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43(1 / 1)

加入书签

抹了一把脸:“事到如今,我也不瞒您了,的确有人在追杀我们,为的是想抓走阿瑾,他……总之,凡是想登上那个位子一统天下的,拉不拢他就想除掉他。真的!我没骗您。”

这点徐茵相信。

她猜沈西瑾应该是设计出了一款改良的枪支图纸,各个兵工厂的实际掌权者都想要,于是发生了争夺。

要是沈家还是原来的沈家,沈西瑾手里的图纸,或许能让沈家更上一层楼,可惜沈父下台、沈家落魄,这时候的沈西瑾,变成了怀璧其罪的主角。

但话说回来——

徐茵冷不丁问沈南意:“那你还想让他做我妹夫?你是想让我妹妹嫁过去守活寡吗?”

这是哪门子报恩啊?这是报仇吧?

沈南意愣了愣,哎妈呀!他光顾着报答徐老板的救命恩情,忘了这一茬了。

“不不不,您听我说,我绝对没这个意思,我就是想……我就是想……哎哟喂!我也不知道我该说啥,怎么就想了这么个馊主意。”

沈南意没好气地给了自己一巴掌:

“呸掉呸掉!当我没说过。那这玉佩也不当信物了,放您这儿抵我们这段时日的食宿吧!就是……我有个不情之请,您能留着它先别卖吗?将来我要是攒足了银两,来替阿瑾赎回去。这是他从小戴到大的贴身信物,也是家里留给他的为数不多的念想。家道中落后,家里值钱的东西,卖的卖、当的当,不然也不至于连点像样的东西都拿不出来……”

徐茵垂眸看着手里这枚细腻、温润的羊脂玉龙凤佩,半晌没说话。

“徐老板……”

“好。”徐茵点点头,将玉佩收了起来,然后拿出两条大黄鱼,“什么时候来赎都行,我绝对不会弄丢它。这钱您收着,就当您把玉佩活当在我这儿了。”

沈南意怀揣着两条大黄鱼回到兄弟俩暂居的客房,塞了一条给弟弟,感慨地说:“这世上,到底还是好人多啊!”

沈西瑾摩挲着手里的金条:“他没问咱们为什么被追杀?”

“问了,除了图纸的事没说,其他的我没好意思隐瞒。”沈南意挠挠头,“阿瑾,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还是坚持要去南部兵工厂吗?你有几成把握周家人不会跟军阀合作?没让南部兵工厂落到军阀手里?就算周家始终如一,可这里距南部兵工厂还有不少路,我担心那帮人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定在哪儿守株待兔等着咱们钻套呢。”

“嗯,所以不去了。”沈西瑾低眉沉吟,“找个时间,探探徐老板的口风,看他有没有意向投资兵工厂。”

“啥?他一个开药厂的,你找他合办兵工厂?药跟火药是一个玩意儿吗?”

刚从地道出来、路过兄弟俩房间无意中听到这番对话的徐茵:“……”

咋地?

瞧不起她啊?

药和火药姐都有!拿出来能把这里填平你信不信?

不过她没想到小瑾同志胆子这么大,凭一份设计图就想开兵工厂。

转念一想,她自己不也是靠一份青霉素配方开起了西药厂吗?咱大哥不说二哥。

既然他想放手一搏,那她就陪他一战。

是以,当沈南意硬着头皮陪弟弟来探她口风时,徐茵爽快地应道:“行!你出技术我出钱,赚头咱俩五五分。”

沈西瑾有些意外她答应得这么爽快,毕竟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微怔片刻,朝她伸出手:“合作愉快!”

沈南意则是吃惊得差点下巴脱臼:“徐老板,您这么快就决定了?不再考虑一下?这个厂,它同一般厂它不一样,它……”

徐茵忍不住笑了:“我知道它不一样,正因为不一样,我才愿意投资。”

继而看向沈西瑾:“你尽管放手去做,钱能搞得定的都交给我。”

沈西瑾迎上她信任的目光,缓缓点了一下头,回了她一个笃定的笑容:“定不负所望!”

沈南意:“……”

他们仨聊的是同一件事吗?

这两人一唱一和的,给他整糊涂了!

第1172章 风月女配民国种田(24)

沈西瑾手里有一份现下国内的兵工厂分布图,大大小小有四十家之多,仅沿海几个省城就有十多家。他对北方的兵工厂比较熟,南部只有一家有他认识的人。

海城目前明面上仅有一所兵工厂,以前叫江南制造总局,现管它叫机器局。

但机器局一直以来都是政府产业,当前听命于大帅。

若他们拿着图纸、捧着钱,找上张大帅,对方怕是十分乐意与他们合作,但徐茵和沈西瑾都不希望军阀参与进来。

徐茵是知道大势所趋,沈西瑾则是因为家族落魄、亲人生离死别皆因军阀而起,对军阀没有任何好感。一个出于民族兴亡、一个背负家族仇恨,干脆拍板:自己干!

“过完年我以开办机械厂的名义去批一块地皮,就选药厂后面那片小树林怎么样?虽然叫小树林,但范围其实不算小,参天古木也不少,利用得当,这些树木就是天然屏障。再说,有了这座小树林,生产中用到的木料也不用额外采购,能少引起外界注意,也算两全其美。”

徐茵带沈西瑾爬到阁楼上,指着后方的小树林给他看。

“届时,砌一道院墙把两座厂都圈进去,内部挖条地道,建个地下仓库,明显属于兵工类的生产一律放到地下,地面就是普通的机械生产,不怕官方突袭来查。”

沈西瑾赞同她的提议,只是——

“大兴土木,资金上恐怕……”

“我说了,钱的事交给我,我别的不多,就钱多。”

“……”

沈西瑾被她逗笑了。

徐茵被他灿若星辰的笑容晃了一下神,心下感慨:小瑾同志真是撩人而不自知啊。

两人商定妥当,出了年,徐茵就去批地了。

依旧是一箱大黄鱼,买地有的多就捐赠。

官方就喜欢跟徐茵这种人傻钱多的外地佬打交代,一是给钱爽快,价格合适就买下,很少讨价还价,有多余的大黄鱼会捐给政府修马路,但最后还不是落到他们腰包里?马路当然也会修,但那是公家开支,又不用他们私人掏钱;其次不像本土的其他厂老板,都盯着市中心数量有限的地挪不开眼,有时候一块地两家乃至三家、四家争,末了还得政府出面协调。像徐进步这样多好,城外的地荒着也是荒着,想买多少都有,买去办厂回头还有税收,等于赚了两次钱。

接待徐茵的官员,喜滋滋地把一块大黄鱼揣进自己的腰包,办起事来效率贼高,不到半天,就把所有程序走完了。

徐茵收妥地契,回到药馆托丰碌张贴一份招工启事,她要招人盖厂房了,待遇和盖药厂时一样。

她没打算私底下偷偷进行,地下兵工厂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