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页(1 / 1)
('
郑云便和宋寒一起过去,找人给宋寒搬十坛高粱酒。
“对了,我夫郎让我顺便问你一下,要是我们这里再种多些连翘,不知道你这边能不能全部吃下?”趁着搬酒的工夫,郑云想起宁啓的叮嘱,开口道。
“这连翘就我们中州郡多些,其他郡县都很少,他们那里的基本都是我们这边运过去的。你们要是再多种些,也不愁卖的!”宋寒道。他经常跑药材的生意,对这些还是很了解的。
“好,我知道了。”郑云道。
宋寒拿到酒后,便带着车队离开了。
“怎麽样?宋寒怎麽说?还需要连翘吗?”见到郑云回来,宁啓问道。
郑云将宋寒对他说的话又对着宁啓说了一遍。宁啓感到很惊喜,没想到这个世界对连翘的需求比他想的还大。
“阿啓,我们要继续买地种植连翘吗?”郑云问道,他以为宁啓让他问这个问题,就意味着他想继续买地种连翘了。
“不是,村里的閑置的地都快被我们买完了,到其他村里买地也不方便。我就是想着,教村里人种植连翘,你觉得可以吗?”宁啓开口。
今天看着村里人羡慕的眼神,宁啓觉得这连翘可以教周围的村子种植连翘。
一来,他做的生意已经够多了,没必要再继续自己种植,二来,其实宁啓也不是那麽无私,只是他觉得只有周围的村子有钱了,他们才会到镇上消费,这样镇上的人也就有钱了,他们以后不管是卖吃的、卖酒、还是卖樱桃,买的人肯定更多。
这就像是现在的刺激消费一样,只有消费的多了,市场才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他做生意也就更好做。
“好,都听你的!”对于宁啓的决定,郑云向来是无条件支持的,就算他不理解,也不会说什麽。
“谢谢你的理解!”宁啓吻了一下郑云。宁啓觉得来到这里能遇到郑云,真的很幸运,不管做什麽,郑云都支持他。
宁啓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郑云,郑云听的云里雾里,对于宁啓的那一套理论,郑云并没有听懂。
宁啓看着郑云迷茫的眼神,就知道他没有听懂,宁啓便也没有勉强让他懂了,只要郑云支持他便是。
“好了,不想了,我们等会儿吃完午饭去捉鱼吧,晚上叫上爹娘弟弟妹妹们一起吃烤鱼,好久没吃了。”看郑云还在思考,宁啓便开口道。
郑云一听宁啓想吃烤鱼,当即同意,便也不想其他的事了。
周州郡位于北方,虽说这里有沧河,但是镇上并没有卖鱼的,县里都很少,村里人想要吃鱼,只能到河里或者小溪里面自己捉。
宁啓上次吃鱼,还是在他刚过来的那一年,那时他们那去捉鱼,他还掉进了水里,多亏郑云,才没有出事。今天宁啓突然有点想吃鱼了,趁着现在还早,便打算带着郑云还有云儿、铁玉、铁根一起到小溪里面捉鱼。
至于张叔和张婶,他们年纪大了,便没有来凑这个热闹,铁柱这段时间,又去了酒厂帮忙,也没能一起过来。
至于沧河,水流太深,便不打算去了。
石溪村的人觉得鱼腥味太重,并不喜欢吃鱼,除非是谁家没吃的东西,才会到河里捉鱼。
宁啓觉得,并不是这里的只是他们做鱼的时候只知道简单的炖煮,没有放去腥的香料,才会觉得腥。
这次他们过去,是直接奔着捉鱼去的,带了用竹条编的鱼笼,还有一些饵料。
一群人跟着郑云,吵吵闹闹的往山间走去。云儿和铁玉都是第一次来山里,他们都很兴奋。铁根虽然还是不怎麽说话,但看他神情,还是兴奋的。
“阿啓,这个水潭里有鱼,我们最后一个鱼笼放这里吧!”郑云看到水潭中游动的鱼儿便开口道。
山中的小溪清澈见底,浅一些的地方能够清楚的看到游动的鱼儿。
他们一共拿了五个鱼笼,碰到深一点的水潭之后,便将其中一个放了饵料的鱼笼放在水潭内,接着继续往前走,寻找水潭。现在已经是最后一个鱼笼了,放完鱼笼之后,几人便不打算继续往前。只需要等到走的时候去收鱼笼就行。
“郎君、夫郎,这鱼笼鱼钻进去之后不会跑出来吗?”云儿问道,他第一次见人捕鱼,很是好奇。
“不会,你看这鱼笼,入口这里留了许多竹条,鱼游进去之后,这些竹条就会基本闭合起来,鱼就出不来了。”宁啓解释道,铁玉和铁根也在旁边听的很认真。
“原来如此!”云儿道。
“我抓到了一只螃蟹,这小溪里面竟然有螃蟹,我们摸点螃蟹回去吃吧!”宁啓正在水中游玩,看到石头缝里若隐若现的有一只螃蟹,便过去掀起石头,用两根手指捏住螃蟹的头和尾部,这样螃蟹也不会夹到他。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