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44(1 / 1)
悄地开,地上机械厂大大方方地开。除了地下室、地道由她自己来,地面的厂房、建筑,与当初盖药厂一样,全都放在明面上进行。
丰碌虽然纳闷东家怎么又买地盖厂房了?药厂的投资还没看到回本呢,这手缝未免也太大了!不行,他得在其他支出省着点。
于是,药馆的其他员工发现被东家当大掌柜培养的丰碌最近有点抠,找他批条子领钱拿不出三条理由不给批。
便是厨房酱油没了,找他批条领钱打酱油也要被拉着问几个问题:一壶酱油用多久?上次打酱油什么时候?同样炒一盘菜,用酱油和用盐巴哪个更省钱?
去批条的大毛娘被问得两眼蚊香圈。
操心归操心,但东家交代的事,丰碌依然一丝不苟地完成。
于是,药馆附近的百姓,都知道药馆的东家新的一年又要在北城门外盖厂房了。想想盖药厂时的待遇,比扛货包、拉黄鱼车好赚多了,于是一窝蜂涌到药馆报名,报完名第二天就去小树林集合开工了。
先按徐茵的要求砍树,不是所有树都砍,参天古木一律不动,动也是后期移栽,砍下来的木段堆在药厂仓库晾干,对外的说法是留着做家具用,能省一笔是一笔。
清理掉树木,腾出场地才开始正式盖厂房。
张大帅听说徐进步又买地了,这回是要办机械厂,心头闪过疑虑,一个开中西药馆、办西药厂的杏林世家后代,怎会莫名其妙办起机械厂?
结合北方传来的消息,很难让人不起疑啊。
他背着手,在书房里兜了几圈,然后唤来陈副官,吩咐道:“你去查查,徐大夫最近跟什么人有往来,若有陌生脸孔,记得查一下对方身份。”
陈副官就去查了。
查了一圈没查出什么可疑内容,回来禀告:
“大帅,徐大夫每天的行程都很单一,不是在药馆,就是在药厂,听说新药到了关键期,不出意外今年就能上市,所以最近待在药厂的时间比较多。除了这两处,没见他去过别的地方,也没跟陌生人有任何往来。”
“这就奇怪了……他一个大夫,开药厂还能理解,开机械厂不合常理啊!”
“您说这个啊,我倒是知道一些实情。”陈副官笑了起来,“昨天我陪太太去药馆复诊,与徐大夫聊了几句,听他说,新药效果最好的不是针剂、也不是药片,而是一种叫胶囊的口服法,就是把磨成粉末的药填充到软明胶胶囊里,这样既方便吸收又不伤肠胃。这种胶囊,是吴安平留洋时见过的,但生产这种胶囊的机器目前国内买不到,徐大夫是个讲究人,为了让药物效果最佳化,不惜斥重金开机械厂自己制造。”
张大帅一听是这么回事,心头疑云一消而散,拍了拍大腿失笑道:“我说嘛!徐大夫行事端正,不像是会搞小动作的人。这么看来,他对那新药期待更高啊。”
陈副官神秘地笑了笑:“大帅,跟您透个底,徐大夫的新药效果,胜过磺胺无数倍!”
“什么!!!”
张大帅大吃一惊,猛地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差点带倒桌上的茶盏:
“他研发的不是磺胺吗?”
“我也以为是磺胺,这次或许新药真正有了眉目,他心情好,就跟我透底了,说一开始研发的的确是磺胺,但过程中发现了另一种疗效比磺胺更好的药物,好像是磺胺只能抑制病菌,另一种药不仅能抑制还能杀掉病菌,于是就改了研发方向。”
抑制病菌这类医学上的专业术语,他们有听但没懂,但“疗效更好”这四个字谁不懂?
“好!好!”
张大帅激动地抚掌大笑,好似这新药出来,是他的功劳一样。
“徐大夫有说第一批新药什么时候上市吗?”
“具体时间没说,只说不出意外今年能投产,我估计是想等机械厂开工、胶囊生产出来,不然不会这么着急地办机械厂。”
“你去跟他说,机械厂政府鼎力支持,但第一批新药必须留给我们……算了!我自己找时间跟他说。”
张大帅的心思徐茵还是能猜到一点的,无非是想用这批药,去换取更好的政治资源。
但嘴巴长在她身上,哪一批才是第一批,不得她说了算?
第1173章 风月女配民国种田(25)
徐茵最近是真忙!
药师庵、药馆、药厂、机械厂(兵工厂)连轴转不说,两个身份还不够用。
机械厂除了采购明面上的切削机床等设备,还要筹备地下兵工厂需要的机器设备和钢铁等材料。
徐茵只得又给自己弄了个假身份,这回干脆乔装成了英国佬。
好在她英语底子一直不弱,曾经还在新西兰长年定居过,一口流利的英式英语,即便英国女皇在面前,也辨不出她的真伪。普通英国佬还以为她出自哪个世袭贵族,举手投足如此贵气。因此足以在各租界和码头畅通无阻。
就这样,她一人分饰三角,利用轻功、地道、时间差,奔走在海城及邻城之间,最远甚至到过苏北。
当然,那是打着“药师庵主持外出学习交流”兼“药馆东家出差采购草药”的幌子,前去实地查看俄国运进来的一批进口设备。
此外,她还问德国佬买过设备、与法国佬谈过生意、找美国佬购买过新式手枪……这年代要是有个评选全球时间管理大师的比赛,冠军非她莫属。
她像仓鼠一样,把当时最先进、最精良的仪器设备一点一点运往地下兵工厂。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一句药厂当初选在城北郊外又离火车站近是有多么便利。
她乔装成老外,把机器设备运上火车,到了以后换回徐进步的身份去火车站收货,拉回机械厂。
收发货都是她自己,掺几台先进设备冒充是国外进口,再容易不过。
一切准备就绪,地面机械厂、地下兵工厂开始同步运作生产。
考虑到兵工厂的安全,徐茵一开始组装的就是流水线工序,机械厂招进来的工人,分布在不同车间,生产不同零部件,最终的组装车间,由伪装成工人的沈家兄弟几人负责。
他们把枪械需要的零部件通过密道转移至地下兵工厂,在那里进行组装、调试。
而像子弹这类特殊性的产品,直接在地下生产。
徐茵的机械厂和药厂前后脚投产,招工那几天,厂门口人山人海,城里城外的百姓听说徐大夫开的厂子待遇好,都跑来应聘。
徐茵也的确招了不少人,生产胶囊的设备是机械厂的第一件产品,组装好以后,新药青霉素和二代磺胺两款特效药也开始正式投产上市。
西药房的陈掌柜得知这个消息,像是抓到了徐茵什么把柄,趾高气昂地来找她谈条件了:
“徐老板,我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