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1(1 / 1)

加入书签

的人来看病。

到这天中午开始,就都是一身破衣烂衫的穷苦人来看病了,四个人开的方子也越发简单,能让他们自己去找药的便自己去找。

好在几个人都是穷苦出身,甚至还有已经倒路边快死掉,被孙思邈路过救活,顺便收入门下的人。所以怎么跟这样因为穷困而麻木,脑子都转不动的人说话,怎么让他们认出药草,他们都有经验。因为他们曾经也是这样的人。

程良可能是因为生得瘦小,昨天那些病人看他自己都一副病弱的样子不太信任他,到他这来看病的少。今天却不一样,穷而胆怯的人看着他的外形没有攻击性,倒是更愿意来找他,他也忙起来了。

杜星那边是稳定的忙,就她一个女医生,穷的富的都找她。

经过昨天的诊疗,今天他们已经获得了信任,于是也开始做另一件事。

杜星在给一个妇人带来的孩子接胳膊,孩子蹲地耍赖,大人一拉,把胳膊给拉脱臼了。她一边同孩子说话,一边沿着脱位的方向轻轻拉拽,加大脱位。看孩子注意力没放在胳膊上,肌肉绷得没那么紧了,她才一用力,接了回去。

孩子的母亲比孩子更紧张,这时才松了口气,看孩子活动着胳膊,露出了笑意。杜星给固定好,也笑道:“回去之后这样固定着,先不要动。以后注意点。”

妇人连连应着,说回家去取粟,杜星道:“这没用药,不收粟了,有豆收豆,家里有种薯吗?薯干也收。”

排着队的人眼睛都亮了,妇人连说有的有的,带着孩子就回去拿了。

杜星一边给下一个人把脉问诊,一边跟他们闲聊起来,说到他们也开始种的马铃薯,便自豪地道:“这是我家郎君在洛阳种的呢。不过你们这里种,没人给你们育种,产量会越来越少……每年不能种同一块地,你们知道的吧?若是发芽了可别吃了,有毒呢。”

这是长孙琰特意嘱咐他们说的,一方面给夫君扬名,一方面也是怕自发流传开的种植,农人不知道红薯跟马铃薯都不能重茬的问题,更不知道马铃薯发芽不能吃的道理,于是让小医生们借着行医来教导一二。

这边的农夫还真不知道救荒作物是李世民带来的,这一下比看病时还热情,没下地的人就算昨天看过病也又围了过来,把四个人围在中间,你一言我一语地询问种植方法和要注意的事。

杜星这边人最多,因为没事的男人都下地去了,在家干活的女人闻讯过来,可不都来围她了。

她有点发慌,毕竟也才十六岁,脑中空白了一瞬,过了会儿才想起自己要办的事,忙打开药箱,从箱中拿出了一包种子,也顾不上怎么铺垫了,高声道:“我家郎君这里还有南瓜的种子,只要种在后院,爬满院墙,一棵就能结五六个瓜,脑袋那么大。没粮时也能顶一顶饥。”

面前伸出不知道多少污黑裂口的手,向她乞求着种子。杜星抿着唇摇头,她很想很想把种子分给他们,但她知道不行。

夫人把种子交给他们的时候说过,穷苦的农家很难初次就把它们种好,富裕的大户也不会在意它们。他们要把大部分种子交给村里的中等人家,勉强还能吃上饭的人家。

这样的人家也需要救荒的食物,也有心力和余力把它们种好。这样的人家还不敢得罪同村人,不会在种成之后敝帚自珍,不肯将种子让给别人。

大部分分给他们,剩下的,就看着给吧,找那机灵懂事的给出去。

第三天看病的人少了,四人开起了农学讲堂,先回答村里人对马铃薯种植和储存的疑问,再细细地说南瓜要怎么种,从种子埋进土时的朝向,到整枝打杈留瓜,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他们。

晚上他们就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不过夜里有点动静,杜星醒了一回,出来问了问,原来是有产妇发动了,家里人出来找有经验的接生婆子,她便过去说了一声,有事叫她去看看,然后才回去睡。

没想到,一直没人来找她,可早上他们洗漱过吃了东西要走的时候,听借宿的主人家说,那个产妇还没生下来,好像是难产了。

四人对望一眼,杜星起身,从杜阳背着的箱子里拿出包裹着的产钳,说:“我去看看吧。”

杜阳点了点头,虽然他们不能进产房,可还是一起过去了。他们不知道产妇家是不是讲理的人,难产的死亡率很高,如果杜星救人失败,产妇家闹起来,他们的刀子也不是吃素的。

杜星也知道,不过这时候她顾不上想太多了,找到产妇家便自己进去,见是来问诊过的人家,便找了显然是做婆母的老妇人,开门见山地说:“让我进去看看,或许还有救。”

老妇本来就在惶急中,胡乱点着头,出来要热水的接生婆子却斥骂起来:“还是个没嫁人的女娃,怎么就敢给人接生了!莫碍事,快走快走!”

杜阳上前,一把按住了婆子,杜星快步进入产室,先摸了摸产妇的肚皮,然后用携带的一小瓶酒精给产钳消毒,这才不慌不忙地开始操作。

情况紧急,她没跟接生婆子争辩。其实她虽然还没嫁人,但接生的经验一点也不少。

谁让孙真人门下女弟子相对少一点呢,以郎君的庄园为中心,十里八乡的有人生孩子,后来就全是她们这些女医去接生的。

从跟着接生婆子打下手熟悉流程开始,到遇到难产者,得到家人许可后冒险尝试用产钳。

从用手伸入产道给难产的牛羊调整胎儿姿势与位置练胆开始,到给实在生不出来必死无疑才愿意让她们放手一试的产妇上手调整。

她们的名声起来之后,业务已经拓展到洛阳城内了,在窦夫人的介绍下,有些难产的贵妇也找了她们。不过那毕竟是少数,重点是洛阳城里的人都会找她们接生了。

她们的胆子越来越大,技术也越来越熟练了。

十六岁的杜星,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要接生五六个婴儿呢。

现在这个产妇不算困难,都不用上手,用产钳就可以了。一边操作,她还一边轻声细语地跟产妇说话,很快就把产妇安抚下来,配合着她摆好姿势不乱动。

外面接生婆子还在跟杜阳撕打,她也是好心,怕耽误了事产妇活不了,没想到那面嫩的小女子进去没多一会,屋里就响起了婴啼之声。杜星笑吟吟地在里面说:“男孩,头大了点,不碍事了。”

杜阳松了手,笑了笑,告罪一声。接生婆子只微一愣,跟着大喜过望的老妇人就冲了进去,她不看婴儿,只看了眼一脸汗水快虚脱了但还活着的产妇,然后抓住杜星连声发问:“这是怎么生出来的?”

杜星把产钳给她看,温声道:“阿婆,这叫产钳,你是老接生的人了,应该看得出怎么用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