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72(1 / 1)
娘想来照顾又没地方住,厂里就给他分配了一套二居室,前两天搬去高工楼了。”小何翻着职工楼的花名册说。
“那太好了!”徐父高兴地说,“陆工那房子我知道,就在院门东侧第一间。”
“对!”小何点点头,“是最东间,屋门朝西开,比其他人家多了一扇南窗,南窗下边有一块空地,陆工家以前用来晒衣服的,你们也可以开出来种东西。唯一不好的是,离天井远了点。”
父女俩相视一笑:这不正好如了他们的愿嘛!
他们就想要一间离大门近、离天井远的房间,陆工腾出来的这间房,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心愿,还比中间户多了一扇南窗、多了一块空地,用来放炉子、煤球再合适不过。
父女俩愉快地敲定了:“就要这间了!现在能领钥匙不?领了我们下午就搬!”
这样明天就不用抬炉子上下楼了。
小何说:“钥匙有的。你们不再等等楼上的朝南阳台房?”
“不还有一间房能挑吗?那间就选楼上的朝南房。”徐父说。
他想好了,一楼这间以后就当他们两口子的卧室和一家人的饭厅。还有一间房,给俩孩子当卧室。纯睡觉那还是等楼上的朝南阳台房。
徐父心里的想法徐茵并不知道。她无所谓住哪里,反正这里最多过渡个五六年就会拆迁。
爷俩签了字按了手印,带着钥匙和这个好消息回家了。
马春芳一听房子这么快就搞定了,不由庆幸爷俩当初的选择:把没捂热的两万块拿去换房了,否则哪有现在的好事。
“搬!吃完饺子咱就搬!”
“妈,先别着急搬,我去那房子看看,要是墙面比较脏,还得粉刷一下或是贴个墙纸。”
马春芳想想这以后就是自己的家了,搬进去之前确实得收拾得干净点,当即说:“那行,一会儿你去看看,需要做什么回来再商量,我和你爸在家收拾东西打包,得抓紧了,傍晚还要出摊呢!”
“……”
徐茵发现她娘自从出了一次摊,整个人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变。
以前抠抠索索不舍得买肉菜自己做,现在一买就是一刀前腿肉,还突发奇想:没用完的肉馅捏到烧饼里,做成肉馅烧饼有人买不?徐茵笑着让她试试,她就很高兴地捣鼓去了。
可见扶弟魔也是可以拯救一下的,拯救成功,没准还是个事业型女强人。
第1201章 九零年代对照组(11)
吃完迟到的早餐,一家三口就分头忙开了。
徐茵到新房子看了看,墙面整体还算干净,只有进门左手边的墙面溅了不少污渍油腻,估计陆工两口子以前在这个位置做饭。
徐茵翻了翻系统仓库,找出一卷符合这个年代的光面画报,特意挑没标年份日历的,贴在墙上,回头搬家以后,把洗脸架摆在这里。
地面是水泥的,用强力去污剂刷了刷,冲洗干净后,开着门晾着。
她接着擦窗、擦门、换门锁。
窗帘、门帘拆下来,用消毒杀菌洗衣液揉搓浸泡,一刻钟后刷洗干净晾在天井里。
忙完这些,地面已经干透了,她回家看两口子收拾得怎么样了。
“我们也拾掇得差不多了,我和你爸商量着,反正咱家有两间房,你就不用搬下去了,反正另一间房要挑楼上的。朝南阳台房腾出来了,你就搬进去,省的搬上搬下。”马春芳比了比床铺的位置,“我们的大床搬走后,你把小床挪到窗旁边,把写字桌留给你用。下次你弟来了,你们姐弟俩商量着谁睡里屋、谁睡外屋。”
徐茵点点头,她本来也是这个意思,反正有两间房,何必全都搬去一楼。既然爹妈已经想到了,也省了她的口水了。
“行,那我们现在搬吧,早点搬完早点省心。”马春芳说。
她还惦记着傍晚要出摊,面团还没揉、馅料还没拌,心里有些着急了。
好在需要搬的家具不多,除了两口子睡的大床,就一洗脸架、一口五斗橱、两口装有衣服被子的红漆衣箱、一张方桌、两张凳子、两把椅子。
给徐茵留了一口衣箱,四季衣服全塞里头了。
缝纫机也不打算搬,搬下去也是占地方,倒不如放在这里,有需要缝缝补补的上来用就是了。
这些东西里,数五斗柜最难搬。因为不像床——可以拆下来分趟拿;也不像洗脸架、饭桌——体积小。
饶是把柜门、抽屉里的东西都拿出来单独搬,齐人高的大尺寸五斗橱,还是用纯实木打的,着实沉甸甸。
徐伍一一个人搞不定,马春芳抬了没一会儿就说不行了不行了,手滑使不上力,抬不住了。
“早知搬个家这么麻烦,当初结婚时就打小尺寸的了。为了打得大一点,还多花了好几十块呢。”
徐茵:“……”
上前一步接替了她娘的位置:“爸,我和你抬吧。”
只见她轻轻松松扛起那头,担走了大部分重量。
两口子看呆了:
“乖乖!闺女,想不到你力气这么大?”
“看来人家喊你假小子也没喊错。”
“……”
一家人上上下下跑了两三趟,总算把家搬好了。
马春芳累瘫在椅子上:“哎哟,累死我了!早知道搬个家这么累,当初何必挑楼上的房子。”
徐茵:人生哪有那么多早知道。
徐伍一殷勤地给媳妇按着肩:“今天这楼梯,爬过瘾了吧?”
马春芳无力地摆摆手:“何止过瘾,这辈子都不想再爬楼梯了。”
徐茵心说那可不一定,过几年拆迁了,回迁房依然是五六层的低层商品房,没电梯。除非把六套回迁房都卖了换别墅或四合大院。
不过以她对马春芳女士的了解,怕是舍不得换,换了确实挺享受,但挣不了租金啊。
马春芳没歇一会儿,就一个鲤鱼打挺站了起来:“别闲着了,赶紧开工吧!不然来不及出摊了。”
徐茵和她爹对视了一眼,跟马女士一比,他们爷俩就像一双咸鱼。
不过很快,她爹也干劲十足地响应了他媳妇的号召:“开工开工!争取晚摊再赚三十块!”
徐茵:“……”
好吧,这个家只有她最咸鱼。
两口子负责揉面团,徐茵负责调馅料。
咸口的肉烧饼馅料马春芳已经调好了,但不确定咸口烧饼好不好吃、有没有人买,心里很是没底。
徐茵说:“好不好吃也不是我们说了算的,看顾客口味。横竖肉馅剩的不多,像葱花椒盐一样擀面的时候撒进层层酥皮里,不是做成红糖、花生酱那样的流心馅儿,最多也就做十几张烧饼,实在没人买,送几个给左邻右舍当人情。刚搬下来,正好借这机会熟悉熟悉。对了,我还答应小何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