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骂骂咧咧(1 / 1)

加入书签

('

第394章 骂骂咧咧

乡试的考试过程也就那样,突出一个艰苦朴素,实在乏善可陈。

过程中一共要考三场,八月九日第一场,八月十二日第二场,八月十五日第三场。

当然都知道,乡试最重要的只有第一场经义八股文,录取基本也只看第一场的发挥。

至于后面两场的策对丶公文写作丶诗词歌赋等等,都只是个形式而已。

但就算是走形式,也非常艰苦,每场都要凌晨起床入场,然后在长宽只有三尺丶既漏风又漏雨的小破单间里坐到黄昏天黑。

同时还要完成高强度的写作,比如第一天要写三道四书题,四道五经题,一共七篇八股文!

所以乡试真的不轻松,对考生的体力和精力都是高强度的折磨。很多士子考完了后,直接大病一场。

难熬是十分难熬的,士子都要经历这个过程,最惨的是经历了十次八次乡试仍然没成功的人,说的就是苏州文坛大佬文徵明。

但能承受这麽多次乡试煎熬,也从侧面论证了文徵明体质极佳,他能活到九十岁不是没有原因的。

万历十六年八月十五日,南直隶戊子科乡试最后一场考完,走出考场的士子已经精疲力尽。

但是只要给他们一点喘气的时间,立刻就能满血复活,进入高压解脱之后的狂欢状态。

在八月底乡试榜公布之前,数千士子还是平等的,没有失败,没有悲伤,没有复习。

黄昏交卷后,林泰来和友人一起走出龙门,商议着晚上的安排。

感觉像是坐了几天大牢的金士衡无精打采,对林泰来说:「也许可以改到明天再聚?今晚我只想躺平不动。」

林泰来冷哼道:「和你们这样软弱无力的虫豸在一起,又怎能更好的以身报国?」

如果别人敢这样嘲讽自己,金士衡一定会反喷回去,但林泰来爱说什麽就说吧。

毕竟林泰来可是穿着盔甲考了三场的狠人,比其他任何考生的负担都更重,这体力不服不行。

正在这时候,突然有个衙役打扮的中年人冲了过来,对林泰来叫道:

「林老爷!我乃苏州府公差!府尊让我来给你紧急报信!」

林泰来皱眉道:「发生什麽事情了?」

那衙役赶紧禀报说:「苏松连续下了十多天雨,发大水了!

上月底,苏松二府突然刮起大风,太湖浪高二丈。后来这十馀天,苏松二府大雨昼夜不绝,如今洪水漫延,无数禾苗腐烂,庐舍漂没!」

卧槽!林大官人听到消息后,忍不住大吃一惊。

虽然他是个穿越者,但也不可能记住具体某年的气候灾害,一般文科穿越者也不研究气候。

林泰来身边士子大都是来自苏州府和松江府的,此时都有些惊慌。

没想到在考试期间,老家竟然遭了大灾!

还有不少人更惊讶的是,苏州府发生水灾后,府尊第一时间就想到向林泰来报信,这是什麽地方贤达?

林大官人突然悲愤的振臂高呼:「如果朝廷早听我言,重新疏通吴淞江故道,何至于此!」

众人没反应过来,但是不明觉厉。

随后又听到林泰来对衙役问道:「如今苏州米价几何?」

那衙役答道:「小人来之前,米价已经涨到每石二两,是平时的四倍!」

当着众人的面,林泰来掷地有声的指示说:「你立刻回去告诉府衙,苏州城联合济农仓里应该还有八万石米,一粒也不许卖,全部用来救灾!」

虽然周围很多人没理解为什麽官民合办的济农仓是林泰来说了算,但并不妨碍此刻赞美林泰来的大义。

八万石米按照现在市场价,一出手就能换十几万两银子,虽然大部分产权都在官府,但私人怎麽也能落袋数万两银子!

