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赐死白袍(1 / 1)

加入书签

第212章 赐死白袍

京城。

皇宫。

中觉殿。

监国皇子曹焕和内阁官员,最近几月来,基本上吃喝都在这里,从来没有离开过半步。

西部战事事关重大,一旦出现差池。

大盛朝面临的……

就有可能是三面夹击,分崩离析!

从凉州请白袍,到如今也过去有数月之久。

上一次得到嘉州的消息,是白袍率全军渡河,前往云端府驰援,然后被迫出城大决战。

过程中,敌我双方有几次过招,但是没有分出胜负。

紧接着,就是十七万大军,和三十五万大军的正面对拼。

他们连续数日没有休息,无时无刻都在这里等候着消息。

「报——」

「嘉州急报——」

终于,等候已久的声音响起。

「怎麽样?!」

曹焕猛地从座位上起身:「结果如何?」

所有人都投来紧张且期待的目光。

「殿下!」

将士双手呈上战报:「陈督师在云端府外和西齐大军展开正面对战,杀了几阵,双方互有损失,如今偃旗息鼓,我军重新退回到云端府坚守不出。」

「互有损失?」

包括曹焕在内,明青锋等人一一看过战报。

于是气氛变得更加沉重。

「陈三石,也没赢?!」

这还是头回。

即便是白袍出马,也没有立刻马到成功。

「不败,就了不得了。」

曹芝开口道:「十七万对三十五万,在平原打正面,对方又有『兵仙』和武圣之上的武者,在这种情况下都能不败,换成其他人,谁能做到?」

兵部尚书明青锋,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可眼下的问题是。

接下来怎麽办?

「再这样拖下去,粮草可撑不住太久了。」

户部尚书拿着一堆册子,说道:「最近三年,西部本地许多州府都粮食歉收,绝大部分的粮草都是从其它地方运输过去的,路途遥远,崎岖难行,往往十石粮草,抵达前线之后,最多只剩下一石,粮草损耗达到九成之多!」

「不然……请和吧?」

吏部尚书尹鸣春小心翼翼地说道:「实在不行的话,就把邙山以西让给他们?」

「荒唐!」

闻言,监国皇子曹焕骤然发怒:「我大盛朝岂有割地赔土之先例?!」

「殿下息怒!」

户部尚书连忙说道:「老臣也只是从国库方面考虑,如果陈三石不能在限定时间内取胜的话,必定会粮草断绝!

「粮草断绝之后。

「仅剩的十五万大军也会崩溃……

「到时候再想谈和,恐怕都没那麽容易了。」

「殿下。」

兵部尚书明青锋开口道:「臣以为,事关重大,最好还是向陛下禀明情况,是继续打下去,还是和谈割地,也只有陛下能够圣断。」

「明大人。」

曹焕扶着额头:「你陪本王,去一趟万寿宫吧。」

他二人在侍卫的护送下,一路来到万寿宫,但是却被拦在门外。

「黄公公?」

明青锋不解道:「我等有重要情况和陛下商议,还请公公通报一声。」

「陛下正在面见贵客。」

太监的手臂好似钢铁横在门前:「殿下和明大人,先在此等候吧。」

……

万寿宫。

后院湖边,凉亭之内。

「多谢道友款待。」

一名中年修士心不在焉品着茶水,终于找到机会开口道:「不知道友何时能给我一个交代?」

「嗯。」

隆庆皇帝放下茶盏,不急不慢地说道:「你确定,不是碰巧同名同姓,而是同一个人?」

「我可以确定。」

李鹤笃定地说道:「两人都是武修,而且道友手下这个领兵的陈三石,又刚好是镇守使孙象宗的亲传弟子,还能有错不成?

「道友,不,在下称你一声皇帝陛下。

「陛下的臣子,在大泽坊市连杀我执事堂数名执法执事,其中还包括我李家一名上品灵根的小辈!

