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五次战役(3)雪马里围歼英精锐(1 / 2)
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在三八线附近全面打响。
战役一开始就遇到了情况,平壤东边,志愿军最重要的后勤储备所三登即被炸,损失粮食300万吨以上。我军火力薄弱,后勤跟不上,又毫无制空权,在西线难讨到便宜。
志司调整部署,志愿军西线作战由王近山指挥的第3兵团(包括第12军、第15军和第60军)正面发起突击,将东西线敌人分开;宋时轮指挥的第9兵团(下辖第20军、第26军、第27军以及13兵团中伤亡较少的第39军和第40军)从左翼进攻,以空前猛烈的炮火猛轰南韩军防线。杨得志指挥的第19兵团(包括第63军、第64军和第65军)从右翼展开突击,吸住美军主力。
同时,人民军第1、第3、第5军团在两翼实施包抄,进行战役迂回。
在这次战役中,负责左翼出兵任务的第9兵团,共编有5个军,是所有兵团中兵力最雄厚的一个。第39军正面迎战的是美军的第1陆战师,紧随其后的是美军的第1骑兵师,这两支部队都是美军的王牌,因此敌情顾虑也比较大。
战役初期,第26军和第39军仍然侧重于两翼防守,只有居中的第27军、第20军和第40军承担进攻任务,正面从葛岘洞到将军山,战线宽约15公里。宋时轮后来分析,按照通常的作战原则,在如此狭窄的战线上应该只使用3个师,但当时却部署了6个师,主要是因为担心一线突击兵力不足。
因此,决定由第20军和第40军并肩突入,突破后向两侧扩展,彼此形成互相依托的态势;同时,第27军负责向永平方向阻击,防止美军第25师增援,确保第20军的翼侧安全,实际上起到了钳制作用。由此,第9兵团的攻击部署形成了“以第20、第40军为主攻,第27军钳制”的配置。
4月22日傍晚,全线反攻正式打响。
第40军的两个一梯队师作为战役突破口的部队,于16时至18时之间发动了攻击。
4月23日,第40军继续推进攻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