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四次战役(12)发起撕裂者行动(1 / 2)
“撕裂者行动”是“屠夫行动”的进一步延续与发展,作为美军自1951年1月15日展开“猎犬行动”以来发起的攻势系列中的第5次行动。
这一行动仍然是李奇微精心设计的,其基本思路与之前几次行动相似,主要目标依旧是“打破共产党军队的平衡并使其遭受最大程度的损失”。不过,这一次李奇微在原有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夺取地面目标的任务。
在汉城附近对中朝军队展开侧翼包围,迫使其退至临津江以北,并将战线推进至接近三八线。
“撕裂者行动”计划于3月1日实施,其部署为:首先从中线发动进攻,随后向西侧展开突袭,目标是夺回汉城。李奇微的判断是,中国军队的主力依然集中在中线;一旦在此处取得突破,就可以撕裂中朝军队在接合部的防线,从而为战役上的分割创造决定性条件。
这次攻势被命名为“撕裂者”,正是因为反映了李奇微的这一战略意图。李奇微为“撕裂者行动”设定的目标线称为“爱达荷线”。该线自汉城以东8英里(约12.8公里)的汉江起点向东北延伸至春川附近,然后转向东南直达海岸。
从地图上看,这条线在汉城以东勾勒出一个宽阔的凸起,中央位置是洪川和春川这两个重要关口,仿佛一枚巨大的楔子,深深插入志愿军和人民军的整个防线中部,北向直指三八线,西向则对汉城形成侧后方的威胁。
根据李奇微的排序,“撕裂者行动”首要目标是消灭中朝军队的有生力量,其次则是对汉城进行迂回作战,最终夺回该城市。
与麦克阿瑟相比,李奇微对汉城的重视程度要低得多。自美军发起反攻以来,麦克阿瑟始终渴望重新占领汉城,而李奇微则更专注于“以最小的代价给敌人造成最大的损失”,因此收复汉城只是他的次要目标。
李奇微的观点是,即便要收复汉城,也应尽量避免正面进攻,建议采取“从东侧发动侧翼攻击,或者仅仅制造一种威胁态势,迫使敌军主动撤离该地区”。
正如李奇微所言,要将“一把匕首插入敌人的心脏,准确地说,就是直指敌方司令的头部”,这样一来,就能迫使他们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在我方控制了制高点的极为不利情况下发动进攻,要么放弃南朝鲜的首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