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身白月光转正了 第141节(1 / 2)

加入书签

('原本是想着这次巴蜀旱灾之中,她也算不大不小立了个功劳,回到京城后总不会像之前那么狼狈。可没想到齐宣竟然带她回了家乡。

虽然她表现得一直都很开心,但要说心里一点不犯嘀咕是不可能的。

只是,她不想逼他什么,如果他自己觉得累了,顶不住皇帝和太后的压力,那她绝对不会纠缠。不管怎么说,自她遇到他开始,他就没亏待过她,如果就这样结束,也算是好聚好散。

“姑娘想什么呢,很晚了,睡吧。”韵秋在旁边出声提醒。

“嗯,王爷今天宿在哪里?”

“在上次的客栈。”

“知道了。”她是声音有些失落,任由韵秋给她卸了钗环,闷闷地上了床。

韵秋看出她心里所想,却没有出声,只是笑笑,将油灯吹熄。

第二天一早,怀安的百姓就看到一个奇景,有一只奇怪的队伍走在街上。

说奇怪是因为,这队伍里的人要么是武将官服,要么就是全副武装的兵丁。

可是手里拿的东西却不是刀剑,而是大雁和一只只红色的喜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领头的那个身着墨绿色的护卫统领官服,面容肃穆,正是严陵。

他的身后跟着刘胜和小七,同样身着护卫官服,各自拿着一只大雁。身后还有十八个黑骑护卫,个个孔武有力,虽然没有骑马,但也是威风凛凛,手里捧着大红的喜盒。

这是提亲?

于是,在昨天刚刚看了元家一门三举人的热闹后,众人又跟着这些人去了元家。

这一次元家可就事先没得到通知了,元清翰来开门时看对严陵的装扮还愣了一下,第一反应是杨铭的什么人前来报复了。

直到他看到那两只大雁,才算反应过来,脸上露出抑制不住的喜意,“诸位里面请。”

不多时元晋安等人赶来,看到正厅里的阵仗也是愣了一下。

严陵上前一步,抱拳拱手,“元先生,在下颖王府护卫统领严陵,今日登门乃是代表我家王爷,前来向贵府提亲。”

第129章信

“提亲?”元晋安想到昨天晚上女儿的异样,半点惊喜没有,反而是冷哼了一声坐在主位上,不发一语。

严陵一愣,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这与他想象的情景完全不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元先生,”他再次抱拳,“我家王爷的确是真心实意派我来提亲,您若有什么要求,可以尽管提。”

“泗水河畔,我曾与王爷曾经有过约定,我元家的女儿虽然不是什么高门贵女,但一不做妾,二要迎娶,必须是三书六礼,明媒正娶,少一项都不行。”

严陵觉得这没错啊,自己来不就是但媒人来了么?“王爷派我上门,就是正式前来求娶,不知元先生的意思是……”

“那我且问你,我女儿去了趟京城,可受皇帝、太后欢迎?明媒正娶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可有长辈的同意?”

“这……”严陵一时语塞,京城的事他也是知道的,太后是允了,但允的是侧妃。这也使得颖王一气之下,直接将人带出京城。

看到严陵迟疑,元晋安心想果然如此,不由怒气更盛,“没有父母之命,他就贸然来提亲。就算我今日同意,日后瑾汐与他进京,又该如何面对太后?京城之人又该如何议论我的女儿?”