「你难道,不应该给我一个交代吗?」

「李鹤道友,不妨说说。」

隆庆皇帝从始至终,都保持着潭水般的平静:「想要什麽样的交代?」

「很简单。」

李鹤沉声道:「陛下只需要把人交给我,让我带回大泽坊市当众处刑,以此来震慑各路劫修,维护我李家的威严。」

隆庆皇帝淡淡道:「李鹤道友莫非不知道,前方大战,朕不久前才调陈三石前往挂帅统兵?」

「那又如何?!」

李鹤强调道:「他杀的小辈,对外宣称天资平庸,但实际是上品异种灵根,我李家百年,只有这麽一位,难不成还能就这麽此放过他?」

「朕的臣子,生死轮不到外人定夺。这件事情朕暂且记下,等到战事结束之后再做打算。」

隆庆皇帝的语调没有波澜,但声音当中开始透出阵阵龙威:「李鹤道友如果没有其他事情,就请自行回去吧。」

「你的意思是,就这麽算了?」

李鹤霍然起身,愠怒道:「道友不肯交人,那在下只好自己去取了!」

他正要御空而去,面前忽然出现一道剑锋,龙渊剑不知何时悄然出鞘,就悬浮在身前三寸之地,直逼面门,锋芒毕露。

「曹楷!」

李鹤雷霆大怒:「你要干什麽?!」

一袭道袍的隆庆皇帝没有理睬,在萧瑟秋风中飘然离去,很快消失在视野当中。

湖边。

只剩下西厂修炼香火神道的太监们。

「李仙师。」

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鸿上前,解释道:「嘉州大战,关乎到邙山祖脉,容不得半分闪失,这也是上宗升云宗的意思,有什麽事情,不妨等到大战结束之后再说。」

「怎麽?」

李鹤眯起眼睛:「你们大盛朝上上下下这麽多人,打个仗只能指望陈三石一个人?你这天残之人,再不滚开,休怪我不客气!」

「李仙师。」

面对辱骂,黄鸿也不恼怒,只是微微躬身,用客客气气的语气提醒道:「这里不是大泽坊市,陛下以礼相待,已经给足了李家面子,若是李仙师再不依不饶,就不要怪我等不留情面。至于陈三石之事,战事不论输赢,结束之后,陛下自会处理。」

「好啊,一个凡俗皇帝,竟然如此张狂!」

李鹤咬牙切齿。

如果不是封印限制,他李家抬手就能覆灭这里的皇室!

但眼下。

他看着始终悬浮在身前龙渊剑,也只能选择暂时忍气吞声。

「那我就等!」

「等到战事结束,看你们的老皇帝,还能有什麽话可说!」

「……」

万寿宫内。

隆庆皇帝迈步跨入大殿。

老臣严良,就坐在板凳上。

「都听到了?」

隆庆皇帝拂袖,在龙椅之上坐下,眼角微微跳动,阵阵龙威怒意隐而不发。

「陈三石,确实是欺君之罪。」

严良苍老嘶哑的声音响起:「他应该早就通过孙象宗,找到进入修仙界的方法,如今也拿到『景神果』,再加上《龙经》在手,只怕距离真力境界也不遥远了,一旦达到真力境界,按照他的武道造诣,普天之下除去陛下之外,恐怕再也没有人能够制衡。」

「朕真心对三石,三石何故欺朕?」

隆庆皇帝闭上眼睛,极力克制着语气:「朕对外,要维护江山社稷,应付那些『仙人』,对内,还要提防臣子欺上瞒下!」

「陛下息怒。」

严良劝说道:「陛下乃是圣人之躯,万寿帝君,肩上担负着我大盛朝一京三十六州之地,如果不是陛下,这座天下早就垮了,陛下感觉到沉重也是在所难免。」

「行了,你和朕之间,就不用说这些恭维的话了。」

隆庆皇帝问道:「陈三石欺君,你觉得该如何处置比较妥当?」

「大敌当前,如果这个时候对统帅下手,恐怕会对前方的士气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再加上眼前战况焦灼,这件事情还是暂且按下不提比较好。」

严良思忖之后,说道:「为今之计,还是让陈三石继续在前线统兵,如果能够收复邙山,就把他召到京城面圣。如果兵败,正好拿他问责。」

「前方战况如何?」隆庆皇帝问道。

「今日一早传来消息。」

严良回答道:「西齐请来的『兵仙』韩湘和陈三石旗鼓相当,云端府外的决战双方不胜不败,还在僵持当中。」

「旗鼓相当?」

隆庆皇帝的瞳孔幽深:「既不胜也不败,偏偏是旗鼓相当?」

「陛下的意思……」

严良恭恭敬敬地说道:「怀疑陈三石是故意不决出胜负,以此拖延时间,等待洞开所有景神,突破到武圣之上?

「老臣也觉得古怪。

「照理来说,双方兵马在平原之上大战一场,怎麽可能会都无大碍呢?

