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241章:深秀之恨(1 / 2)
“爱卿应该让朕看到你等的诚意。”赵滋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吕端就知道无法再拒绝了,除非他自己真的请辞让贤。
但是,在这样看似和平实则危机四伏的朝廷之下,无论是身为人臣的操守,还是作为政客的野心,吕端都不甘心在自己五十多岁的时候就这样淡出政坛。所以他只能问:“官家的意思,是永国殿下去定州,总管军政。”
赵滋似乎累了,站起来舒了舒身子,在阳光下一身皂色衮袍的他格外有朝气,他道:“是,但朕也知道,邦媛接受韩华确实规矩不合,所以虽然晋封,也不会过度,她只领静塞军,定州军节度使朕相让代国公潘美接任,另外,此次北伐,元帅曹彬有功无过,总揽全局,可见熟知兵务,兼顾民情,朕准备加封他为枢密使,为西府相公。”
听了这话,别人还好。在李昉退休之后,一直想进步的枢密院同知李至不免神色一黯。但吕端这点格局还是有的,道:“曹公素来清正廉洁,有勇有谋。这个任命臣无异议。只是潘将军去定州,和殿下谁主谁次呢?”
赵滋一笑,道:“潘美是个聪明人,知道应该怎么做,邦媛也不会让这位老将没有面子的。说到底,朕和相公都需要一个安稳的边境,不会再有那么多辽人间谍了,不是吗?”
吕端无语,而赵滋又对李沆说,“李卿素来有贤名,但朕想说,做个清官容易,做个好官却很难。因为名声这个东西,只要你不贪财好说话自然是有的,但东南之地本就是大宋通过武力征服而来。想要使得国富民强,却不得不利用这些土地。而东南之民也是大宋子民,李卿,朕愿意放下自幼的戒心信你一次,你可敢于任事?”
皇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李沆别管是不是真的信了,都得立马跪下感激涕零,表示自己一定尽心竭力。赵滋又道:“楚地多巫,殉国的王经略(王嗣宗,追赠使相)有相关记录,吴越,南唐的旧臣若有能用的,也可以适当提拔一二。”
这下李沆也好吕端也好,乃至稍微有点羡慕嫉妒的王旦也好,都真信赵滋的诚意了。
李沆正色道:“臣一定不辱使命,今天就回去整理资料,在晚稻抢种前一定到位。”
赵滋点头,看来这位也不是只知道一位追求名声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