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页(1 / 1)
('
可怕他多想,她不敢与他说,她只是因为想见他罢了。也不知为何,明明此生漫长,还有千千万万个日夜,可她连每日的这两刻工夫都不舍,一切都只是她不知缘由迫切地想见他罢了……
城中安定,并无大事,朝堂之中也未有动蕩,如此一来,锦衣卫指挥使司倒是清閑了些。以至于某日卫骧下朝晚了一个时辰,她都担惊受怕,圣上已有数月不会独留卫骧了,今日如此,恐怕又有要事在身。
她在洪武门外等了良久才见熟悉的身影姗姗来迟,卫骧见到她时并不意外,可亦有些无奈,“不是派人来与你说了,今日会耽搁些时辰,让你先回府等着吗?”
她小心翼翼问道:“可是圣上又要让大人出城了?”
卫骧失笑,大抵知晓她是为何忧虑,看来先前之事已让她后怕,“不是圣上,是娘娘要见我。”
娘娘?皇后娘娘已有数月未曾宣她入宫,她入不了宫,更不知皇后娘娘身子如何,她如此想着,亦问出了口。
“娘娘身子……好些了,今日还能在院中走动。”卫骧眸中微闪,从怀中取出一只锦盒,“娘娘给你的。”
“我的?”尹昭清微微吃惊,在疑色之中接过锦盒打开。
锦盒之中躺着两支凤钗,一支为点翠簪,凤羽繁複,如清蓝翡翠。而另一支是金凤钗,步摇之上有垂珠,凤身镶嵌红绿玉石,华贵无比。
尹昭清看着锦盒,微微失神,“娘娘她——”
“是娘娘给你的新婚贺礼。”
见尹昭清癡愣着许久未言,卫骧又道:“城中姑娘间,据我所知,你是独一份。”
她本就因贵重而不敢收下,听卫骧如此说,愈发觉得手中之物沉重。
“收下罢,是娘娘的心意。”
尹昭清看着锦盒之中的两支凤钗,挣扎片刻,终是妥协,“多谢娘娘恩泽。”
卫骧取了一支别在她髻间,瞧了又瞧,百看不厌,“还是娘娘,知晓哪些珠钗与你相配,比我给你挑的更衬你。到时就带娘娘予你的这两支罢。”
尹昭清擡手抚了抚发间的点翠簪,微微颔首,“好。”
若是那时娘娘得见,心中也定然欢喜。
“昭清。”卫骧低声唤她。
她擡眸,“大人?”
他哑着声,几近是恳求的口吻,“我们将时日往前提一提,可好?”
“什麽?”她不解,笑意淡去,“可是发生了什麽事?”
“并未。”
“那是……大人觉着除夕那日不好?”
“并未不好。”怕她多想,他连忙道:“只是细算起来还有四个月。”他失笑,“我有些等不及。我看过了,十一月初二也是个好日子,不如就定在那日,如何?”
这可提了整整两个月。尹昭清隐隐觉着卫骧今日有些古怪,前些时日还好好的,今日似乎过于急切,可想了想,兴许是娘娘的这两支凤簪触动他的缘故,他才有些不安。
都说成婚前二人会常有忧虑,她原以为多虑不安之人会是自己,却不想会是卫骧。
她失笑,眸中一片潋滟,“好。”
尹昭清赶忙往钱塘县书信两封告知此事,尹禾颜倒是急切,说是自己这两t日拾掇后便前来应天府,虽说还有两个月,可成婚乃是大事,可总归需得有人先替她打点着。
蔡清也回了信,不过听阿姐说,写信之时他骂骂咧咧的,说卫骧实在心急,这吉时岂能说改就改?
待尹禾颜又托人看了十一月初二这个日子,知晓此日也算不错,蔡清才作罢。至十月廿二,他告了假赶回应天府。
清冷了整整三年的尹府终是有了喜色,红灯笼高挂,红绸花绕柱梁,就连宅门前的石阶都被洗得锃亮。
十一月初二这日,十里八乡得了消息的都赶来了。往日连云雀都不敢飞过的卫府,今日亦是围满了讨喜之人,尹府之外更甚。
整个应天府的孩童们也早早等候于此,等府中的婢子与嬷嬷开始往外撒着喜糖喜果,他们欣喜更甚,在一旁欢呼雀跃,兜着衣裳捡着糖。
应天府许久没有喜事了,近日也就只有此事是衆人茶余饭后的閑谈。这应天府的活阎王成婚,谁不想来看一眼。
府外喧闹地如除夕一般,屋院中却是落针可闻。
妆台上的铜镜应映她的点朱唇,眸如春水清波蕩漾,笑靥绝豔比花娇。翟冠上金鸟白珠饰之,却也压不住她的明豔。
喜婆在屋内说着吉祥话,即便是几十年来见多了这场面,可仍旧忍不住在尹昭清面前惊叹:“老身做喜婆那麽多年,可头一回见新妇一来便是三品诰命戴六翟冠的。托卫大人的福,老身才能来开开眼。夫人您年岁不大却能压得住,确确实实就是诰命夫人的命啊。”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