能忍住这种巨额利润的诱惑,将八万石米全都用来救灾,实属大仁大义了。

虽然姓林的横行霸道丶穷凶极恶丶横徵暴敛丶为非作歹,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守住了底线。

林大官人对身边友人们说:「今晚不能聚了。」然后他毫不犹豫的转身就走。

金士衡连忙在后面问道:「伱去哪里?」

林大官人答道:「我去找海青天!」

众人:「???」

好端端的突然去找海瑞做什麽?难不成想让海瑞负责赈灾?

一连走过了两个路口,林大官人左看右看后看,确定没有熟人跟随后。

又迅速对左护法张文说:「你马上启程返回苏州,把我的指示亲口带回去,不能写在书面的那种。」

张文严肃的回应说:「坐馆但讲。」

林大官人便又开口道:「第一,启动粮食换织机计划!十石米换一台织机,能换多少换多少。」

要是按苏州正常年景的价格,一台织机价格怎麽也得相当于三四十石米。

「第二,工业园区工人和愿意进入工业园区的工人,可以免息从济农仓借贷三个月口粮!

第三,满足了上面两项要求后,济农仓再尽力去救济灾民,但只能借贷一个月口粮!」

张文听完了林大官人的指示后,转身就走,回苏州城去传达落实。

随后林大官人继续向城北走,他真的要去拜访海青天。

海青天住在官舍里,堂堂的正二品右都御史住处只是一个独门两进小院。

如今海青天身体每况愈下,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在家躺着休养,无法再狠抓作风纪律了,这让全南京官场都松了一口气。

在原本历史上,海瑞去年就该去世了,但在本时空蝴蝶效应时不时的强力刺激下,海瑞坚挺到了现在。

林泰来让随从们都在门外等着,独自进了海瑞家里面。

看到林泰来,半躺在病榻上的海青天忍不住讽刺说:

「可惜我风烛残年,时常卧病不起,无法亲自去抓你科举舞弊了。」

林泰来没接这话,径自说:「老大人你知道麽?苏松全境发大水了,这都要怪你当初截断了吴淞江下游。」

就是二十年前海瑞当江南巡抚时,把吴淞江通海的下游截断,改道成了大黄浦河的支流。

海瑞的养气功夫很强,但总是能被林泰来莫名的气到,当即怒道:「简直胡扯!别什麽都责怪老夫!

', ' ')('

新69书吧→

洪水大到了这个地步,吴淞江下游如何已经没多大影响!

就算吴淞江下游通畅入海,今年这样水灾一样会发生!

说到底吴淞江只是一条江流而已,负担不了蔓延苏松全境的水灾!」

林泰来叹口气,「您老人家这麽大的年纪了,怎麽还不懂知错就改的道理呢?

在有生之年,赶紧把昔年错误弥补了才是正理!

趁着这次发洪水的机会,你可以上书朝廷,奏请重新疏通吴淞江故道,扩大苏松水域入海的通道,减轻今后的洪灾。」

海青天很坚定的说:「老夫并没有错,也不需要弥补改正。

让吴淞江改道大黄浦河,乃是为了防止海寇通过吴淞江直驱江南腹地。」

巩固海疆,消除隐患,此乃万世之法也!

「我明白了!」林泰来仿佛恍然大悟,「你要维护仅存的广东市舶司的利益!」

海青天:「???」

他海瑞和广东市舶司有个屁关系?

当初朝廷设置了三个市舶司,浙江丶福建丶广东各一个。但是在嘉靖倭乱后,浙江和福建的市舶司都被撤销了,至今尚未恢复。

所以在当前,广东市舶司乃是大明硕果仅存的市舶司。听说福建方面近些年积极寻求恢复市舶司,但还没有得到朝廷批准。

林大官人睁着大眼睛说瞎话:「老大人是广东人,故而你不愿让吴淞江通海,影响到广东外贸!」

「胡说八道!」海瑞登时感到气冲斗牛,剧烈的咳嗽了几声,他怀疑自己都要把血咳出来了。

瞎扯也要讲究个合理性,你林泰来这些屁话都什麽玩意?

自己老家琼州府虽然隶属于广东,但那是在海南岛上,和广东本土尤其广州府又不是一回事!

所以自己怎麽就成了广东人?你林泰来是地理盲吗?