这一番话把严陵问的哑口无言,虽然京城那边传来的消息是太后说不再过问,可是这样的话,并不适合作为提亲时的说辞。

思来想去,他还是说道:“元先生误会了,王爷既然派我等前来提亲,自然是已经得了京城的准允。”

“哦?”元晋安的声音里透着浓浓的不信任,“既如此,那为何又将瑾汐带出京城,回到怀安?刚到京城就离开,可不像是同意了的样子。”

“这……”严陵这下犯了难,用尽全力在想怎么才能把这件事给圆过去。

“回到怀安是为了能在元姑娘的家乡向元先生提亲,而且姑娘在外漂泊十年,如今终于归家,怎么也要在家乡过个年,然后再回京城。另外,王爷这么做,也有想让元姑娘风风光光入京的意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对,”严陵赶紧附和,“这一次姑娘在巴蜀旱灾之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我们王爷已经为她请旨嘉奖。还有……”他向身后招了招手,立刻就有一个黑骑走上前来,喜盒打开,现出一对玉璧。

“此为同心璧,两块玉璧互为阴阳,相辅相成。此玉璧乃是王爷加冠那年,太后命宫中能工巧匠打造,预备给未来的颖王妃做聘礼。有此玉璧在,先生足可安心。”

虽然真实情况是齐宣自己带出来的,但严陵现在已经顾不了那么许多,今天他可是代表自己的主子来提亲,要是没提成……

别的不说,光是平越嘲笑他的眼神他就受不了。

听到这些话,元晋安脸色缓和了许多。其实他也知道,自己是不可能拒绝的,只是想在答应之前,为女儿在多争取一些。还是那句话,他们元家虽然不是高门大户,但他的女儿也不能随意地被人欺负。

如今对方已经好话说尽,又拿出了信物,尽管仍有疑问,但也正好借坡下驴,先应下此事。

“既如此,此事元家就应下了。不知颖王殿下殿下何时有空,老夫想与他面谈一番。”

听到这儿,严陵终于是松了一口气,“先生所言极是,王爷自该登门拜访。吾等回去后即刻禀报王爷,告辞。”

严陵等人一走,元家的其余人就兴奋地走了进来。金氏看着地上的一十八个喜盒双眼放光,“真是十八个喜盒啊,这可是提亲时最隆重的礼节了,他大伯,瑾汐真的要成颖王妃了?”

“你瞎高兴什么,咱们这样的出身,哪里够得上当王妃?瑾汐要是真嫁过去了,还不定怎么被京城里的人看不起。要依我看,宁可找个本地的举子嫁了,也好过当什么劳什子的王妃?京城那么远,万一受人欺负,连个撑腰的人都没有。”

元晋平的话虽然冲,但却是话糙理不糙,说得元晋安不由叹了口气,若是可以他何尝不想怎么安排女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金氏听到那声叹息,狠狠地白了自己夫君一眼,“按你这么说,颖王来提亲还是祸事了不成?”

“这女人在夫家,要想立得住脚,娘家一方面,自己也是一方面。尊重和地位都是自己挣来的,自己要是立不住,娘家再有势力也要被夫家人看不起。”

“再说,瑾汐本就不是个懦弱的,当年大水时她才多大?九岁的小姑娘,却经历了九死一生,才走到现在,哪里是会任人欺负的?就说咱们在牢里时,不就是瑾汐去求的常县令,才让咱们安安全全地出来了?”

“后来,她一个姑娘家独自面对杨铭,结果又如何?”

“有这样的经历、手段、胆识,还有颖王的宠爱,就算是独自入京又怕什么?再说,谁说没人给她撑腰了,清舒清敏如今都中了举人,三年后就都是进士,等日后做了大官,不就能给瑾汐撑腰了?”

金氏这话说得掷地有声,虽然后面有些夸大,但在元晋安听来却是无比的欣慰。

“弟妹说得对,咱们也别乱担心了,都高兴点,再怎么说也是好事。”

“就是。”金氏脸上露出笑容,“说起来,瑾汐人呢,这就害羞上了?”

