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电台的人们(1 / 2)
孙公明,有科举功名在身,乡里乡外都被敬称一句秀才。战时投笔从戎,官至少校营长;战后复员,成为苏家集团的一份子。
像他这样的人,在集团数十万职工中可不在少数。
如同钢铁厂的起家员工一样,汉津后备第三师的弟兄以建设军团的名义,成建制塞到苏家手底下的情形没有再发生过。
但是愿意复员,又没去处的官士兵,朝廷会很热心地为他们推荐几个去处。来者不拒的荆州苏家是最受朝廷与复员的官士兵欢迎的。
只不过大战结束,所有人的第一想法都是回到故乡,参与重建。不计较酬劳多寡,也不在乎是否劳累。只要有口饭吃,重建家园肯定排在第一位。
这也是为什么苏家集团的职工数量,也不过在数十万,而没到上百万之巨。其中军职复员者也只占半数不到。
并不是荆州从军的人不多,更不是回来的人愿意加入苏家集团的人太少。而是能活着回来的,就剩下这些了。这还不都是四肢健全的青壮……
至于那些在外地混到真的连口饭都有问题的人,也才有可能离乡背井来到荆州,受庇于苏家集团之下。这样的人放诸大金全境,真的不多。
不论来自哪里,甚至不问出身经历,苏家老爷与林文理都愿照顾。当然,吃白食是不可能的。但总能找到一门合适的工作,让人可以自食其力,并有尊严地活下去。
这里头,军官出身的人是最受欢迎的。毕竟这年头的军队,可不是什么人随随便便都能干上军官的。这类人能不能打尚在其次,但肯定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否则也管不了手底下那么多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