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6(1 / 1)
先是预祝他成功,再根据他写过去的那些琐碎日常说了几句,劝他既然知道喝酒不好,便莫要贪杯,即使是枯木,兴许落上一场雨,也能逢春。
到这儿,墨迹便已经干了,剩下的墨迹要更新一些,想来是写完上面那些以后,她又重新补充了一些话。
她并没有劝慰他不要伤心,只是和他一样,用一些平淡的笔触写些琐事。
写院子里的花树,写池塘边的水鸟,写自己身边那个笨拙但可爱又忠诚的小丫头,偶尔说一说姜府里发生的那些事情,以及……姜玉琅。
宁怀诚偏过头:“她那个大哥那边,情况怎么样了?”
前些时候姜云瑶写信给他说想请他帮个忙,他一时好奇就去调查了一下她那边的情况才知道原来姜玉琅竟然还想坏自己的妹妹的名声。
他都不知道这人脑子里都在想什么,难道坏了其中一个姑娘的名声,其余姑娘就不会被带累了吗?据他所知,这个姜玉琅自己也是有个妹妹的,还是亲妹妹。
可见是自私惯了,所以从不会考虑别人。
他调查清楚了,这个忙自然也是要帮的,那些人虽然不大和他交流,但这点儿小事还是会帮着出手的,都不必他用什么人情,那些人自己也会想要看热闹。
反正也不过是捏着鼻子和人来往几日。
更何况姜玉琅和那位小怜姑娘认识以后,怕这些人看出端倪,过后便悄悄疏远了那些人。
他自以为别人看不出来,实际上人家一清二楚。
墨砚也说:“前些时候王公子派人来过一趟,说他们上回去喝酒的时候还看见姜玉琅鬼鬼祟祟的往百花楼的后院溜,他们那会儿是在包间里头,姜玉琅没瞧见他们。”
他犹豫了一下,又道:“王公子还说,姜家那个大少爷前些时候还和他打听过外头的房子。”
宁怀诚冷笑了一声。
姜玉琅在姜府里头住得好好的,没事儿打听房子做什么?多半是想着金屋藏娇吧?
只是他难道就没想过,他在娶妻之前就养了外室,将来若是被发现了,能得几分好?
他摇头:“不管他,你找个人盯着他,别叫他狗急跳墙伤了人。”
墨砚说一直叫人跟着呢:“等那边真落了脚,我就叫人去给姜姑娘送消息。”
宁怀诚顿住:“说的委婉些,到底还是小姑娘。”
他还当真是把姜云瑶当成是十岁出头的小姑娘,怕这些污糟事情脏了她的耳朵。
他交代完,又觉得不太好:“等我写信问问她打算怎么办,剩下的事儿咱们帮她办了算了。”
万一事情做得不够周全,暴露了这姑娘反倒不好了。
正说着话。
有个女人走了过来,宁怀诚脸色一凛:“三嫂。”
他三嫂姓常,才嫁进来两年便已经守了寡,虽说英国公府娶妻都已经提前沟通过,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上战场牺牲,嫁进来的这些嫂嫂们心里也是有数的。
可心里有数归有数,宁怀诚心里多少还是觉得有些亏欠。
常氏很是清瘦,瞧见他愧疚的神色便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勉强一笑:“前线派人送了信过来。”
宁怀诚心里一个咯噔。
能叫三嫂一个孀居的妇人来送消息,可见消息十分重要。
他连忙问起是什么信。
常氏的笑比哭还难看:“你大哥……没了。”
英国公拢共只有五个儿子,头一回死的是宁怀诚三哥,后来英国公和他二哥、四哥也战死了,是大哥顶上去的,谁知道……如今只剩了他一个人了。
宁怀诚呆住。
他还记得,他父亲和哥哥们出征的时候挨个从他面前走过去,每个人都弯下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让他等他们回来。
大哥是几个兄弟里最稳重也最像英国公的那个,人虽然稳重,却也惦记着家里的妻子,他交代自己照顾好家里,再然后就去拉着妻子的手悄悄话了。
英国公夫人不爱管事,整个府里就都是他大嫂管着的。
宁怀诚耳朵尖,听见他大哥絮絮叨叨说了好多话。
——“家里几个男丁不在,弟妹们想必会无聊,你想法子给她们找些别的事儿做,或是去庄子上头散心也好,若是有了争执,万事先退让一些,但也别委屈自己……”
——“怀诚年纪虽然小,却聪明懂事,你遇上难题,大可以去和他商量商量,外头有些事儿解决不了的也能交给他,多信他一些,他和我是一样的。”
——“边关是清苦些,但如今是冬日里了,未必会有战事,便是有战事,也不会持续太久,你安心在家等我回来,我每月会给你寄一封信,不必忧心。”
——“清婉,等来年春天我就回来了,到时候我带你去看桃花。”
这是宁怀礼出去的第三年春天。
说好的来年春天就回来,到底是失约了。
……
宁怀礼殉国的消息传回来,满朝震惊。
说是震惊,他们其实也已经料到了,边关战事那样惨烈,戎狄又一副一定要往死里拼的架势,谁去都会死。
那些之前嚷嚷着说要惩处英国公府的人都不说话了——人都死完了,还惩处个屁呢!
家里拢共就剩一个病秧子和几个女人了,他们再斤斤计较的,岂不是显得他们不够良善?
他们歇屁了,也没人再说什么风凉话了,甚至都怜惜起宁怀诚了。
一个病秧子,谁知道还能活几年?别过个两三年,英国公府彻底绝嗣了吧?
中京城里一边害怕戎狄就这么打进来,一边又忍不住讨论起那些八卦来。
顾明月每回出门都能听得见这些话。
连姜云琼回门的时候,说起的也是这个话题。
不过石清泉那一家倒没火上浇油,只略微透露了一点点消息,就这点消息也不是和姜逢年或者姜玉琅说起的,而是通过姜云琼的嘴告诉了安氏,说是皇帝指派了新将军,人已经出发了,还没出中京城呢,朝廷就已经在预备着选第二个将军了。
人人自危。
武将怕送命,文官怕亡朝。
姜云瑶倒是收到了宁怀诚的第二封信。
他说想去前线。
信是顾明月和她一起看的。
顾明月都炸了:“不是吧?就他那个样子,估计连我都打不过呢,还想着去边关?那不是给人家送命去吗?”
这回连姜云瑶都不认同了:“他还坐着轮椅,怎么能上战场?”
除非……
姜云瑶目光微闪,除非朝廷想讲和了。
前线死的将士太多,本朝又是以文治国,能用的将领实在是少,若是一味地打下去,只怕把整个朝廷的武将都搭上也未必能赢。
她听说英国公一家子也不是白死的,临死前也杀了戎狄一个相当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