「当然,也有可能确实是两人『棋逢敌手』,难分胜负。

「想要分辨出是哪种情况。

「臣以为,可以颁布一道军令状给他,让他尽快决出胜负,看他如何去做。」

「嗯。」

隆庆皇帝默许之后,又说道:「倘若真无法得胜,你就安排人和西齐背后的『落叶谷』联系,朕不会受制于任何一个宗门,升云宗也不例外。」

「臣,领旨。」

……

云端府。

荒山之间。

陈三石舞动着龙胆亮银枪,火行呼吸法吸纳灵气,《龙经》加持之下,体内诸神在洗炼当中一步步苏醒,直到他的皮肤表面,忽然间闪过灵光。

景神,皮肤神!

通众仲,字道连,长一寸一分,黄衣!

【功法:龙经(未入门)】

【进度:37/100】

自从退到云端府后,又过去月余,他日日夜夜都在操练,只希望能够再快一些突破到真力境界。

敌我双方。

后续还可能会增补武圣之上的战斗力。

只有提升自身的实力,才能够得到更大的胜算。

荒原一战。

陈三石其实也暴露过储物袋和符籙,再加上大泽坊也可能把通缉令拿到东胜神洲来,不排除朝廷知道自己去过修仙界的可能性。

但有些事情。

本来就是瞒不住的。

因为他不会停止修炼。

有朝一日。

他突破到真力境界,甚至更高,该如何解释自己的天材地宝来自何处?

难不成全都是捡来的?

总会有解释不通的时候。

而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既然瞒不住,就不必再瞒。

这一切传承。

本来就是师父留下来的,又不是自己偷来的,之前隐忍,是因为实力不够,但真力境界后,就算是拥有自保的实力,何不坦荡一些。

「轰——」

也就在陈三石收枪之后。

旁边的树林传来巨响,然后树木接连倒塌一大片。

随后汪直便跳了出来,神色有些兴奋:「老子也算是个武圣了,咋样,你还要多久能练到武圣之上。」

「不确定。」

陈三石诉说感受:「凡胎肉体受到驳杂之气侵蚀太久,想要重新激活人体内秘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是麽?」

汪直困惑道:「我可是听说,镇南王曹嵘,几个月前就通过《龙经》进入真力境界了。」

「这麽快?」

陈三石的心思全在战场上,没有留意南方情况。

「可不是吗。」

汪直挠着头说道:「老四莫不是疯了,真把师父留下来的《龙经》给朝廷了?不过当时那种情况,要是不给的话,朝廷也不会让我们留下来守孝。

「说起来。

「一年的时间早就过去。

「这一仗打完之后,也不知道咱们该怎麽办。

「还有老四尚且留在京城,我们要是不按照旨意照做的话,他会不会有麻烦。」

「啾——」

两人言谈间。

青鸟来到上空鸣叫。

「军营应该有急事。」

陈三石回到军营。

中军大帐内。

一名太监在此等候多时。

「北凉督师陈三石听令,后方粮草吃紧,敌情环伺,务必在入冬之前,与西齐决胜,收复两州之地。」

「入冬之前?」

陈三石问道:「是不是有些太急了?」

「陈大人。」

太监把军令放在他的手中,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在前方打仗辛苦不假,可朝廷为筹措军需,也是愁破脑袋啊,靖王殿下自从开战以来,头发都愁白了大半,内阁的大人们更是日夜不离开朝廷半步,大家压力都很大,陈大人要理解啊。」

「……」

陈三石开战之前,就知道粮草压力巨大。

他也清楚,再这样拖下去,早晚会支撑不住。

可粮草问题。

不光是他们有。

西齐军也要。

而且好不到哪去。

眼下最好的办法,仍旧是拖延下去,静观其表明。

先立己与不败之地,而后待彼之败。

这种情况下哪一方着急,就越容易露出破绽。

朝廷就算压力再大,也不能按照他们的策略来。

「军令我已经带到。」

太监操着尖细的声调说道:「朝廷是信任陈大人的能力,才把陈大人从千里迢迢之外调到西部来挂帅,希望大人不要让朝廷失望啊。」

「在下知道。」

陈三石只是接下军令,也没有和对方争论。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就如同当初的狼居胥山。

行军打仗,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判断,且不能轻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打发走太监之后。

