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页(1 / 1)

加入书签

('

虽说这一百五十石的鲜云耳去掉水份也才十五石,可这十五石就值五十四两了!

而且这才第一次采摘,后面还有第二次,第三次……

宋惊蛰这季云耳不得挣二三百两啊!

村里人得出这个结论,顾不得宋惊蛰他们还在忙碌,全都上来帮忙:“惊蛰,你这云耳还得晒吧,我家晒席竹扁都空着,你要我就回去取了过来帮你晒。”

“哎,好,婶儿你尽快去拿吧,有多少我都借,麻烦婶儿了。”

面对这些围上来热情得过分的村里人,宋惊蛰满口应下。

他们家人是多,可靠他们也晒不完这麽多的云耳,还得大家一起来帮忙才行。

“不麻烦,不麻烦。”

大家还指着宋惊蛰卖了这季云耳后,继续带他们赚钱呢,嘴里一点怨言都没有,全都回家拿家什来帮宋惊蛰把这些鲜云耳分摊开。

刚摘下来的鲜云耳若是不及时晾晒,一样会发霉腐烂。

有了衆人的帮忙,第一次采收的云耳,很快便在桃源村家家户户门前晒开了。

已经进入十月了,可他们这地儿暖和,冬天不怎麽下雪,这个天的太阳还能晒东西。

等第一次采收的云耳全部晾晒好入袋,第二次的云耳又可以采摘了。

大家如第一次一样,各自拿着晒席出来帮宋惊蛰晾晒,如此忙碌了四次,终于赶在入冬前,将所有的云耳采收好。

一共收获了七十石干云耳。

七十石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别说村里人和胡宏大了,连宋惊蛰都惊到了。

他也没想到他仅仅四间屋的産出,比他四十亩地的産出都还要高了。

宋惊蛰知道胡宏大的生意刚起步,这次来他们这儿,也不打算收太多的云耳,他不确定地问胡宏大:“胡大哥,你吃得下这麽多的货吗?”

胡宏大在宋家待了一个多月,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且宋家人都和睦上进,夏天瘦下去的体重又回来了一些。

听了宋惊蛰的话,让他放宽心:“宋兄弟,没事的啦,虽然人家跟我订的货不多,不过我后面还要做这个生意的嘛,你这些货我全包了。”

胡宏大有个想法,他把这些货拉回去,要是山城那帮山货商人还想捏着货源跟他拿乔,大不了他也开一家山货铺子,跟他们打擂台,气死他们。

宋惊蛰听了他的话放心了,跟他商量起价格来:“胡大哥是这样的,我们这儿的云耳铺子收是三十五一斤收云耳,这次我的货这麽多,你看着给个数……”

“什麽?三十五文?!”

宋惊蛰的话还没有说完,胡宏大的声音响起:“奸商!黑商!”

他问宋惊蛰:“宋兄弟知道他们卖到我们海城的山货卖多少吗?”

宋惊蛰摇头。

胡宏大的声音提高:“五十文一两!一两!黑心不黑心!”

宋惊蛰沉默了,他果然不适合做生意,他原想到这次他的货这麽多,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个五文钱,这样胡宏大跟他讲价,至多也就讲到二十七八文。

不至于被压太多。

但他没想到外头商人都是几十倍的翻着赚,怪不得他上次去铺子里卖云耳,人家看他货多非但不压价,还提了提价。果然没有最黑,只有更黑。

胡宏大比宋惊蛰想的要大方:“咱也别按你们这边铺子的收货价了,五十文,我全收了。”

他爽快,宋惊蛰也爽快:“行。”

虽说这些货拉到海城能翻几十倍,但宋惊蛰在外地没有人脉,且山高路远,他拉不拉得出去还是个问题。

能卖上远超他预期的价格,宋惊蛰已经很满意了。

两人很快便签订了契约,付完钱,胡宏大就找了商队来把货拉走了,人也跟着辞行了。

宋惊蛰又给他拿了许多他们这几个月采集到的干蘑菇之类的山货,让他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

“……”

胡宏大一走,在宋家客居了好大一段日子的宋白露等人,也辞行了:“弟弟,我们也回去了。”

“好。”宋惊蛰没再留人了,给他们一人送了一本他这段时间种云耳的心得,“回头你们要是不跑山了,也可以尝试种种云耳。”

“行。”宋白露应下。

她做梦都想不到云耳居然可以卖上五十文,这次跟着宋惊蛰可是没少赚。回头他们山货跑不动了,跟着弟弟种云耳準没错。

不同于宋白露他们回去还要想想要不要种云耳,施青山他们拿着宋惊蛰给的心得:“回去就弄,只是这上面的字我们也不识得,后头还得麻烦你多跟我们讲讲。”

宋惊蛰拍他肩膀:“有什麽问题尽管来找我,我一定把你们给教出来。”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