“好像一直在屋里就没出来过。”清敏一边研究那对摆出来的玉璧,一边说道。

“该不会是生病了吧?文秀,走,咱们去看看。”

此时的元瑾汐的确是在屋里,也的确是生病了,只不过生的是花痴病而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整整一个早上她都抱着一封信在那里傻乐。

韵秋喊了几次也不管用,干脆不再理她,给她梳洗打扮妥当之后,就随她去了。

元瑾汐也乐得无人理她,尽情地享受这份迟到了好几个月的喜悦。

尽管已经能把整封信背诵下来,但是她还是时不时地掏出来看一遍,每看一次就傻乐一次,因为信里的齐宣实在太可爱了。

除了开头那句“瑾汐吾爱”之外,信里的齐宣完全不向他平时表现出来的那样冷静、镇定,反而像是隔壁家的淘气孩子。

比如他竟然会给人起外号。

“我绝对没有把你当婢女,绝对没有,我那么说只是为了迷惑那个康大头,对,从此以后我就叫他康大头了。他的鼻子太灵了,我总担心他想皇兄告密。当然这绝对不是说你见不得人,只是我想自己告诉皇兄,这么重要的事,怎么能让别人说呢,对不对?”

再比如,他其实是个极度不稳重的人。

“你不要生气,等这次事了了,我带你在各处好好地玩玩。江州、京城咱都逛上一圈,让所有人都知道你,让所有人都知道一直不肯大婚的颖王要有颖王妃了。”

“逛完京城,咱们就去逛皇宫。虽然那里没什么看的,但怎么也要去见识一下嘛。除了龙椅不能坐之外,你就是想试试皇后的凤冠我也能给你弄来。唉,那个也还是算了,要是我皇嫂在,她肯定能借给你。现在她不再了,我皇兄肯定不乐意。我还是让人专门给你做一顶好了,绝对独一无二。”

每次看到这儿,元瑾汐都忍不住想笑,她不自觉地想到自己指着龙椅非要去坐,然后齐宣一脸紧张又一脸为难的样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现实是第一次进宫并不愉快,但想到他曾经这样憧憬这两个人的未来,元瑾汐还是忍不住嘴角上扬。

另一边,齐宣在客栈里得知元晋安要见他后,居然有那么一点点地怂了。

虽然严陵给他圆了过去,但毕竟密旨里说的是,太后不再过问此事。单凭这个,肯定不能让元晋安满意。

唉,他这个皇侄也是死心眼,都知道替他说好话向他表功了,怎么就不知道写得夸张一点,说一句太后同意了呢?

“严陵,京城那边的人什么时候能到?”

“他们在一月前就已经出发,一路不停的话,这几日就该到了。四海已经是行路的好手,王爷不必担心。”

嗯,齐宣点点头,“再等三天,等他们来了,我再登门。”

其实他原本不该这么急着提亲的,等到四海他们到了更妥当一些。

可是昨天回到客栈时,他在马车里听到有人在路边讨论,说元家出了两个举人,那个元家长女也跟着水涨船高,用不了几天肯定就会有人前去提亲。

虽然他能肯定,不管什么人去亲,元晋安都不会答应,但一想到有人要对元瑾汐动心思,他就莫名的不舒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元瑾汐可是他费劲千辛万苦才找到的人,别人就算只是想想,也绝对不行!

也因此,齐宣在第二天一早,就直接让严陵上门提亲了。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等待,但是没等来四海,元晋康却是先一步来到客栈,带来了一份地契。

“颖王殿下,宅子买到了,三进的院落,虽然不大,但很是精致。这宅子原本是杨铭的私宅,在他占了我们元家的祖宅后,就空置了。后来他们家出了事,这宅子也就充了公。”

“常县令曾经命人拍卖,草民为了给族兄弟出气,就自愿拍下。这是当时和官府的交易文凭。前天得知王爷有意要买宅子,草民思来想去,就觉得这个最合适。离元家祖宅不远,又处处精致。草民知道王爷清廉,在外从来不收银子,也不收东西。因此,这宅子就平价转给您,您看如何?”