陈三石来到城墙之上,俯瞰着数十里之外的敌军阵营,发问道:「最近几日,西齐都有什麽动作麽?」

「暂时没有。」

童晓初说道:「根据斥候传来的情报,他们就在军营中按兵不动,但越是不动,在下就越是觉得那韩湘有着更大的图谋,心里慌得厉害。」

陈三石抬手。

不需要说话,一直跟在身边的夏琮就立即把舆图在面前铺设开来。

敌我双方交手。

无非是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如果他是韩湘,该如何行动,才能打破眼前的僵局。

「泗州府。」

陈三石的手指落在一座坚固的城池上方:「这里,是什麽人在守?」

「守将倪时魁,三代都是朝中老臣,他自己是通脉大成,府里只有四千兵马,用来维护粮道安全,也是咱们最大的中转粮仓。」

童晓初说着说着,意识到不对劲:「督师,你的意思是倪时魁有可能反叛?」

正常情况下,他是不会相信的,可有离石府和马臻的先例,也不得不谨慎对待。

「王竣。」

陈三石吩咐道:「你派一名炼气中期的修士过去查看,如果发现异常直接斩首。」

「好。」

王竣颔首:「其它地方呢,还会不会有更多的人反叛?据我所知,嘉州境内零散的卫所可不少,他们兵力不多,但要是乱起来,搞不好也会有大麻烦。」

「肯定会有。」

陈三石缓缓道:「但数量太多,不可能一一盘查,只能等到哪里起火,再想办法救火,实在不行的话,就只能……撤了。」

「撤?」

滕乐怔住:「陈督师,你的意思是放弃云端府,退到洛水以东?如此以来的话,他们岂不是可以绕路过河,进入到嘉州腹地。」

「我理解督师的意思。」

童晓初接过话说道:「我们大军继续留在云端府的话,后方空虚容易发生乱象,只有退回去以后,才能走镇住乱臣贼子。」

「可……」

滕乐踌躇地说道:「今日宫里才来人,命令我们尽快决战,要是撤到后方,岂不是等于对抗命?」

「我是统帅,所有的军令都是我颁布的,与你们无关。」

陈三石双手扶在城墙的边缘上,凝视着远方的景象:「照做就是。」

「这……」

童晓初等人不敢抗命,但更担心后方发生乱象导致崩溃,也只能依命行事。

「……」

陈三石几乎已经能看到,不久之后嘉州境内的各种叛乱场景。

两国交战,谍探先行,其实才是常态。

对于异族情况会好些。

但东庆丶大盛丶南徐丶西齐之间,一旦开战,就会有大量的墙头草,望风而动。

谁赢,他们帮谁。

尤其是是世家大族和宗门。

而在部分地区,世家大族和宗门的掌控力,是巨大的,有时候甚至能够超过朝廷。

况且「仙师」们给出的诱惑,往往是普通朝廷所不能及的,就会让更多的人上钩。

陈三石可以肯定,要是把这些人和西齐来往的书信堆积起来,会有一座小山那麽高。

夷陵之败前,世家大族对大盛忠心耿耿。

夷陵之败后,各地开始观望。

一溃千里之后,有人开始暗中联络。

荒原之战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动摇。

再败下去,只会彻底乱成一锅粥。

所以,就算是撤退,也绝对不能再损兵折将了。

当然。

大盛朝这边,也一直都在派人去暗中笼络西齐军中的武将,只是由于西齐「一路顺风」,回应的寥寥无几,但也不是完全没有。

叛徒。

向来不是稀罕物。

「督师,最近有两个人回信了。」

童晓初说道:「无非是索要爵位丶金银,还问他们的子女如果有灵根,能不能得到修行长生的机会,我会继续跟他们保持通信。」

……

西齐大军。

中军大帐。

「仙师。」

锺无心火急火燎地走入帐内:「出事了,倪时魁藏在家里的密信,被盛朝的一名修士发现,他还没来得及破坏粮道就死了。」

「那就……」

韩湘交替黑白二棋,接连落下数子:「漫天开花吧。」

……

云端府内。

「督师,不好了!」

「追溪府七绝门举兵谋反!」

「文山府守将袭击粮道!」

「净潭府正在朝着我们的方向杀来!」

「……」

仅仅半个月后。

一桩桩一件件的叛乱消息,就接连不断地传递到云端府内。

「楚仕雄,你领兵五千,去平叛追溪府。」

「汪直,你领兵八千,去文山府,务必在十日之内恢复粮道的正常运转。」

「王竣,你直接去净潭府斩首叛将!」

「……」

