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页(1 / 1)
('
“殿下请三思……”
“殿下……”
李行,“不必多言。”
李见月在门外听了片刻,示意内侍通传。
“永嘉公主觐见。”
细长的一嗓子,官员皆惊。
李行诧异了片刻,“传。”
李见月捧着手书,低头迈入,在朝臣惊疑不定的目光下跪在殿前。
“皇兄,诸位大人,我今日前来,是有要事相奏。”
066
“何事, 定要在这说?”李行叫她起身。
李见月没有动作,“此乃先帝临终手书,托付于我, 让我亲手交到皇兄手上。”
朝堂哗然, 传言不假,原来真的有这东西。
李行盯着她, 神色难辨。
内侍接过, 将手书呈上, 李行目光从她脸上收回,落在那薄薄的书笺上。
停顿了片刻, 才慢慢拿起来展开,一目十行阅完。
“父皇临终前,将大荣交给皇兄,还请皇兄以江山社稷为重, 万勿推辞, 早日登基正位。t”
女子声音清亮,在大殿久久回蕩。
朝臣俱是一震, 殿内寂静,落针可闻。
“先帝英明,恳请殿下,为百姓计,遵旨而行。”
沈御史苍老的嗓音响起,跪伏在地。
接二连三有朝臣附议, “先帝英明。”
李见月掌心交叠于额前行大礼。
李行沿着御阶而下,来到她面前, 双手扶起她,眼神複杂, “月儿,你也来逼我。”
李见月露出笑容,“皇兄,此乃父皇之意。”
李行没有说话。
那封手书,父皇的确对他寄予良多,命他诛杀逆贼,拨乱反正,好好照顾公主和太子。
但并未言明,要将江山交付于他。
“父皇的话,皇兄可要牢牢记得!”李见月郑重道。
李行定定看着她,认真允诺,“好。”
秦珺站在文官队列,望向前方盛装华服的女子,恍惚觉得不认识她了。
她有朝堂进言的勇气,敢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直抒胸襟,坚定从容,毫无半分怯意,真正担得起大荣公主这个身份。
他应当为她高兴的,可也清晰觉得,她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下朝后,李见月慢慢走去了永仁宫。
停在李知寝殿外,踌躇了近一刻钟才入内。
李知半靠在榻上,刚睡醒,精神瞧着尚好,跟屈十三不知为了什麽,又在斗气。
“阿姐,你来了。”
见她进来,李知挣扎着要起身。
李见月按住他,让他好好躺着,“你还未用膳吧,我让御膳房给你做鲜鱼羹可好?”
李知,“我用过了。”
李见月,“那药喝了吗?”
李知,“一睁眼宫人就送进来了。”
李见月,“我让他们再煎一碗来,我瞧这服药颇有成效,你多喝点。”
李知拉住她,“阿姐,你有话跟我说?”
李见月心内愧疚,不敢与他对视,在他旁边坐下,将今日朝堂之事告诉了他。
李知神情怔忡,半晌没反应。
“阿姐并非轻看你,只是觉得大荣再经不起任何分裂动蕩了,大荣眼下需要的是一位震得住坐得稳的君主,”李见月并不后悔自己所为,可内心实在愧对阿弟,“无论如何,是阿姐对不起你。”
或许此事她不过是顺水推舟,结果早就注定,但是她最后这把助力,促使舟船靠岸,万衆归心。
她无颜面对信任自己的阿弟。
“阿姐,你做得对啊!”没想到李知突然激动的坐起来,抓住她的手,“这皇位本来就应该是皇兄的!阿姐英明!”
李见月呆住。
完全没料到他会是这个反应。
“我手上连一兵一卒都没有,就算登上那位置也日日难安,保不準哪一日就被……”李知说到一半,转了话头,“而且,当皇帝也没什麽好的,一点自由都没有,连这宫门都出不去,还要被那些老迂腐唠叨,我才不想过那样的日子。”
李见月端详他的神情,想看出他究竟是不是违心之言。
“你当真这麽想?”
“自然是真的!”李知斩钉截铁,“阿姐,等皇兄登基之后,我就乖乖听他话,他让我做什麽我就做什麽,先把小命茍住。”
李见月有点心疼他,笑的勉强,“阿姐会保护你的。”
礼部择定了吉日,三日后,襄王李行于乾元殿行登基大典,是为荣武帝,改元天和,封沈氏为皇后,先太子李知封齐王,永嘉公主晋为长公主。
登基次日,新帝携长公主和齐王前往昭陵告祭先帝。
李见月跪在皇陵前,泪眼婆娑,想起雍县驿馆,父皇在深夜里的句句叮嘱,“听你皇兄的话……你是大荣公主,不可软弱。”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