要说一开始,齐宣对于元晋康是真没什么好感,但是几次接触下来之后,却有觉得这个人虽然极力结交权贵,但又不是那种十足十的媚上之人。

比如他冒着得罪杨铭的风险收留元清舒,又比如买下杨铭的宅子,只为出气。可以说他市侩,但市侩之中又带着一丝血性和善良。

至于平价转宅子就更妙了,说是人情吧但没那么贵重,说不是人情吧,确实有承了他的好处,此人堪称拿捏人心的大师。

不过齐宣也不会白白占他的便宜,“平价不必了,你愿意转手已经是情分,本王多给你一成银子,也算不枉你辛苦一场。”

元晋康听得心花怒放,“一切都听王爷吩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朝王爷跟他“情分”二字,已经足够了。

那宅子早已被元晋康命人收拾妥当,齐宣在外面是本也不甚讲究,收拾了一下就搬了进去。

三天后,四海终于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怀安城。

一同来的,还有皇帝的宣旨队伍。

齐宣迅速地看了一眼圣旨,这才一颗心放回了肚子里,大手一挥,“去元宅。”

作者有话说:

齐宣:人不中二枉少年。

第130章圣旨

“元家乃忠勇仁信之家,虽三代不能科举,然不坠青云之志,不负祖先之盛名,箪食瓢饮之中不改其行,是为耕读之家的典范。”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坐着看http://m.zuozhekan1.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另有长房之女元瑾汐,于巴蜀旱灾之中未雨绸缪,防范蝗灾于未然,于国于民皆为大善。特奖银千两、绢百匹,经典书籍百本,全家免除税赋徭役,家中子弟可免试进入县学。钦此。”

“草民、民女谢陛下隆恩。”在元家的正门口,元晋安带着女儿拜谢接旨。

“元先生,恭喜。”这一次前来宣旨的是宫中的太监,名叫李书来,也是深得皇帝信任之人。元晋安虽不认识,但也知道能外派出来宣旨的,都是宫中有来头的人物。因此恭恭敬敬地道谢,将圣旨交给女儿之后,邀请他入院小坐。

“多谢元先生美意,只是咱家身上还有其他公务,不便久留,告辞。”

“既如此,恭送公公。”

李书来走到齐宣面前,“颖王殿下,陛下还有密旨给您。”

齐宣点点头,走过去与元晋安客套了两句,又看了看元瑾汐所在的方向,给了她一个既得意又邀功的眼神,这才和李书来去往自己刚买来的小院。

此处已经被他改名为晴园,取雨过天晴之意,这样日后元瑾汐带人归来省亲时,也不至于无处可住。

李书来一路走得虽然小心翼翼,但也是时不时打量着院子里的景色,脸上看不出表情。

齐宣心里无奈,似乎自己皇兄派出来的人,个个如此,永远都是暗暗打量,不发一语。

一直走到书房,命严陵、平越守住四周后,李书来才从怀里拿出皇帝的密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齐宣接过,脸上不由肃穆了几分。因为这封密旨竟然是用竹筒装的,两头封有火漆,是最高级别的保密措施。

这是京中又出了什么事?

赶紧仔细检查封口,看到没有任何破损后,才小心翼翼地打开,避开李书来,查看内容。

纸上的字不多,只有寥寥几句话。

“你小子长能耐了是吧?带人私奔,还拒不回京。别以为这次事情办得好我就不敢收拾你,限你一个月时间回京,不然我下次就让你去驻守边疆,不守上三年别想会来。至于元家姑娘么……朕会为她找个好人家的。”

齐宣看得哭笑不得,怪不得要用这么高级的保密形式,感情他皇兄想骂人了。

此时,一直以来严肃示人的习惯发挥了作用。只见他面容严肃地把密信放会竹筒,又将竹筒放入袖口,一副京中真有什么大事发生的样子道:“你今晚好好休息,明天一早本王与你一起出发回京。”

