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页(1 / 1)
('
“深入浅出,刘基的功底还是很不错的!”
而他抬头,却发现朱棣,朱樉等人,翻着许存仁编撰的课本,也是看得津津有味。
宋濂笑道:“许存仁那老家伙,也是有本事之人!”
他将刘伯温的书交给皇帝,又从其他皇子那里得到一本课本。
“小学,一年级?”
宋濂将这些手稿打开,发现里边居然还有图画,难怪那些皇子看得津津有味。
“此方法为取巧……,许存仁倒是用心了!
等等,有点意思……”
宋濂从书中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抬头望向朱元璋。
朱元璋笑道:
“先生也发现了,这件事回头再说,先评价内容本身!”
宋濂道:“这书的内容,比起刘伯温那本,相差万里,似乎不用评价了吧?”
朱元璋道:
“既然许存仁送上来的东西,有十几本,那就把该评价的都评价完!”
闻言,宋濂点头,继续翻阅算学课本。
一本不行,他开始砍二年级,三年级……
等到看完六年级,宋濂的脸色已经变了!
等他拿到中间的三本,上边写着《中学算学,一年级》。
翻阅完中学算学,宋濂又看了三本《大学算学》。
将这些都看完之后,宋濂倒吸一口气。
“你们都不必告诉朕答案,等刘伯温和许存仁进来,再给他们说……”
朱元璋说过要给二人公平,他就不会主动引导众人的意见。
他说完,让太监将许存仁和刘伯温引进来。
“臣刘基(许存仁)拜见陛下,太子殿下,诸位皇子!”
“你们二人平身吧!”
刘基和许存仁起身,却发现宋濂在朝着他们笑。
宋濂也是二人好友,二人抱拳,算是打过招呼。
“今日你们二人都送来算学教材,朕都看过了,而且赶巧宋先生和诸位皇子也在,朕就让他们一起看看……
朕觉得这两本东西都挺好,就是要放在国子学当教材,刊印天下,总要选出一种为主!
刘基,许存仁!”
“臣在!”
二人被皇帝点名,赶紧躬身。
“算学这东西朕不懂,今日朕就将决定权交给在场诸位,咱们先听听他们的意见,再由你们两个人阅读彼此的课本!”
朱元璋说完,首先问几个孩子:
“你们喜欢许先生的很多的课本,还是刘夫子的!”
“我喜欢许先生的!”
“我也喜欢许先生的!”
诸位皇子毫不犹豫,直接选了张异的教材。
朱棣大喊:“许先生的课本里有很多插画,好看……”
刘伯温脸色未变,只是望向朱标。
朱标笑道:“本宫也觉得许先生的课本不错,当然刘先生的也很好,但我个人更喜欢许先生的……
当然,本宫才疏学浅,几位弟弟也是童言无忌,
我们的好恶并不重要,还是要听听老师的意见!”
众人的目光自然而然转到宋濂身上,宋濂低下头,沉思。
刘基看到他的动作,瞳孔微微缩了一下。
果然,宋濂抬头,道:
“臣选择许存仁的课本……”
“什么?”
刘基没有吃惊,许存仁倒是大吃一惊。
“许老你自己都料不到?”
宋濂见许存仁这模样,啼笑皆非。
他和许存仁和刘基都很熟,所以说话也直接一点:
“本来进门之前,我心中的答案是刘夫子,不过后来想想,老夫却还是选择了许老的本子!
至于其中理由,想来刘基你自己也很疑惑,那你为什么不看看这些课本呢?”
他输了?
刘基没有发怒,他带着疑惑,从太监手中接过张异编写的课本,然后从一年级开始看起。
就如所有人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刘伯温对这些东西不以为然,然后他翻开二年级,三年级……
最后一路翻到大学。
许存仁没有去翻看刘伯温的书,御书房里,就只有刘基认真翻阅课本的声音。
等了好一会,刘伯温合上课本,说了一句:
“老夫输了,心服口服!”
他脸上不见恼怒之色,只有由衷的佩服。
“难怪那小子敢跟我打赌,他一开始就知道老夫的路子会走错,果然是个奸滑的小道士!”
刘伯温笑起来,笑得很开心,却丝毫没有因为输了跟张异的比试而恼羞成怒。
“小道士,这书不是许存仁编的?”
宋濂,诸位皇子闻言,惊讶万分。
刘伯温没有理会他们,而是对着皇帝说:
“臣自负聪明,却被一个小道士给耍了,他激起臣的胜负心,让臣在跟他的比试中尽了一些力!
可臣独独忘了,身为一个师者,应当为学生做什么?
师者,传道授业,而臣这本算学课本,只是炫耀自己的学识,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
这种自娱自乐的课本,若是拿出去教导我大明学子,当属误人子弟!”
刘伯温将自己编撰的书从许存仁手中抢过来,直接用力,撕成两半!
他如此决绝的动作,让在场中人大吃一惊。
“刘基!”
“刘夫子!”
见宋濂,朱标、许存仁等人的模样,刘基笑:
“诸位朕以为,刘某是那种没有胸怀之人?
那小道士编撰的课本共十二册,由浅入深,自成体系,其分成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又各自分了等级。
这种新奇的方式,我初看不以为然,只是后来细细品味其中的内容。
小学相当于蒙学,为算学启蒙,但它从一年级出发,对应五六岁的孩童,到六年级的,次第分明!
再到后来的中学,大学,每一份知识都是环环相扣!
比起刘某炫耀自己的本事,这十几本课本,才称得上是传道授业的教材!
教书育人之本质,是让学生理解,明白自己所学的知识,小道士的课本做到这一点,而且做得非常好,
臣不及,臣输的心服口服!”
刘伯温说文,朝着皇帝跪下。
宋濂,朱元璋二人对视一眼,朱元璋道:
“看来,你对张家那孩子的评价比朕还要高!”
“只说课本里的内容,臣自认为不差,但比起张异这些课本背后的深意,臣不及!
别的不说,就是这些点点,是什么?
臣感觉似乎是某种断句的方式!”
宋濂、朱元璋等人其实也发现了张异此次书写课本的时候,有一些奇怪的标点符号。
类似的符号,明朝并不流行。
刘伯温见多识广,隐约从古籍中看到以前似乎也有人使用过这种东西,但终究还是没流传下来。
“也注意到了,陛下让老夫先别问,许存仁,你知道吗?”
许存仁一脸懵逼,回:“其实臣也忘了问了!”
宋濂道:
“陛下,刘老,许老,你们几个在这里说谜语,却要照顾一下我这个局外人……”
众人闻言,哈哈大笑。
许存仁主动站出来给宋濂解释:
“宋先生你有所不知,这份算学课本,并非老夫所著!
你也知道老夫哪懂什么算学,最近为了找几个算学老师,我都跑断了腿!
这课本,其实是我学生,龙虎山嫡传二公子张异的手笔,好让先生知道,其实算学入科举,也是张异提出来的!”
宋濂闻言,脸色大变。
他其实也是反对算学入科举的一员,只是皇帝将这件事推动之后,一切已成定局。
宋濂接受许存仁推动算学入科举,并不等于他喜欢一个道士干涉科举!
宋父子脸色微妙的变化,朱元璋也收在眼底。
虽然张异不可避免的,逐渐出现在应天府的舞台世上,但龙虎山的底色和那些士大夫对龙虎山的偏见,似乎并未改变。
许存仁知道这件事也瞒不住,只能为自己找补: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