陈三石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补救。

这些地方,都是不痛不痒,而且叛乱的力量不强,往往只需要擒贼先擒王就能够平复。

但是。

叛乱倒戈也是一种大势。

不能任由继续发展下去了。

陈三石下定决心:「魏玄,宋桂芝,你二人留下来,率领两万督标军在云端府内垫后,其馀人,全军撤退,放弃嘉州西部的六府之地,退守官渡地区的耕阳府。」

「放弃这麽多?!」

听闻此言。

童晓初惊得汗毛倒竖:「这丶这跟朝廷如何交代?」

「还退?!」

曲元象直接把怀中的酒坛子砸个粉碎:「姓陈的,你们皇帝把你调过来,是让你帮我们打到邙山,不是让你撤退的!

「你要是不行,就让我来挂帅!

「你自己撤退吧!」

「砰——」

汪直拍案而起:「姓曲的,你特娘想死就直说!」

「说的好!」

楚仕雄等人纷纷附和。

相比于整日鼻孔朝天的仙师,即便他们来自于京城,也自然更愿意站在督师这一边:「我们督师大人来之前,你就在了,还不是一溃千里?!」

「要不是我们洪泽营赶过来,你们早就死绝,全军覆没了!」

「曲元象。」

魏玄眯起眼睛:「行军打仗要听命行事,你屡次三番出言顶撞大帅,如果不是仗着修士的身份,都够砍你八次脑袋了。」

「放屁!现在是你们的抗命!」

曲元象辩驳道:「你们朝廷的军令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尽快分出胜,结果你们要往后撤?跟你们说没用,我去找你们的皇帝!」

语毕。

他直接御剑离去。

全军开始按照陈三石的命令,有序撤退。

……

西齐大军。

「仙师!」

宫郁骑着快马来到中军大帐,翻身下马大声道:「如你所料,陈三石率领大军撤退到洛水以东了!我们接下来如何?」

「敌退我进。」

韩湘不疾不徐地从棋盘上拿掉许多代表大盛的黑色棋子:「传我军令,全军绕路过河,防止敌军半渡而击之,然后直入嘉州境内腹地!」

「没问题,可是……」

锺无心郑重地说道:「仙师,我们后方粮草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盛人撤退之后必定要坚壁清野,我们继续深入的话,粮草消耗会不断增加,持久战我们不占什麽便宜。」

「压力再大,也要撑住,不需要歼灭敌军,只要能把他们逼出官渡,盛朝在西部地区就再也无力回天,邙山祖脉,我们就算是站稳了,至于粮草……」

韩湘早有准备,拿出一本写着密密麻麻数据的册子,悠悠道:「西齐三十二州之地,每一州一府有多少百姓,多少耕地,多少粮食,我已尽数核算清楚。朝廷粮仓里粮食不够的话,就去百姓手里徵收,如果还是不够,就去征世家大族。」

「强征?」

锺无心担忧地说道:「最近几年,我大齐的光景也不是很好……此次四十万大军出征,再加上将近百万的民夫后勤,基本上到达征粮的极限,要是再继续徵收的话,岂不是容易造成后方叛乱?」

「放心征粮就是。」

韩湘胸有成竹地说道:「每个地方,徵收粮食的极限是多少,我写的清清楚楚,那些百姓只要不饿死,就不会出乱子的。」

「……」

锺无心翻看着册子上的数字,只感到不寒而栗。

他们大齐请来的这位「兵仙」,竟然是算计到这种程度,里面写得清清楚楚,一个成年人,每日最低多少粮食能够维持不饿死!

他们只需要按照这个数目去徵收,短时间内就不会发生叛乱,等到那些人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战事也已经平息。

「我这就把信送回大齐。」

锺无心领命离去。

在他走后不久,一名修士拿着密信走入:「韩师兄,盛国朝廷来信,想要和我落叶谷谈判。」

「哦?」

韩湘接过信封。

……

两军的形势再度发生变化。

大盛全军退守官渡。

西齐过河之后。

就在官渡一带安营扎寨。

数十万大军的部署安排,极其耗费时日。

一来一回,不知不觉间,就又是将近两个月过去。

陈三石也再度来到小瓶颈。

在昼夜不分的修炼之下,他的双目之中灵光流转,在黑暗之中熠熠生辉。

上部八景神之四。

目神,名灵监生,字道童,长三寸五分,青衣!