“是,谨遵王爷吩咐。”李书来恭敬行礼。

却说这边元家这边已是热闹至极,周围的街坊邻里早就得了消息,全都赶过来,堵在元家的巷子口,看着人一箱一箱地往元家抬东西。

“乖乖,这王爷就是阔气。这还没下聘礼呢吧,就送了这么东西,这要是下了聘礼,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你懂什么,这当中有一部分是皇帝的赏赐,另外一部分才是王爷送的,说是特意从京城运来,供元家那位二姑娘使用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元家这次真是发达了。不但有皇帝亲自下旨嘉奖,还出了一个王妃。哦还出了两个举人,日后若是中了进士,肯定要入京为官了。”

“京官算什么,外放成为一方大员才叫威风。想想那个夏兴昌在整个江州有多威风。不过元家家风好,肯定不会出这样的官就是了。”

人群里的元晋康听着众人的议论,不由有些呆住。一向从不拿自己当外人的他,第一次在元宅面前迟疑了起来。

自古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虽然他儿子中了举,但有他这样一个经商的爹,日后就算中了进士,想要补位做官也是难上加难。

而同为元家的清舒、清敏却是不同,有了皇帝的嘉奖,只要空缺,肯定就会让他们补位。

可以相见的,两家的差距在此刻已经拉开了。

“他族叔,怎么在门口站着,赶紧进来啊。屋里清舒清敏正嚷嚷这要做衣服呢,让你家清玉也去,看看有没有喜欢的。虽然他不缺衣服穿,但再怎么也是御赐的,做一套沾沾喜气不是。”

“我看你这半年有胖了,正好也做一套。”

“还有,他大伯说那些书虽不是什么……哦对,虽不是孤本,但也是珍本。你家清玉要是喜欢的,就抄回去。一个人抄不完,就让清舒清敏一起抄。”

“眼看着离年底也不远了,你要是不嫌弃,今年一起过年怎么样?”金氏的嗓门一如既往地高,声音里透着十足十的热情。

元晋康心里一暖,知道自己之前的担心多余了,大声道:“好啊,往年都是各过各的,今年喜事一件接着一件,正好一起热闹热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元瑾汐此时也在后院忙活,正跟元晋安一起,在祠堂边上收拾出一间屋子,布置了一个供桌,将圣旨供奉起来。

回到主院时,就看到四海已经在许文秀的指挥下,把京中的东西送进来摆好。其中就有那个她一眼相中,齐宣送她的第一份礼物——红漆妆奁。

元瑾汐刹那间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想到她在齐宣的后院第一次看到小七给她送进来时,心里还是一阵忐忑,即使收下后,也不敢再其他人面前谈论,生怕惹来嫉妒和不必要的麻烦。

当时甚至还害怕齐宣是要将她收房,没事就在心里琢磨怎么能快点出府。

如今再看,她才意识到,齐宣对她的好,远比她意识到的要早。

难道说那个时候,他就想到了今天?不可能吧。

“元姑娘。”四海上前,抱拳行礼。

“四海大哥,辛苦了。”元瑾汐很感谢齐宣这个随行总管,最初从京城出来时,他就对元晋安很是照顾,后来还让他管事,给他安排单间居住。

因此,即便后来脱了奴籍,她见到四海时,也是行半礼。如今也不例外。

“姑娘太客气了,如今可当不得您的礼了。”四海满脸笑容,“王爷已经下令,让我留在怀安过年,顺便打理晴园。等到过了新年,再随您一起进京。”

听到能在怀安过年,元瑾汐很是开心,一别十年,她都快忘了在家过年是什么感受了。只不过,她如果再怀安过年,也就意味着,齐宣将会独自返京,这一次,他们是真的要分开好一段时间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自从齐宣来提亲后,她就被父亲限制在来后院。除了刚刚接旨时看到齐宣之外,她竟然一次单独与他见面的机会都没有。

元晋安的理由也很有说服力,“既然对方已经提了亲,再见就不合适,得知道避嫌。”

好在即使如此,齐宣刚刚也是大门口,给了她一个独一无二的眼神。

“那今年除夕,四海大哥不妨过来与我们一起过年,一来人多热闹,二来也顺便感受下我们怀安的新年。”

“那感情好。东西送到就不打扰姑娘休息了,日后若有事,派人去晴园通知一声即可。”

“四海大哥慢走。”

——

元宅的书房里,齐宣正式地向元晋安行了礼,“见过岳父大人。”

元晋安不敢托大,待他行完礼后,赶紧起身道:“殿下客气了。”

“如今圣旨已下,先生可安心了些?”

