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 2)

加入书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那个时候,父亲所在的新四军部队,是一线战斗部队。他们吃不好穿不暖睡不踏实,不得已吃过蚯蚓野菜等,穿的衣服也是补丁加补丁。日本人经常偷袭,他们经常与日本军队作战,部队总是有人员伤亡。由于这支新四军部队处境危险,物质生活艰苦又缺医少药,不少战友脱离了部队,逃回家乡。

我儿时的一个星期天,一位穿着又脏又破的农民,找到了我南京扬公井的家。他说曾是父亲的新四军战友,家人都不相信,不让他进院子。那时父亲周末几乎都是在省政府加班,因此一直到父亲与这个人通上电话后,要求家人给他做卫生做饭吃,才相信这个浑身虱子脏兮兮的战友。

那时老家来人,进家门前第一件事情,就是脱掉穿在身上的全部衣服,放入一口大锅由保姆拿去煮,防止虱子跳蚤传播。这个前战友换好衣服后,家人领他去厨房吃饭。根本不需要炒菜做饭,饥饿让人失去了尊严,当他看到家里的剩米饭和猪油,一下子就扑了上去。他实在太饿了,厨房里的半锅米饭和一罐子猪油,片刻功夫就吃的一光二净。

1959年至1962年,中国大饥荒,农村缺衣少食,这位前战友一家人处于饥寒交迫。因为没钱坐车,他是步行几百里,靠着乞讨来到南京的,希望能得到昔日战友的帮助。他是父亲的新四军战友,父亲参军的时候,认识没有多久,这位老战士,实在不能再忍受军中的生活艰苦与频繁战斗,就以养伤为名,脱离新四军回家了。

父亲新四军艰苦的日子,持续到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后,父亲所在新四军部队,分为了两拨,一拨去东北一拨去山东。张琳军长在去东北野战军的那拨,父亲在去山东野战军的这拨。张琳战友情深,去东北出发前,半夜骑马来到父亲驻地,把熟睡的父亲喊出来。张琳对身为连指导员的父亲,许以营教导员职务,要父亲只身跟他走。父亲由于各种顾虑,且舍不得远离家乡,思考再三没有答应。

之后,父亲随部队先后转移到山东鲁南和胶东半岛,并入山东野战军。在部队集结之后,条件好了起来,能吃饱饭了,有了暖和的冬衣,也能睡安稳觉了。后来山东野战军并入华东野战军,这样,张琳军长和父亲就分属不同的两大野战军了。华东野战军张霖之纵队政委后来的国家煤炭工业部部长彭冲师政治部主任后来的江苏省省委书记等人,都是父亲这个时期的上级领导。有一年,父亲的哥们张琳军长来到我家,酒后谈起艰难岁月,回忆起战Si的战友,动情之处流下了眼泪。

父亲经过几年枪林弹雨,在做外祖父的部下时,结识了母亲。父亲实现了祖父送他读书时的期望,不再做穷苦的农民。父亲也来到了南京,但他没有投奔自已的二伯,做一个会算账的店员,而是成为了江苏省政府的处级官员。父亲来自农村热Ai农民,一生中没有忘记农民的苦难,总想为家乡做点事,设法照顾儿时的伙伴。

五十年代,在江苏省人民政府,父亲这样有新四军背景,年轻有文化的业务官员,只要勤奋肯g就会得到重用。那时,处厅级官员的工资,是普通人的三四倍左右,除了正规渠道福利之外,官员没有其它收入。虽然偶然有一些活动,安排在宾馆或交际处聚餐,次数很少,绝大多数时候不能带孩子参加。父亲会偷偷地,把自己那份好吃的省下来,带回家分给孩子们吃。

当时的幼儿园,省政府机关g部的子nV都可以入托,是特殊背景下的官员福利,也是一种特权。在那样的年月,孩子们在幼儿园有“r0U饭”吃,那是一种用r0U丝炒的米饭,也是我去幼儿园的动力之一。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高辣小说网https://www.gaola.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