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5(1 / 1)
她这些年心里一直压着这样的心事。
李世民不说的事情,她难道一点也猜不到吗?不知道多少次,她梦见她的二郎杀了她的大郎,扑在她怀里痛哭请她原谅。醒来时她心口怦怦跳动,然后才想起来,在那个故事里她已经死了,她看不见这一切了。
没有人劝她的夫君,没有人安抚她的两个儿子,没有人拦住一个别去杀另一个,更没有人在一切尘埃落定后抱住剩下的那个宽慰,宽慰他:“不是你的错,是你父亲那个老狗犯糊涂!”。
这代替了旧事成为她新的噩梦,唯一庆幸的是她的二郎有天命在身,提前洞悉了后事,把主动权握在了自己手里。
窦夫人还以为不用自己出马了,没想到啊,她愚蠢的夫君没事还硬要挑点事出来。
她哭着哭着,带着泪仰起脸来,恶狠狠地质问:“你是不是为了自己的权位,连儿子也容不下!”
李渊心中一跳,矢口否认:“三郎病弱四郎不成器,我就只有大郎和二郎能倚靠,少一个我也舍不得啊。”
他搂住妻子再三保证,自己只是一时糊涂,等二郎回来他就立世子,也不会让大郎去长安了。换个宗室,就李神通吧。
天地作证,李渊确实觉得自己说的是真心话,庶子李智云根本没进入考虑范围,大郎是他心头肉,二郎也是他的掌心宝,说不偏不倚有点亏心,但他也真没想让哪个儿子出事。
也许他心底里确实有被二儿子压过的不甘心,但那是一种权力的本能,他自己是不会承认的,也并不认为自己有这样的心思。
窦夫人姑且信之,心里恨恨的想,迟早要从二郎那里问出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稍稍平息一会后,她对刚才李渊的决定提出了异议:“前朝之事,我不该插嘴,不过你既然要让二郎做世子,由谁镇守长安,是不是应该与二郎商量?”
李渊做出放弃长子的决定后,那股心气也泄了,此刻颇有些无欲无求的态度,点头道:“也好,问问二郎。”
但这份无欲无求的清净心态在李世民电报回复的第一秒就破功了。
“三娘?怎么能让三娘镇守!”
他是让李玉华带兵,没收回兵权呢,但这只是暂时的,就算他让女儿防守一些关隘,也不代表他认为女儿可以作为他的代表坐镇长安,镇压整个关中啊!
不等他回电,李世民大概知道他会反对,已经继续发了电报回来。
其中说他阿姊的少,说李神通不行之处一二三四五六七甚多,还特意让父亲看完烧了别让叔父知道了伤心。看得李渊眉头直跳,对这个堂弟不免也怀疑了起来——不得不说,他现在也承认二儿子看人的眼光不错,身边那些人都不知道从哪挖出来的,连从族中要去的几个晚辈也显出了出众之处。
现在李世民说李神通不行,李渊也就不太敢把关中托付给他了。
可是真给女儿?
再往下看,李世民也没有给他三姐打包票,只说三姐作为女儿更能代表唐王,军事能力至少也比叔父李神通强,他们一起拉队伍起兵的时候就是三姐为主,叔父为辅的。担心关中不稳的话,把瓦岗的人调过去给三姐帮忙就好,只提醒李渊不要让李密去关中独掌大权,此人是很晚才投了瓦岗的,有才华也有野心,能用但要注意点。
叔父也派过去,作为辅助没关系,三姐作为女子有的地方不方便出面,尤其是与关中那些贵族的来往,也可以让叔父出面。
但是军事上,还是听三姐的,不要让叔父作主。切记切记!
李世民可深刻记得呢,这位叔父是初唐从没打过胜仗的宗室名将——他简直无语,虽然叔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早先的行事颇见果断。
但是名将?就这?拿他初唐的名将拉出来比比看啊,丢不丢人呐!
李渊顿时磨牙,自以为看出来李世民的用心。
这小子!瓦岗旧将是他的嫡系,把他的嫡系调到长安,关中也是他的势力范围了,这是真要把为父我架空吗?
可不如此又要如何呢。
一旦放弃长子,李渊实际上就只有一个选择了。李元吉?他是挺溺爱四郎的,但是四郎啥样他能不知道么,平庸就罢了关键是暴戾啊!救了他小命的乳母都差点勒死,被窦夫人及时救下来才得生的。要不是亲生的他都嫌弃。这个鬼样子怎么可能是托付天下的人选。
李智云?他想都没想过。他又不是没有嫡子,四个呢!还有个这么出息的李世民,他抽风了才放弃二郎选庶子。就算不愿意儿子的势力超过他,将来他只能做个有名无实的皇帝,选择扶一个儿子跟二郎斗,他也只会在嫡子里选。
夫人提醒了他,他其实一直在侥幸。
侥幸地想二郎一直是个开朗的孩子,对大哥也很尊重,不会闹到失控的地步。
侥幸地想他能控制住一切,大郎实在扶不起来,那就让二郎上位,也没什么,反正都是他儿子。
但是夫人给他泼了盆冷水。
那是皇位,天下只有一个的位置,不是他的唐国公爵位。二郎不会跟大哥争爵位,本事越大越不会,因为他自信能为自己挣到足够的功劳,不需要祖上的荫庇。
但是皇位没有第二个,他再有本事,立下再多的功劳,不把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拉下来,他就做不了皇帝。
偏偏他们李氏将要占住的这个皇位,就得属二郎功大。
凭心而论,换地而处,李渊觉得就叫他来,他也不能甘心。
他又怎么敢赌二郎会愿意退让的。
要想扶大郎上位,只有他出手,把二郎往死里逼才行。不然就算二郎真的退让,在他活着的时候按兵不动,他一死,恐怕就是兄弟相争的时候了。大郎能是二郎的对手?
但凡他没有把二郎的势力削尽了,这就不可能!
话说回来,李渊自省的时候认真想了想,他能不能把二郎的势力削尽了呢?
冷汗就一下子出来了。大概也许可能应该是不能的。
只能凭着做父亲的身份,硬削。削到什么程度,他这个次子能忍受到什么程度?李渊也把不准,李世民这些年多在庄园,又外任做官,李渊已经不敢确定他到底养成个什么性子了。
会不会在忍到一定限度时悍然出手,像他用兵一样迅捷冷静地连自己这个父亲都逼退,彻底掀桌,李渊是真的不敢下断语。
最关键的是,二郎是自己攒下的基业起兵造反的,他的部下和军队,李渊是真的调不动。他也明白,他没起事的话,二郎自己都能成事,他这边打个霍邑都费劲,差点不能在长安会合。
罢了,难道他当了皇帝,还要跟自己出色的继承人斗智斗勇?想想就很有病,李渊一点也不想当晚年的汉武帝,培养多年的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