想到今日里圣旨的内容,元晋安的确觉得满意。这分明是在想办法给整个元家和元瑾汐抬身价,目的么,自然是为了日后赐婚时显得不那么突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是这几天,他也从女儿那里得知了太后的态度,以及兰茉以前竟然是太后的掌事宫女的事情。有了这一层关系,太后就算原本同意,也难免要打几分折扣。

而且公允的说,太后许诺侧妃,称得上是确合情合理。只不过,他们也的确不能答应就是了。

如今太后看上去像是同意了,但他还是有些担心。

这婆婆要是不满儿媳妇,想要使手段刁难,可是有无数的招。

“颖王殿下,你也知道,老夫中年丧妻,只留下这么一个女儿,难免娇惯了些。没曾想她一到宫里,就顶撞了太后,每每想起此事,就让我忧心不已。”

“岳父大人不必但心,上一次是本王疏忽,让瑾汐独自一人面对母后。日后再进宫时,本王保证一定不让她离开本王的视线。不管母后有什么样的刁难,我都替她接下了。”齐宣信誓旦旦。

虽然这个保证还是不能完全消除元晋安的忧虑,但不论如何,最起码听着让人安心。

“还有,”齐宣又开口,“先生如果实在放心不下瑾汐,不如随她一同入京可好?我已经让人在王府附近物色合适的宅子。这样一来,瑾汐与您也可以随时见面。日后,要是小婿有哪里做得不对,你也可以随时来骂我不是?”

元晋安被他逗笑,但却有不得不承认,齐宣的这个说法很有诱惑力。本来,他并没有想过要随女儿进京的。一别十年,他这个长房长孙,对于祠堂,没有尽半分责任,一直想着日后要好好弥补。

但想到女儿独自一人在京城,他又万分不舍。当年他被困采石场,对女儿已经是疏于照顾,如今终于能和女儿一起过太平日子,他难道又要放弃么?

“既如此,就有劳颖王殿下了。”元晋安下定决心,祠堂虽然重要,但还有两个弟弟可以照顾。而他的女儿却只有他自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齐宣心里大定,“皇兄今日传来密信,要我即刻回京,待处理完京中事务恐怕就是将近年关。我朝规矩,年底不会赐婚嫁娶。因此,我会在复印开朝后,即刻请旨皇兄赐婚,最迟三月底,四月初,迎亲队伍必到。”

“好。那就静候颖王殿下的佳音了。”

“可否让我见见瑾汐?”

“去吧。”此时元晋安自然不会再拦,指明了通往后院的路。

这还是两人在提亲之后第一次单独见面,本来是有许多话要说,但一见面后,反而不知道说什么了。

“那个……”

“那个……”

两人同时开口,但又同时止住,对视一眼后全都笑了出来。

“来,给你看看这个。”齐宣说着话,把袖口中的那封皇帝的密信拿了出来,“记住,看完一不许对别人说;二,不许笑。”

“笑?”元瑾汐看着那个破了火漆的竹筒,光是看着这个样式,就知道是国家大事,她又怎么会笑。

但看完后,她不得不承认,她是真的忍不住。原来不只是齐宣在信里面与本人不符,就连皇帝也是一样的,不愧是亲兄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给你看这个,是想说我皇兄也是很好相处的人,绝不会为难你。我母后虽然刻板了些,但也是有大智慧的人,日后相处得久了,一定会喜欢上你的。我那位新晋皇嫂最近可是没少替你说好话。”

元瑾汐心里感动,“王爷不必担心,比这个更艰难的时候我都经历过,眼下真不算什么。更何况还有你在背后给我撑腰。”

“嗯,说得有理。”齐宣话锋一转,“你还管我叫王爷?”

