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十二章:超音速扰流难题(1 / 2)
在验证过星海号航天飞机的实用性以后,第二架航天飞机的设计和建造,也提上了日程。
相对比上个世纪红蓝双方冷战时,无论是红苏还是米国设计制造的航天飞机,星海号的优势真的太大太大了,说是跨越级质的飞变都不为过。
不过尽管这样,星海号本身所承载的货物重量,或者说能携带物资攀爬重力井的数量依旧是有限的。
从目前星海号多次无人航飞的实验和测试数据来看,星海号最多能携带接近五十吨,准确的数据应该是4875吨的物资攀爬重力井进入外太空。
这个数据比之前通过空天发动机和小型化聚变堆联合模拟计算的六十多吨有一定的缩水和误差。
不过这是很正常的情况,毕竟之前的模拟数据是建立在超算和各种条件基本完美的情况上的。而实际上,星海号的设计并未能达到完美,无论是机翼还是流体气力平衡这些,都需要一步步的实验后进行优化和调整。
接近五十吨的近地轨道转移能力,对于航天的发展来说,这一载荷不说小,但也称不上有多大。
毕竟传统化学燃料运载火箭的载荷,如果是大型和超重型的,比如长征9号,亦或者pae-x公司的brf,其近地轨道转移载荷都是几百吨起步的。
设计制造第二架航天飞机,一方面是为了补足星海研究院在航天领域载荷的空缺,增加航天运输能力。
两架航天飞机,如果进行载人登月或者进行月表基地建设的话,其运输物资的能力可不是50吨+50吨,而是远大于50+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