【功法:龙经(未入门)】

【进度:48/100】

……

京城。

中觉殿。

「报——」

「陈三石后退八百里!」

「……」

「你说什麽?!」

晋王曹焕亲自冲上去夺过战报:「兵部不是才下过军令,让他务必在云端府决出胜负,想尽一切办法收复邙山吗?他怎麽不进反退?!」

「大事不好啊。」

严茂兴指着沙盘:「官渡之后,再退就要放弃整个嘉州,嘉州丢掉之后,我大盛朝就会丢掉整个西部!」

「不能再退下去了!」

「陈三石怎麽搞的?!」

「……」

「你们且不要慌乱。」

兵部尚书明青锋趴在舆图前,冷静地说道:「官渡一带的城池互为掎角之势,而且极为坚固,退到这里之后,防守的压力就会骤减许多倍,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继续后退,只不过想要反攻……就难如登天了。」

「这就是问题所在!」

户部尚书跺着脚说道:「陈大人来这麽一出,不是摆明要打持久战,多少粮草能供应他们?!」

……

同一时刻。

万寿宫。

黄鸿拿着战报,向皇帝汇报完毕。

幔帐之后。

沉寂许久。

最后还是内阁首辅严良打破沉默:「那就再传军令!」

……

官渡。

「督师!」

「京城军令!」

「……」

盘膝而坐的陈三石没有去接,问道:「京城方面,催促我出兵?」

「正是!」

夏琮如实说道:「粮草消耗太大,兵部下令,让我们十日内出城寻找突破口,否则的话就要问责督师。」

「告诉京城,战机未到。」

陈三石说道。

眨眼之间。

又是一月过去,来到寒冬腊月,整个中原绝大部分地区,都开始下起纷纷扬扬的大雪。

嘉州境内,也陷入到一片平静当中。

……

中觉殿。

「报——」

「嘉州还在僵持!」

「最近两个月,敌我双方只有小股游骑兵遭遇,除去小打小闹几场之外,就再也没有任何进展。」

「……」

「这可如何是好?」

明青锋双手负后,在殿内焦灼地来回踱步,他看向身侧的绯袍官员:「田大人,粮草还能支撑多久?」

「最多,五个月!」

户部尚书田光说道:「如今,东丶南两边的大军,也都需要粮草,牵一发而动全身!五个月后,就不可能再有多馀的粮草调往西部,到时候……

「陈大人就不得不彻底撤出嘉州。

「西部六州,就等于彻底丢了。」

「不能再拖下去了。」

明青锋指着负责书写军令的下属官吏说道:「再催,再催!」

……

万寿宫。

「……」

一身酒气的曲元象拎着酒葫芦,遭到阻拦不得入内。

他气冲冲地朝着里面喊道:「皇帝,我听说你们粮草要耗尽了?!你知不知道,邙山丢失之后会有什麽后果?

「等到时机成熟,祖脉复苏之后。

「天地封印就会从内部瓦解!

「到时候,占据祖脉的『落叶谷』就能够建立传送阵法,来到东胜神洲。

「西齐帮助落叶谷拿下祖脉,到时候灵寂洞就会帮着他们,灭掉你们,帮助那个西齐一统天下。

「你们大盛朝,要亡国了!

「还有你的筑基丹,也别想要了!废物,全都是废物!」

相比起外面的嘈杂,殿内一片静谧。

隆庆皇帝并不在此。

一张圆桌。

老态龙钟的内阁首辅严良和一名修士相对而坐。

落叶谷修士朱圭开口道:「你们的皇帝,不亲自出来跟我谈麽,是不是有些太没诚意了?」

「陛下在闭关疗养。」

严良示意太监黄鸿给修士倒茶,苍老的声音悠然响起:「陛下指派老夫为使者,和贵宗谈判。」

「你~」

朱圭半信半疑地说道:「说话算数?」

「自然算数。」

严良抬起衣袖:「谈判地点选择陛下居住的万寿宫内,任何谈判结果就等于是陛下亲自同意的,绝对不会出现反悔。」

朱圭猜到对方的心思,旋即嘴角勾起一抹鄙夷的冷笑:「老头,你也挺可怜,一把年纪的凡俗之人,还要出来给你们的皇帝背黑锅,我听说你们以前有个什麽『云州十日』,应该也是你出面和蛮族以及古魔族谈的吧?

