼,如果只兼顾这两样,好像也不是很难,二人领命归队,户部尚书又站了出来,开口就是今天的重头戏。

他举笏道,“啓禀陛下,昨日接到消息,尹州在前几日发生风灾,狂风席卷几地,受灾百姓无数,肯请陛下恩準赈灾。”

杨善哦了声,不说同意与否,只淡淡看着户部尚书。

老头被他看得莫名其妙,正要再说一次,杨善问道,“你怎麽不说话了?只一句要我赈灾就完了?受灾百姓的数目,需要多少钱粮布匹,总得有个数吧?”

户部尚书原本是打算用赈灾相关事项戏耍皇上,欺负他不懂其中门道,没想到却被皇上反问住了,他确实不知具体灾情如何,这要如何回话才合适?

杨善不打算给他狡辩的机会,直接嘲讽道,“我王府里的总管太监支取花销还知道打个账目呢,郑尚书身为肱骨之臣,请朝廷赈灾却连具体数目都说不出来,糊涂成这样还能爬到从二品,是哪路神仙保佑你的,不要小气,向同僚们透露一下呗。”

第二十章

户部尚书被皇帝当衆嘲讽连宦官都不如,气得老脸胀成了猪肝色,身子一歪就要栽倒。

户部右侍郎赶忙上前几步把人扶住,正想为自家上司争辩几句,杨善不耐烦的挥手道,“身体不好就回家养着去,没了你朝廷也垮不了,赈灾归你们户部管,谁知道风灾的具体受损情况究竟如何,户部就没个明白人了麽?”

户部左侍郎见无人敢站出来,他犹豫片刻,几步来到中间,举笏禀道,“狂风在五日前袭击了尹州四个县乡,受灾人数多达五万之巨,其中伤者超过三千,房屋受损无家可归者多达七百户,冬粮和粮种储备损失过半,索性无人死亡,只要朝廷救援及时,灾情很快就能控制住了。”

杨善看了眼户部左侍郎的面板,五十多岁,文化值91,品德值80,忠诚度57,有品行又年富力强,比现任那个老登强多了。

他赞赏道,“这才对麽,利利索索的把事说清楚,快点办完好各干各的去,我又不用你们溜须拍马,快点结束大朝会不好麽。你叫万勤耕是不是,你家大人要修养身体,就由你暂代户部尚书好了,快些把赈灾所需的钱粮和人工算出来,我就在思政殿等着,算好了即刻交给我。”

万勤耕是没落的功勋世族出身,又因科举入仕,武将文臣哪边都沾一点,哪边都不把他当自己人,能爬到高位全凭过硬的自身实力。

户部尚书自身才能有限,指着他干活,又明里暗里的打压排挤,平日没少受閑气,这次站出来就是想恶心上司一把,没想到能得皇上青眼,成为代理尚书,只要抓住这个机会,转正指日可待呀。

万勤耕接下谕令退回班列,殿内的衆官员却无法像他这麽淡定,新官上任可以三把火,但第一把火就把户部尚书烧没了,就有些过了吧?

衆人有心劝解,又不想招惹皇帝,见识过本人的厉害才知道传言有多不靠谱,无耻好色肯定是装出来迷惑太后用的。

在场官员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户部的人却不能眼看着上司被排挤出朝堂,尤其是跟万勤耕嫌隙颇深的右侍郎,顶头上司换成了死对头,以后哪还有自己的好日子过。

右侍郎强行扶正已经气麻的户部尚书,争辩道,“陛下切不可被人巧言几句就委以重任,左侍郎上任不过两三年,从未办过赈灾事务,恐会有遗漏辜负圣意,不如命郑尚书亲往尹州,抚恤灾民为陛下分忧。”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