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页(1 / 1)

加入书签

('

不过汤药中确实有他需要的东西。

秦大夫开了十帖药,就都用纸包起来,再用麻绳捆扎实叠在一起。

护卫将两帖药煎了,剩下的药包都放在门后的挂笼里。

直到夜色沉沉时,听见外面传来由远而近的脚步声,明瑛撑着起来,只是稍微一动作就感觉混杂着泥泞尘土和水汽的空气灌入胸腔,他捂着嗓子才强忍着没有咳出来。

小安阳王就站在廊上听见护卫禀报,明瑛在屋里只听见外边窸窸窣窣的声响。

他靠着床沿坐了片刻,才稍微缓了过来。

明瑛便扶着床沿起身,站在石案后片刻就看见小安阳王推门进来。

注意到小安阳王换了衣裳,他不再是之前在晋国境内的商贾打扮,而换上了更为低调精致的南锦。

“刚到新安地境,多有怠慢了先生。”小安阳王依然是一派温和的语气。

“多谢大人照顾。”明瑛掩着唇轻声慢语地说道,“蒙大人不弃,本不应推却。只是如大人所见,我早已是身染顽疾不久于世;恐怕还是要辜负了大人的好意。”

听见明瑛的话,小安阳王的神色明显舒展开,就在书案前坐下:“先生师出北原,可曾听说百年前南北分溯?”

没想到小安阳王会这般直接的提起此事,明瑛垂眸不语。

当初他会用北原门来引诱小安阳王上鈎,便是因为百年前的南北分溯。

在初代祖师创立门派襄助君王平定天下后归隐山林,又过百年后前朝已然倾覆;晋楚两国崛起,在经历过无数次战争后,划定以河为界南北分治。

那时的北原门便有两位出仕于王都为官的弟子。

因兵乱之故,其中一位祖师叔南下成为南楚开国皇帝的相邦,也定下了南北相争百年的时势。这位先辈亡故后被奉入长生阁,后来他唯一的孙女还被楚君赐婚给雍氏王族的子侄辈,遗下的孩子便是如今坐在面前的小安阳王雍颖。

小安阳王自幼父母亡故,对于他的外曾祖父的诸多传说很是慕豔。

而如今小安阳王再在明瑛这个北原弟子面前提前百年前的往事,其中用意也便是昭然若揭了。

第14章 第14章

小安阳王雍颖在名义上还是夏王雍黎的义子,但他真正效忠的却是夏王一心想要拉下王座的楚君。

故而他才能在夏王党羽倒台后全身而退,甚至依然被楚君委以重任。

他决心向楚君表忠心的方式,便是希望能为楚君觅来一位如他的外曾祖父那般能干的贤臣。

最初在晋国国都遇见明瑛时,小安阳王就先抛出了名垂青史的说辞。

等将明瑛绑来晋国后,小安阳王才发现他是个命不久矣的病秧子。

听到小安阳王的试探之言,明瑛只是默然以对。

即便他没用了,小安阳王也不会将他扔回晋国。

小安阳王又问了一些和北原有关的事,明瑛只给出了模棱两可的答案。

“不知明先生可还有牵挂的亲眷?”小安阳王试探着开口说道,“在永安之时冒昧邀先生渡河南来,令先生蒙受骨肉分离之苦。往后若有机会,也应该让先生和亲人团聚。”

这言外之意的另一层意思,便是他们对中原之地势在必得的意图。

只可惜南楚的三十年乱政耗费了国力,早已不如百年前的盛况。

百年前最有雄心壮志的楚君都未能一统南北,何况是如今的楚地。

不过小安阳王既有意试探,明瑛也并未隐瞒。

在这个世界他并非江东明家幼子,即便小安阳王派人详查明瑛的来历也只能查到同为北原弟子的方蔚筠,而明瑛所言也并非虚妄。

“多谢大人好意。只是在下父母早故,并无血脉亲眷于世;幸有师父养育之恩,盼来世结草衔环以报大恩。”明瑛半真半假地说道。

后半段话他说得极慢,隔着烛火跳跃映出的橙红色光焰,看见小安阳王终于完全舒展了眉头。

他用手扶着床沿才能支撑站着,尤其在说完这段话后,明瑛能感觉到身体阵阵发软,却还要硬撑着应对小安阳王的打量。

只有暂时打消了小安阳王的疑心,才能方便行事。

许是看出了明瑛正身体不适着,再加上刚才护卫也向小安阳王禀报了秦大夫所说明瑛的病情,他就过去扶着欲言又止的明瑛在床上坐下:“夜色已深了,先生早些休息。”

“多谢大人。”明瑛用手掩着唇,低声道。

待到小安阳王出去后又将门合上,明瑛才用帕子捂着嘴闷声咳嗽起来。

最初就像是羽毛轻轻拂过喉咙一样发痒难受,以及好似有吞吐不得的东西堵塞在喉咙底;但在咳嗽起来后,瘙痒也就被撕心裂肺的疼痛取而代之,甚至是腥甜的血沫从喉咙里涌上来。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