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页(1 / 1)
('
人的本能,会让您本能想要打压我!
如果我是一个值得您老重视的对手,大概您后边自省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愤怒影响自己的决策,比如您要是面对李善长,您估计就不会犯下这个错误!
可是归根究底,是因为您看不起我,所以你不会因为我这个小人物反省。
你也不会觉得胜我是多难的事,自然不会在那本课本上用心!”
张异一番话,换来刘伯温的沉默。
真相跟他猜想的其实没有什么不同。
一本关系到未来万千学子的课本,他跟张异各自出了一份。
他选择了高屋建瓴,而张异选择了下里巴人,循序渐进。‘
以他的地位和关系,但凡他那本东西只是差张异的课本一丝半点,宋濂和其他人都不会选择这小道士的课本。
而张异胜出的原因恰恰就是他的赤诚。
张异选择了跟刘基完全不同的一条路,他将算学中那些复杂的东西掰碎了,揉烂了,
然后以一种看似愚蠢的方式,从小孩,到少年,到成年,每一个阶段该学习什么,该掌握什么
一点一点,不厌其烦地传授给学生。
十二本书,三个人生阶段,经历十二个年级。
这才是一套真正能影响千秋万世的,让学子受益的教材!
这才是他输得不明不白的原因。
“这次刘某输得心服口服!
虽然我心里还有一些不服气,但既然是刘某大意了,那我就愿赌服输!
你我并没有立下赌注,不过刘某不是小气之人,你若有什么要求,只要不违背天地良心,我可以帮你办到!
不过,在这之前!”
刘伯温站起来,郑重其事,朝着张异行了一个礼。
“老夫为那日的言语道歉!”
孔讷,在一边偷看的邓仲修全部傻眼了。
合着刘大人过来,是为了给张异道歉?
孔讷望向张异的目光已经有了一丝崇拜之色,那可是刘中丞啊,自己这位同窗也太厉害了。
张异见刘伯温如此动作,也是一愣,不过他笑起来。
大明未来的诚意伯刘基,终究还是个磊落之人。
不过他没有假惺惺起来回礼,而是生生受了刘伯温的礼。
这礼,不是给他张异的。
是他背后的龙虎山,或者天下道门!
“刘大人,请允许小子纠正您一个观点!”
张异等刘伯温拜完,才跳起来回礼:
“那就是,您就算不轻敌,你这场比试也输定了!”
第一百四十四章 效率,效率,还是他妈的效率
张玉这句话,狂得没边!
在刘基已经认输的情况下,他未免显得咄咄逼人。
孔讷和邓仲修听到这话,头皮发麻。
孔家子更是拼命给张异使眼色,劝他得饶人处且饶人。
刘伯温闻言不能不喜,不过看张异认真的眼神,似乎不会退缩。
张异的坚持,有他自己的道理,也有他的自信。
他所谓的课本,其实并不是他写的,而是抄了未来自己曾经学过的教材。
这可是经历了多少人的心血编撰,又不知有多少人卷出来的东西,这种荣誉感,并非张异一个人的。
刘伯温也许是天才,可张异背后代表的是未来的人民群众。
如果今天刘伯温的认输,只是承认因为他大意了才会失败,那就太瞧不起编纂教材的那些人了。
刘伯温再厉害,如果他说只凭借他的学识和聪明,就能胜过千万人一代代努力的结晶,那张异绝对不答应。
老刘:……
这个孩子是一点都不给别人台阶下呀,不但如此,他还是在台下挖坑那种!
娘的!
若不是他也有几十年读书修出来的修养,他说不定还真会骂娘!
不过转念一想,老刘却不得不承认。
就算是他认真去编撰,他也绝对编不出一本比张异更好的教材。
不是时间不够,也不是他刘伯温不够聪明。
而是张异那些教材的底层逻辑,也许才是真正的教育……
插图、文字,思考、练习,还有那奇怪的符号和标点……
这些后世习以为常的东西,放在这个时代,其实都算是降维打击。
古人也传道授业解惑,但现代教育创造出来的教育学,并且以教育学去指点,实践的事物,其实已经是另一种层面的东西。
如果不是张异去坚持,刘伯温大概还要很久之后,才会明白那十几本《算学》课本的珍贵之处。
但此时,他彻底领悟了。
“老夫同意你的看法,就算让我重新出一份教材,可比不上你手中那份!”
刘伯温很坦荡,一旦他认同张异的观点,认错这种他并不会觉得丢人。
确认了老刘输得心服口服。
张异收起自己倔强的态度,变得笑嘻嘻。
“好了,大家都坐下来喝茶嘛,何必搞得紧张兮兮的!”
刘基:……
孔讷:……
邓仲修:……
也不知道谁才是罪魁祸首。
“您老还有事?”
张异刚坐下来,就准备送客。
在他看来,反正大家事情都解决了,也不太可能成为朋友,不如早点散了?
老刘表情不变,他需要脸皮厚的时候,可以完全无视张异的暗示!
“有几个问题,我不懂!
这些是什么?”
刘伯温在纸上留下一些符号,张异看着笑:
“这是标点符号呀!”
“标点符号,似乎古书上也有?”
“先秦的时候就有,而且《说文解字》里也有收录,只是你们这些读书人不用而已!
一个个装神弄鬼,沉迷断句,自以为牛逼,其实就是扯几把蛋的事!
其实就是不想说人话,
明明是可以提升效率的事,却放着不用,现在还跑来问我是什么意思?”
张异口中嘟囔,手里却将逗号,句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的用法教给刘伯温。
刘伯温听他抱怨,觉得颇为刺耳。
但他一想,好像也是这个道理。
断句这种事,有时候在文人的圈子里,却当成一种技巧去炫耀。
因为古书没有标点,不同的人去断句,其实可以衍生出许多意思。
许多人还会因为断句不同,争吵个好几年。
以前刘伯温对于这件事习以为常,可张异骂出来之后,他也觉得这种事似乎……
没有太大的意义。
“著书立作是为了什么,为了讲清楚自己的道理,可是因为断句不同,他的话可能会被曲解成好多意思。
这真的就是作者本意吗?
贫道文化浅薄,所以发现有标点符号之后,可是觉得太香了!
至少我想说什么就表达清楚,不用让学生去猜,去学断句
人生苦短,读书已经够痛苦了,为师者不想着去减轻后人的负担,却要制造他们阅读的成本!
这不是教书育人,这分明是吃饱没事干!”
张异吐槽起来就没完没了了,刘伯温频频皱起眉头。
虽然他承认张异说的有道理,但这家伙说话太难听了。
皇帝对张异的未来有期许,但从张异的话语中,他完全没有站在读书人的立场之上,而更像是一个旁观者。
这种态度,并不让刘伯温喜欢。
那本算学课本上的“易先生”的名号,是他和宋濂等人对张异未来的期许。
现在的他是道士,未来如果他成为读书人,取了功名。
就算《算学十二册》的真正作者未来被曝光,已经是儒家中人的张异也会留下一段美名。
可如果这家伙就是个摆明车马看不上儒家的道士,那画面刘伯温都不敢想。
所以他就算再怎么认可张异的吐槽,却忍不住反驳:
“你说得虽然有几分道理,但历代先贤更加注重的经学本身的传承,而不是那些盘根末节!
你能发现标点符号的作用,虽然算是大功一件,可也不能以此来攻击其他人!”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