林泰来说:「那老大人还是向朝廷上个奏疏,请求重新疏通吴淞江下游故道吧,免得让我继续误会下去。」

先前林大官人就发现了,自己上疏说个正事,只要不是直接骂人和斡旋兵变民变的,就没啥人重视,连讨论都没讨论的,把自己当个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小年轻。

但海瑞的份量应该足够引起重视,至少能引发一波关注和讨论了吧?

海青天很想从病榻上跳起来打人,但老病的身躯已经让他有心无力了。

他不禁想起了在那个二十岁阳光灿烂的下午,不经意看到的一句诗——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林泰来苦苦劝道:「只是让你上个奏疏而已,朝廷还不一定准许。

咱们朝廷是什麽效率,老大人你难道还不清楚麽?所以又何必如此执拗?」

海青天大口大口喘着气,似乎在回气回血。

林泰来最后说:「这样吧!只要老大人你答应上这份奏疏,我就把苏州济农仓全部存粮都用来救灾!

一粒都不会出售到市场上,绝对不用来倒卖发财,直接免息借到灾民手里!

以当今世道,天下有多少人能做到这样?」

「我知道了,你滚吧。」海青天现在只想让这个恶魔在眼前消失。

然后又补充了一句:「我能看出,其实你这个人并不贪财,但我看不出你到底想做什麽。」

林泰来回应:「那你老可要保重身体,不然只能看个开头就没了。」

苏松一场大洪灾,让两个地方的士子都归心似箭,但却要在南京城等着放榜。

这两个地方的士子也都没有什麽心思狂欢了,就算有没心没肺的,这时候也要老实点。

所以就只能在煎熬中等待着,一直等到了八月二十八日上午,贡院大门再次打开,这就宣示着要放榜了。

乡试榜被放在彩亭中,由差役扛着,要从贡院一直抬到应天府府衙。

南直隶乡试放榜这件事,在南京城是一件非常热闹的事情。

无数男女老少跟随着彩亭前行,形成了一支盛大的游街队伍。

林大官人和他的朋友们听到放榜的消息,匆匆忙忙的从秦淮旧院里钻出来,一起汇聚在了武定桥头。

金士衡对众人分析说:「乡试榜要张挂在府衙影壁上,会有无数人挤在那里看,现场必定混乱不堪。

我们这样读书人去了,和贩夫走卒丶家奴下人们拥挤,也是有辱斯文,而且我们还不一定挤得过别人」

林泰来不屑的说:「那是你挤不过别人,别带上我。」

金士衡没搭理林泰来打岔,继续说:「所以不如按照老惯例,在府衙附近找个酒家茶铺等待,然后打发仆役们去看榜回报。」

金士衡说的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一般士子都是这样乾的,除非穷到连个仆役都没有,只能亲自去看榜。

「简直多此一举!」林大官人大手一挥,直接否定了金士衡的提议。

然后他环视四周说:「我有二百勇士傍身,难道还怕别人冲撞我们?尔等不用害怕,跟我走就是!」

于是众人跟随林泰来,周围布置了浩浩荡荡的二百条大汉,一起追着彩亭去了。

由南向北横穿了三山街,就来到了府衙。

衙前街道已经是人山人海,但无所谓,二百条大汉一起大喝,直接从人山人海里开劈出了一条通道。

没有人表示不满,就算那些被推倒的人,也是很友好的笑了笑,非常大度。

林泰来等十来人沿着不断延伸出的通道,一直走到了府衙大门影壁下。

终于能看清乡试榜上的字了,大家一起抬头,目光快速逡巡,仔细搜索自己的名字。

「我艹!」林泰来直接爆出了粗口!

他是第一个发出声音的,因为他的名字就在榜上最前面第一个,所以他最先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乡试榜上赫然写着:「第一名,林泰来,苏州府学生,易经。」

这个成绩完全出乎预料,林大官人本来只想混个举人功名而已,完全不追求名次。

反正此时林大官人整个人都麻了,心里不停的骂骂咧咧,这主考官失心疯了吧?

(本章完)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