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首次多兵种协同(1 / 2)

加入书签

为了防止美军趁势北上进攻,志司于6日命令左翼的第42军以晓月山为核心构建稳固的防御体系,设置多重侧射与交叉火力,力求在我方坚固阵地前突然重创敌军。

同时,命令第42军与第47军密切配合作战,如敌军向天德山以西推进,第42军应组织炮火侧面打击敌人;若敌军向晓月山发动进攻,第47军则应组织侧翼火力对敌实施打击。

志司还指示第19兵团:在敌军尚未脱离其阵地及炮火支援的情况下,不应发动大规模反击;待敌方被削弱并陷入疲惫后,再进行较大规模的反击。

具体行动由杨得志和李志民统一安排部署。

志司最后特别强调:“现42军、47军及64军必须竭尽全力坚守阵地,大量歼灭敌军,为今后实施更大规模的反击创造有利条件。”

美军占领天德山后,进攻的方向并未朝北推进,而是转向了天德山西侧、南侧以及驿谷川东南的各个高地。

10日,第140师奉命重新投入前线,接替第139师防守以345.6高地为中心的驿谷川东南阵地。黎原回忆,这一阵地很快就成为了第47军防御方向上与敌军争夺最为激烈的核心,战斗的残酷程度,甚至超越了“血染岭”和“断肠岭”。

“血染岭”和“断肠岭”位于海拔接近千米的高山上,美军的坦克和火炮由于地形的限制,无法进入阵地前线,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军的火力。

而345.6高地则交通便利。

美军能够同时部署超过20个重炮群,第1骑兵师的战斗力远超当初进攻“血染岭”和“断肠岭”的美韩军部队,且其攻势持续时间更久,付出的伤亡代价也更加惨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