“那不然呢,叫什么?”

“叫声夫君来听听?”齐宣一脸坏笑。

“王爷你还是想想怎么挨陛下的骂吧。”元瑾汐同样一脸坏笑,甚至还扬了扬手里的竹筒。

齐宣伸手刮了下她的鼻尖,“走了,再不走元先生该拿扫帚赶人了。明日我一早就会出发,你不必来送。”

话虽如此,但到了第二天早上出发时,遍寻不到元瑾汐的身影后,他还是有些犯嘀咕,“她不会真的就不来送了吧?”

可一直到出城,竟然真的没见到元瑾汐的身影。

齐宣闷闷地行了许久,不由暗自埋怨自己,早知道昨天就不那句话了。

这个时候小七忽然惊喜地喊了一声,“王爷,你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见路边的一座茶亭里,有一人笑意盈盈地看着他,不是元瑾汐又是谁?旁边则有一辆马车,车旁边站着的正是四海。

齐宣兴奋地从马车里跳下,几步走到近前,“怎么在这里等着?”

“此处叫十里亭,怀安人送人都会送到这里,王爷一早上出行有太多人相送,妾身就只好在此等候了。”

这还是元瑾汐第一次在他面前称“妾身”,齐宣明白这是回应昨天晚上的夫君之意,心里开心得不行,恨不得把人抱在怀里轻薄一番才好。

“王妃在家安心等候,本王去去就回。”齐宣意气风发地上马,直奔京城。

刚刚行至半路,就又接到京中消息,程雪瑶病入膏肓,要求见齐宣一面。

齐宣沉吟半响,“进城前,先去趟济慈观。”

第131章摊牌

经过半个月的急行军,齐宣到达济慈观时,已经是十一月初。出发时在江州还能看到绿叶,等到来北地时,树叶早已经掉光,只留灰突突的树干,透着无尽的萧瑟。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坐着看http://m.zuozhekan1.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气温渐低,又临近年关,京中的夫人、姑娘都要筹备过年的事宜,济慈观也就因此冷清了下来。

不过与往年不同,今年要格外萧条一些,因为观里住着一位“祈安仙姑”。

虽然名字好听,但是京城里的人却全都从这个名号已经新晋皇后的反应中,嗅出了一抹不寻常的气息。

身为预言了大祥瑞的人,不但没有得到任何嘉奖,反而是被一道圣旨变相软禁在了济慈观当中。

而身为亲姐姐的皇后竟然一没求情,二没哭闹,三竟然屡次拒绝其母觐见,完全没有为妹妹求情的意思。

还有那块所谓的凰鸟神像,自运进宫后,就如同泥牛入海,不但宫中无人提起,就连程敬宗本人也是讳莫如深。

种种迹象销表明,无论是预言还是神像都不得皇帝的欢心,甚至是惹怒了皇帝。

所以京城之人不但心照不宣地远离了济慈观、远离了程家,就连想要如法炮制一些“祥瑞”的人,也悄悄地掐灭了这个念头。

在济慈观最偏僻的一处小院里,越过门口的两个守卫后,齐宣终于见到了躺在榻上的程雪瑶。

“王爷。”榻上的人发出一声微弱的声音,“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看我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若不是这个声音听起来耳熟,齐宣觉得自己不会把眼前这个面颊塌陷,嘴唇惨白的人与程雪瑶联系起来。

上一次在宫中见到时,她还是气色红润,踌躇满志,高傲得不可一世的样子。

“你怎么会变成这样?”