「啧啧。

「将来要是有什麽意外,第一个死的就是你。」

「老夫是陛下的臣子,为人臣子,本该为君主分忧。」

严良更换话题:「仙师与老夫,还是聊聊正事吧,贵宗只要拿一颗筑基丹出来,我大盛朝就主动撤军,拱手让出包括邙山在内的西部三州。」

「你们早该如此。」

朱圭冷冷道:「现在知道自己要打不过才想着谈判,是不是有些太晚了?就算我们不答应,你们最多几个月后粮草耗尽,也是要撤出嘉州的,何必还要白白浪费一颗筑基丹?即便是我们落叶谷,筑基丹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朱仙师此言差矣。」

严良微微摇头:「西部败局已定不假,但是……如果我们和南徐合作呢?」

闻言。

朱圭神色一凛。

严良继续说道:「仙师要知道,如今不光是贵宗落叶谷渴望祖脉,南徐身后的『灵寂洞』也盯着这块肥肉呢,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大盛朝还可以把南徐放进来合兵一处。

「大盛朝诚然会损失重大,但到时候,局面也会更加混乱。

「贵宗稳稳占据灵脉的难度,恐怕会不减反增吧?」

「……」

朱圭沉默。

显然,这是事实。

「所以说……」

严良苍老的声音抓住对方的命脉:「所以说,是用一颗筑基丹来换取稳居祖脉,还是非要咄咄逼人导致两败俱伤,好处最后全归灵寂洞所有,贵宗应该懂得如何权衡吧?」

「够狠辣!」

朱圭思忖片刻后,拿出万里传音符,把原话全部转述给全权负责此次事宜的韩湘,不久之后,他答应道:

「韩师兄说,没问题。

「用一颗筑基丹换取祖脉,这笔生意我们做了。

「不过……

「还有个条件。」

「还有什麽条件?」

严良沉声道:「仙师请讲。」

「我要十五万人的命。」

朱圭语出惊人。

「……」

听到这句话后,年老体衰的严良身子一僵,本就拿不稳茶盏直接砸在地上,「咔嚓」一声在地板上四分五裂,他追问道:「哪十五万?」

「自然是你们官渡的十五万大军。」

朱圭漠然道:「正如严大人所说,你们万一跟南徐背后的灵寂洞合作,又是一桩麻烦,所以韩师兄说,只好让你们彻底失去跟南徐合作的资格。

「十五万人,换一颗筑基丹,其实倒也是划算。

「毕竟你们的老皇帝天赋不错,将来说不定结成金丹了呢?到时候也算是一方大能。

「再说了。

「这种事情,你们也不是没有干过。

「云州十日上百万人都杀了,也不差这十五万人。」

「这是我大盛朝的军队!」

严良的情绪终于有了波动,他猛然起身,结果因为过度衰老险些仰面倒地,幸亏太监黄鸿及时上前扶住,深呼吸半晌后才得以重新气喘吁吁地开口说话:「而丶而且那是十五万军队,不是手无寸铁的百姓,岂是说杀就能杀的?处理不当,万一把他们逼反,岂不是更麻烦?」

「简单,韩师兄已经替你们想出绝佳的妙计了。」

朱圭要来一张舆图:

「吴郡丶斗南丶广元这三座府城,位于官渡之后,只需要把它们占住,就能彻底扼杀官渡十五万大军的退路。不久之后粮草耗尽,十五万大军无路可退,自然会全军覆没。」

「这三座府城,是大盛中原腹地,没有外来敌军,谁去占领?」

严良咳嗽着说道:「难不成,我们还能派自己人打自己人?」

「这个也简单。」

朱圭说道:「到时候我们会派过去一些同门师兄弟,假装成你们的人造反投奔西齐,不就天衣无缝了麽?也不会损伤你们朝廷的名誉。

「言尽于此。

「如果你们不答应的话,那就打到底吧。

「继续打下去是什麽结果,你们也应该清楚。

「要不要答应,快点做决定吧。」

「……」

严良断断续续地喘着气。

他把目光投向万寿宫的深处,似乎在等待着什麽。

「咚——」

直到一道清脆的编钟声响起。

这一声钟响。

决定了前线十五万将士,包括那位白袍的命运!

赐死白袍!

连同十五万将士!

严良闭上眼睛:

「好!」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