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页(1 / 1)

加入书签

('

既然黄土不够争气,成不了昂贵的金子,大家就想起了“石头山”上从来不缺的石头。

山上石头多,新兴的小县城正好要做建设,铺路、盖房,只要是基础建设,就肯定用的上石头。

如果,自己家的石头不开发,石头这种东西派生的一切材料,就要从外省买,来买就要千里迢迢运来,运输也是一笔巨款,还不如直接“就地取材”。

因此,大家就打起了“石头山”的主意,但是,谁来当第一个开山取石的人呢?

大家兜里都揣着钱,也揣着“心眼子”,领导带着慰问都亲自敲开他们家的门,专门请他们“出山”了,他们表面上和和气气,打开门说,政府有需求就有我在,关上门又说,肯定没好事,我才不去当这个“枪头鸟”。

大家都不想当第一个破财、承风险的人。

政府看大家都不想做贡献,就一纸招商引资的公文放了出去,把战场交给了省外更加激进的“投机客”,很多聪明的南方人慕名而来,包下一个个山头,专门作倒卖石子的买卖。

那时候,工作简单粗暴。

工人们拿着长长的电钻,在关键的一块巨大石头上,突突突突,钻出一个深深的眼儿,再往眼儿洞里,塞上在专设的炸药库里买来的□□,□□外面的那一段连着当引线用的电线,电线总共有几百米长,缠在木板上,像缠起来的风筝线。

□□装好了,工人们会把长长的电线放开,放出老长,电线的另一头连着通电的闸,像一个“恶作剧机关”的开关,一个巴掌大的小盒子,上面有一个要很大力才能摁下去的按钮。

工人们在一个不会被落实砸到的“安全地带”,守着,等着安全员疏散好附近的閑杂人等。

只听一声令下。

“放!”

工人摁下按钮,电流从电线的这一头,嗖,传到那一头,引爆了□□里火药,又听“轰”,一声巨响,石头山就被稀里哗啦剥下来一层。

炸下来的大大小小石头,过于大块的,会享受师傅们精心安排的、此生仅此一次的、由人亲手敲打的“特色Spa”,敲打成“大衆脸”一般的大小后,就会和石头,被送进紧挨着山头的机器中。

机器会像用簸箕筛苞谷粒粒一样,将所有的石头,连续过三遍筛网,将它们按照不同大小,各自分出一堆。

其中第一批过于小的石头,会专门送去“打磨环节”,磨成白色的“石粉”。

那时候,整个“石头山”区域,只要开始炸山了,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白色的“石粉”,洗了的衣服鞋子,都不敢挂在敞开的院子外面,因为只要晾了一天,再回去,落了满满一层石粉,指定白洗了。

徐树励的爸爸徐国祥就是接着这阵东风,从乡下来到了县城郊区的山上。

政府再怎麽想招商引资,也不可能把自己地盘所有的山都交给外省的商人“保管”,那可不就把近几年经济的“命脉”,甚至“话语权”都交给别人了了吗?

自己家的山赚出来的钱,轮到要掏钱花的时候了,却要转而去掏外省人的裤兜,看外省人的脸色,这叫什麽事?

政府中有心有视野的人,有不少接着这个机会,亲自自掏腰包包下几个山头,自己不好私自营私,就把自己比较亲又比较閑的亲戚拉来,顶上,反正,对于这些亲戚来说,左右是天下掉下来个“老板之位”嘛,不当白不当。

徐国祥就这麽跟着来了,占了两个山头,有加上个子高挑,看起来显聪明,又年轻力壮,精力充沛,管着一衆工人伙计,从混吃等死的“家里蹲”,摇身一变,也算是个有关系有身价的“小老板”了。

徐树励小学以前,都是在“石头山”上长大的,山上没有人类小孩陪他玩,那时候也没有什麽电视电脑给他看。

好容易有了一台亲戚送的旧电视,他也没记得自己看过它放出来的动画片。

只记得吃饭的时候,和徐国祥抢电视看,徐国祥要看晚间新闻,他要看喜羊羊,徐国祥才不管他,直接拿着遥控器调台,他恼了,就开始在餐桌上哼唧,企图唤醒父爱,徐国祥也恼了,直接把他的饭碗一巴掌扫在了地上,让他滚出去,晚饭别吃了。

张凤慧嚼着菜,一声没吭。

他气得跑了出去,躲在皮卡车的兜子下面,天越来越黑,没有人跑出来找他。

直到,屋里的人吃完了饭,张凤慧收拾着餐盘出来,到厨房去洗,洗完了又出来,她才擦着手,小心翼翼地照顾着徐国祥的性子,问:“小树呢?没看见他,不会跑丢了吧?”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