“王爷,”程雪瑶一副泫然欲泣的样子,“谢谢您来看我。您也知道,我一向怕冷,去年这个时候就染了风寒,为此您那时来看我,我还回绝了。如今我旧病复发,咳咳……因此,雪瑶想请王爷代我向陛下求情,准我出观回家修养。”

“这块玉佩是我当年不懂事,从姐姐那里偷拿的,如今也该物归原主了。”说罢,她伸出手,将玉佩递了过去。

有那么一段时间,齐宣曾想过把这枚玉佩拿回来,毕竟那是他当年留给元瑾汐的信物,有特殊的意义,不想让它落在别人手里。

但如今,这枚玉佩在他眼里,已经变得污秽不堪。

“王爷这是还在记恨于我么?”她的声音透着满满的委屈,“虽然,我不是那个人,但再怎么说,你也曾经真心实意地关心过我,难道王爷真的要眼睁睁地看着我死在这里么?”

一番话说完,她又是一通咳嗽,咳得撕心裂肺,看上去可怜又凄惨。

只可惜,这些在齐宣眼里都是无用,无论她表现得有多可怜,只要他一想到元瑾汐差一点实在她的手上,他对她就只要厌恶,而没有半分同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程雪瑶,本王一直有个疑问,”齐宣缓缓开口,“元瑾汐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何要找人加害于她?”

程雪瑶明显地慌乱一下,但还是强自镇定地说道:“王爷在说什么,我怎么不懂?”

“上元灯节的绑架,泗水河上的刺杀。你找的刺客已经把一切都交待了,整个京城都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只有你自己还在认为是神不知鬼不觉。”

“怎、怎么可能?”程雪瑶不敢相信,那件事到现在已经快过去一年,她以为早就事过境迁没人在意了,却没想到齐宣一直在隐忍。

而她竟然还想要让他去替自己求情。

“不,我什么都没做,一定是那人胡说八道。我什么都没干。”

齐宣眯了眯眼睛,但心里并没有过于动怒,因为这个情景完全在意料之中。

“你可以不承认,本王也不需要你承认。你就在这里终老吧。”说完,转身就走。

“你给我站住!”程雪瑶猛地爆发出一声喊,蜡黄的脸上显现出一抹不正常的潮红,她知道自己完了,心里最后一点希望消失后,恨意也全都爆发开来,“齐宣,你明明早就该死,为什么还活着,为什么?”

此时的她完全被愤怒和恨意吞噬,眼睛里满是恶毒与疯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饶是齐宣知道她恨他想让他死,但也没有想到她的恨意竟是这样的深,“程雪瑶,本王自认从没做过任何对你不起的事情,你为何如此恨我,非要我死不可?”

“因为你本来就该死。你本该在去年这个时候出发前往江州,然后在泗水河上遇刺身亡,死讯在除夕那天传回京城。”

本该?齐宣眉头深深地皱起眉头,去年这个时候,若不是遇到元瑾汐,他还真就会下江洲。

可是那件事是皇兄秘密吩咐他的,就连旨意都是派人现传,他连身边的严陵都没有透露,程雪瑶又是怎么知道的?

而且她为什么就那么笃定他会再泗水河上遇险?这半年来,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她与夏兴昌或是夏家的任何一个人有联系。

“你怎么知道我那时要下江洲,又如何得知泗水河的事情?”

“哼,我就是知道,因为我是天选之人!”程雪瑶眼睛重新有了一丝光,“你们把我囚禁在这里,要遭报应的!”

“程雪瑶,如果你还想出去,那就说实话,不要在这里装神弄鬼。”

“哼,你以为我会信你的鬼话,你若想知道真相,就乖乖把我放了,不然你就一辈子蒙在鼓里,一辈子也不可能知道真相,哈哈哈哈哈哈……”

程雪瑶笑得极其癫狂,心里有一种报复的快感,重生是她最大的秘密,不管是谁,都不可能猜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