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页(1 / 1)
('
见她说得倒还挺真。蔡清也不由信了几分。
“蔡清,名册呢?”
“都司的名册?”蔡清连忙从怀中掏出,“我贴身带着呢,你是觉着那和尚是从都司出来的?”
卫骧翻看着名册,他翻了百八十遍,有哪些名儿心中早已有个七七.八八的,“不无可能。”
蔡清纳闷,“这册子里又没有画像,你翻烂了也不知谁是谁啊。更何况那了无和尚俗名姓甚名谁你知晓?不如我替你去探探?”
卫骧合上册子,“知晓他俗名又能如何,无凭无据的,你还能抓人不成?更何况他身后可还有人你也不知,先不必打草惊蛇。待刘豫从山东府述职归来,我会去拜访。”
“那如今做什麽?好不容易有了线索,就断在这儿了,总不能什麽也不做吧。”
卫骧淡淡,“自然是要做的。”
“做什麽?”
“找尸体。”
蔡清眼睛一亮,“你有了梁文道消息?”
卫骧摇头。
蔡清洩气,“那你——”
“你可还记得我们今日回来时遇见的驴车?”卫骧这话是说与尹姝听的。
尹姝回应,“记得,驴车上托着大缸,带着海腥味,应当是海盐。”
卫骧不置可否,“今日所见,与我们昨日来万海寺有何不同?”
有何不同?
尹姝灵光乍现,脱口而出,“今日遇见的驴车另有三人护送,我们昨日遇见的并无。”
“是。”卫骧毅然,“盐商多遣当地熟悉山路之人托运海盐,为避免横生枝节,会派人跟随在侧。”
“以大人之意,我们今日遇见的驴车之中有古怪?”
卫骧摇头,“有人护车,这恰恰说明运的是真的海盐。”
尹姝回想那日铺面而来的海腥味,不禁打了个寒颤。
海盐的腥味恰恰能掩盖尸体腐败后的浊气。
也就是说,昨日驴车驮运的大缸之中……是尸体?
“大人,那脚夫?”
卫骧知晓尹姝想说什麽,“他或许自己也不知里头运的究竟是什麽。”
“你们在说什麽啊?”蔡清咋呼,才小半日不见两人,怎麽就多了这麽多他不知晓的事儿。
尹姝没理会蔡清,脑中忽而浮现出一个人来。
马三钱。
他运的也是海盐,若当时有人看护,他根本无暇也没胆偷盐。也就是说,运盐之时,他只有一个人,那他运送的盐缸中或许就是……
再想想蔡清从马三钱家后厨端出的那罐盐,显然被舀了两勺,尹姝霎时胃中翻涌。
头一回,她一整日没吃下东西。
第32章
夜阑人静, 梵音弥弥,就连在万海寺仰望的明月都添了一抹脱俗的清寡。
尹姝望着月,思绪走远了。
木门“叩叩”两声拉回尹姝思绪,她合起窗, 吹熄了禅房中的两只火烛, 蹑手蹑脚走了出去。
禅房外有两个黑影, 一立一倚门,尹姝一眼便辨认出谁是谁来,她压着嗓, “大人。”
立着的那人似是往她屋内瞥了眼, 见房中黢黑无烛火留下,转了身去, “好了便走吧。”
“不是,卫骧, 你还要带她去?”蔡清原以为卫骧不过是走前交代尹姝两句, 见如今这架势,是要她也跟着去?“三更半夜的,夜不辨路,你让一姑娘家跟着我们涉险作甚。”
见蔡清声嗓大了些,卫骧有些不悦,难得与他解释一回, “今夜不太平, 将她留在这儿太过贸然。”
蔡清不敢茍同,“那我派个人留在院中守着就是, 她一柔柔弱弱的姑娘家能做什麽?”
卫骧愈渐没了耐性, 也不知蔡清几时能有些长进,他甚且觉着连尹姝都比他省心, 话少,办事亦圆滑。
卫骧轻哼了一声,“她留下可以,那届时你来验尸。”
“验尸?”蔡清眉间的青筋一怵,“还要验尸啊。”他又想起自己昨夜一把抓起装尸体的布囊,顿时觉得反胃,立t马变了脸,往后退了一步,“她去!她自然要去的!两个大男人还护不得一个小女子吗?这传出去不得叫人笑掉大牙。她走不了山路,我背都给她背下山。”
卫骧见他变脸,懒得与他再说,转身便走。
尹姝撇撇嘴,忍俊不禁,将怀里几把验尸用的小刃又紧了紧。
**
寺门有人值守,下山的石路也仅此一道,他们三人若要下山,莫说出寺门了,前殿灯火通明就能暴露他们形迹。
也不知是怎麽叫他们在禅院一角寻到了一条下山的路,这条路不常有人走动,枯枝横生,怕误了工夫,蔡清先一步开路。
坡稍陡,尹姝得扶着身侧的枝桠才勉强走下来,她显然能察觉到身前的卫骧已放慢了步子,可她跟着仍旧艰难,心里不免急切了些,心想着快些,步子反倒有些乱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