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1 / 1)

加入书签

('

徐清淮揽上文辉的肩,笑道:“你在北疆带兵带傻了吧?文老将军还健壮如虎呢,你便想称霸王了?”

“你……”文辉哑了言,“若我日后有了儿子,那岂不还要再加一个‘小’?这该如何算?”

徐清淮瞬间认真起来,头头是道地开始分析。“这个你得细算,首先,你得有个夫人。不过,难。”

文辉老光棍一条,常年在外征战,风吹日晒的,别说夫人,就是男人也瞧不上他。他忽然意识到自己被这小子羞辱了,正欲将徐清淮拽过来,却见人已经走了。

徐清淮道:“别忘了,我改日请你吃酒。”

脱吧

朝阳殿内,洪昌帝召见了徐清淮。

“清淮,近日在镐京过得可还快活?”

洪昌帝也是看着徐清淮长大的,虽有着皇帝的威严,但在面对徐清淮的时候总是给人以严慈相济的感觉。

徐清淮恭敬回应:“回陛下,镐京城里确实富贵快活,若臣能一辈子过这等安稳自在的日子,倒也不错。”

洪昌帝大笑,“当初皇后执意养着你,便是看重了你的张扬桀骜,随性自在。皇后出身武将之家,自然是喜欢你这种性子的孩子,就连朕见了你也是心生喜爱。只可惜,你是抚宁侯的儿子。”

“可惜”二字,振聋发聩。徐清淮道:“臣在九岁那年起,便与抚宁侯断绝了父子关系。那时臣险些死在郊野,若非陛下皇后慈恩,臣只怕尸骨难存。”

“朕知晓你明事理,朕将你与抚宁侯分得清楚,便是不想你因他的错而耽误了自己。如今抚宁侯犯下大错,并非只是因为一桩命案、一个逆子,更是因为其用心早已在朝堂颇受非议。”

朝中不乏趋炎附势之徒,私结朋党、私相授受,这种事情历朝历代都有,都是除不尽的蠹虫。徐傅自从西北归来受了朝廷的封赏,更受了不少达官贵人、朱门世家的结交。洪昌帝自十年前雍王谋反以后便对世家大族颇为忌惮,如今情势,显然就是忍无可忍,想要出手砍掉这些腐烂的枝节了。

而要派谁去做,显然也已跃然纸上。

徐清淮道:“不知陛下可愿透露,抚宁侯所受是何种非议?”

“抚宁侯曾向朕讨要过一批粮饷,说是运往西北给沙崧营。中书门下已然审批了过去,即便是朕只赐了他金银珠玉,他也并不委屈什麽。若朕也能上阵杀敌,不做这皇帝了,倒也希望能像他这般快活,人人追随。”

徐清淮一怔,忽然觉得后背一寒,虽然洪昌帝一贯是以仁慈视人,可如今这话虽是笑着说出来的,听着像是玩笑话,却又令人不寒而栗。这话明里暗里都是在说,中书门下见风使舵,见皇帝器重抚宁侯便立刻批了这批粮饷。可实际上,洪昌帝并没有对他多加恩赏的打算。

“上阵杀敌虽是快活,却不是个好去处。”徐清淮笑笑,逗着趣地说,“若能为大昭斩杀贼人,立下战功,杀敌饮血的时候自然是快活得很,可冷刃刺向自己,一不留神便是马革裹尸。这种事情,还是交给臣下去做。”

洪昌帝沉沉道:“朝堂上又怎不是遍地的明枪暗箭呢?战场上你愿为朕建功立业,那朝堂上,你愿为朕阻挡刀枪吗?”

“臣万死不辞。”

洪昌帝笑着道:“不必如此,若你真要为朕而死,朕如何跟皇后交代?边关苦寒,将士们的粮食朕绝不会亏待,要多少朕都能给,可一定要是朕给。若谁都能如你一般明白,知道朕才是大昭的皇帝,朕也不必整日提防有些人的心思。朕封你为南衙金吾卫从三品将军,此事便由你去解决。”

大昭国禁军分南北衙两支,南衙十六卫中唯金吾卫最得圣恩,也唯有它权势最大。但自明哲帝时起,南北衙门便势力不均了。大昭在百年前便世家林立,朋党相争,到了明哲帝的时候世家大族的威势早已不可遏制,其中三王之乱便是因为皇子身后都有各大世家的支持,而唯独四皇子和五皇子因不得圣宠而无人肯助。北衙六军所守乃皇宫大内,便是皇帝近侧,一般皆是勋贵大族中的世家子弟担任其职,于是久而久之,北衙禁军便成了世家手中的刀,即便是如今的洪昌帝即位,这根刺也早已根深蒂固,难以撼动。

因此金吾卫虽在南衙十六卫中为大头,却始终不及北衙六军。而朝堂官场上的利益纠葛岂是简单丝缕缠绕?即便是有了金吾卫之职,也只怕是难以做出什麽实质上的变动。

可惜,当真是可惜。他是徐傅的儿子,不是皇子。

徐清淮清楚地明白皇帝是什麽意思。皇帝在意的从来不是运出去多少粮食给边关,而是前朝旧臣、以及当年支持三位皇兄的世家臣子们私下里的暗通款曲,似乎已然挑战了身为皇帝的威严。徐清淮这样身挂战功归来的勋爵贵子,满京城口口相传性子桀骜的纨绔魔头,最适合在那盘根交错的牵扯中搅一趟混水。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