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四次战役(6)汉江的最强防御2 血岭上的英雄儿女(2 / 2)
这位曾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麾下担任参谋长的基恩少将,被美军陆军参谋长劳顿·柯林斯誉为“忠诚可靠、不屈不挠、性格稳健”。在与志愿军的交战中,他遭遇过惨重的失败,麾下美军黑人团全体投降,最终导致第25师不得不撤回后方进行整顿。
修理山虽然是通往汉城(永登浦)和仁川两条道路的咽喉要地,但由于志愿军重型火力不足,且弹药极度匮乏,实际上很难通过火力有效控制这些公路。
基恩的作战参谋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放弃攻占修理山,利用坦克装甲部队沿着国道和砂石路,向志愿军防御纵深实施突袭。从修理山北侧到永登浦仅有约20公里,从南侧到仁川也不到40公里,且这两条道路路况良好。志愿军的反坦克火力相当薄弱,若坦克部队敢于一搏,不到半天时间便可抵达汉江南岸。
这一提议实际上是直接借鉴了德军的装甲突击战术和苏军的大纵深进攻理论。在第二次战役中,美军第2师在三所里和龙源里成功突围,东线的德赖斯代尔支队反向突入下碣隅里,这些都表明志愿军无法阻止坦克部队沿着公路线进行坚决突破。
志愿军50军在战后总结中也坦率承认:
“美军坦克在炮兵的配合下,靠近我前沿阵地射击,专门摧毁我前沿步兵的工事。”
“战斗中,敌军少量坦克经常与步兵协同进行侦察,有时一两辆坦克甚至深入我方阵地内部,或绕到我方侧翼侦察,直到黄昏才撤回。”
“总的来说,在我方缺乏足够的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敌军坦克的行动显得非常大胆和肆无忌惮,常常毫无掩饰地在我方阵地前活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