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页(1 / 1)

加入书签

('

“于先生……于先生?”尹昭清连唤了两声。

于回舟的慌乱一闪而过,他收回视线,火速往一旁的巷口折了进去,火急火燎的,“我需先回趟家中。”

尹昭清见他这模样,心也是一紧,“出事了?”

于回舟张了张嘴,欲言又止,见她眉眼焦灼不减,终是不忍将她一人丢在原处,“三姑娘若不嫌弃,便与我走一趟罢。”

尹昭清也不知是不是自己多虑,这回去的一路上于回舟都甚为谨慎,连抄近的道儿都不走,专绕了几条僻静的小巷。

于回舟走到院门前,四处张望了两眼,这才推门而入,他并未合上门,留了道半人宽的缝。他也不进屋,只在院中等着,眼看着是在等谁。

尹昭清还未问出口,便见一蓝袍男子背着一行囊蹑手蹑脚走了进来,见于回舟在院中,他忙将门抵上落了栓,“回舟哥。”

“常樾!”于回舟迎上前t,“你怎麽来了?我方才在街上瞧着有一人像你,还真是。”于回舟将人送进屋中,给他递了碗茶后关上门说话:“你不是在钱塘吗?来应天府做什麽?可是家中出事了?”

常樾个头不高,与于回舟相较还矮上半个头,眉眼间还有些未被世俗浸染的青涩。他见院中还有一生人,警惕地往于回舟身侧挪了挪,也不多言。

于回舟察觉他的顾虑,解释道:“不碍事,自己人,你想说什麽便说就是。”

见常樾打量了自己几眼,尹昭清就知他必定是又误会了什麽。可她如今并无心思在此,只听得“钱塘”二字,便留了心思。

“是出事了,可不是我家中。”常樾捧起茶碗一饮而尽,“应天府可有闹出什麽事儿?为何会有人来钱塘县寻人?”

于回舟询问:“寻人?寻谁?”

常樾看向尹昭清,仍是没开口。

于回舟心急,“但说无妨!她不会说出去。”

常樾这才开口:“就是那位尹大人!前日县中来了不少人,逢人就打探尹家的事儿,我就觉着兴许是这头出了什麽事儿,便连夜赶来一探究竟。”

于回舟面色发青,不敢去看尹昭清,他就知那日贸然行事会出事,可谁曾想这一日竟来得如此快。

常樾虽未从他口中问出什麽,可也大抵看出了事情不简单,“来者所问事无巨细,问尹家上下几口人,何年何月还见着过,除去主家几位就连小厮奴使都不放过。他们在尹家旧宅附近徘徊了整整一日,在临宅寻了几个已住了些年头的妪人问起尹家人的模样来,正拟着尹家人画像。”

常樾话正说着,一把将背上的行囊放下,口中念念不停,“这坏事儿都赶到一道儿了,也不知他们从哪个商贾手中得来一卷画像,画像被人认出来了,正是尹家姑娘的。回舟哥,你可还记得?就是被送入十六楼的那位,尹家如今只她还活着,那些人见着画像便查起她蹤迹来了,我听闻她早已不在十六楼,想必那些人往教坊司一查便能得知。”

十六楼的尹家姑娘……

尹昭清倏地浮起不好的念头:“阿姐,是阿姐!”

常樾见她没头没尾的一句甚是不解,可于回舟知晓尹昭清身份,自然知晓她这话指代何人,“常樾,你当真未弄错?”

“不会错的。”常樾斩钉截铁,“我托人从商贾那又得来一副画像,今日一并带来了。”他说着,从行囊中翻了翻,摸出一卷画轴,在二人面前摊开,“你瞧瞧!”

画中女子粲然而笑,工笔之法将面容绘得尤为细致,几笔墨色勾勒眉眼一如远山芙蓉,其唇角与眼角之下皆有一颗小痣。

“就是这幅画,我问过旁人,这画像正是尹家那位大姑娘。”

常樾忽而愣住,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画,又擡眸看向面前的姑娘,他不敢置信地又看向画,“你……你为何会与画上之人如此相像?”

尹昭清只看了画一眼便认了出来,“因为,这画上之人是我。”

“什麽?”不只常樾,于回舟也深感震诧,他拿起卷轴多停留了几眼,方才还不觉着,可待尹昭清这话说完他是愈看愈像。

“胡说!”常樾听糊涂了,他指着画中女子道:“这画中人有两颗小痣,可你唯有眼下这颗,这根本不是你!”

“唇角有小痣的是我阿姐。”无人比她更了解尹禾颜了,“这画是我阿姐所绘,一年前,她为寻我将此画交由诸位客商,画像历经天南地北,传回钱塘也在意料之中。”

这幅画像她还在辽东时就已听元娘提及,后来兜兜转转寻到阿姐才知晓来历,可终究是未能看上一眼,却不想她会因今日这机缘见上这幅画。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