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页(1 / 1)

加入书签

('

要么,将有用的知识分享出去,能切实改变百姓的生活!

就如种痘法一般,百姓看得到好处,才能真心信奉……

甚至,他们无需信奉道门,只要留下一些对咱们的好感就够了!”

张正常眉头皱得更深,张异说的这些,犹如空中楼阁一般。

什么叫做能改变百姓的知识?

他真以为众人都如他自己一般,拥有许多神奇的本事?

“山医命相卜,道门五术中有许多能挖掘的东西,咱们不一定要求每个人都像我,但只要挖掘,总有人会有一些真正的本事!

别的不说,道门中读书识字的道人不少吧,知识在这个时代,就是最好的财富!

就看爹您舍不舍得去做!

能做,咱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譬如,去年皇帝推行简体字……

孔家和朝廷虽然不予余力推广简体字,可是这效果一直不好!

民间的士大夫集团,有太多人去抵制这种新生的文字!

也许咱们可以作为皇帝推广简体字的突破口……”

张异的提议,是老张从未设想的道路。

知识的传承,从来都是在儒教的专利,哪里轮得到道士来插手这件事?

且,道士办学?

这是嫌龙虎山不够招摇是吗?

张异呵呵笑:

“爹,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不过我有自己的计划!

你可知道,我和黄叔叔最近弄出一些好东西……

这就等开春去实现了!”

张异粪丹这种土制复合肥的方法说给老张听,老张愣住。

能提高亩产量的方法,这不就是对百姓有用的东西?

什么叫做氮磷钾,还有用无机物制作成肥料。

这些都是老张并未涉猎的东西,其实无机物入肥,大明并非没有人制作和使用。

还是那句话,推广……

张异的想法,就是以龙虎山为平台,正一道遍及天下的道观,就是独属于龙虎山的网络。

以前龙虎山未必对门下的道观有多少控制力。

可如今皇帝禁绝僧道,和尚道士都被朝廷关在道观里,不能随意外出。

唯有张正常手里的度牒,才是这些人能出去的关键。

龙虎山对门下的控制,前所未有。

这就给张异改革龙虎山的体制提供了基础。

简而言之,老张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得干。

不干,不说收去度牒,只是老张一个不让人出门,就足以让这些道士叫苦连天。

“粪丹,粪丹……”

张正常自己就是个地主,对于能提升粮食产量的东西,他自己也十分喜欢。

他也明白如果张异说的粪丹,哪怕就是对粮食产量的提高哪怕一成,这背后的意义,绝对不下于种痘法本身。

甚至对于许多农民来说,种痘法不一定影响他们的命运,毕竟华夏百姓与天花抗争多年,许多人早就有了免疫力。

天花不一定会触及他们是私人的利益,但粮食产量肯定能。

老张满心欢喜:

“这就是你说的,取悦百姓的手段?”

“对!”

“其实咱们道门可以做的还有许多,比如编纂历法,指导农耕……

类似的手段,其实只要发掘的话,哪个炼丹的道士手里没有几个绝活?

刚好这些人被关在道观里,无事可做!

他们也有动力去做这些事!

在冶金,化学之类的分支,我相信咱们道士大有可为。”

“可这和你说的推广简体字又有什么关系?”

张正常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张异回答:

“既然是传授技术,百姓听不懂很正常吧?

如果在传授技术的过程中,教导他们一些文字,也很合理吧?

简体字适合传播,哪怕只是简单的教导一部分人认知!

这对于个人的命运来说,很有可能也是颠覆性的!

如果运转的好,像皇帝求个旨意!

咱们正一道的道观,完全可以办学!

当然,咱们不教那些高高在上的之乎者也,咱们就是为了将自己的技术传承下去!

这样一来,也不用被那些士大夫阶层警戒!

简体字的推广合法,他们说不得什么?

至于技术宅类的知识,他们也会当成小道,看不上眼!

可这些小术,是实实在在能取悦百姓的东西!

这就是,我道门压过佛门的关键!”

老张神情恍惚,他还是有点不懂,不过这并不妨碍他认可张异的想法。

“你放手去做,我听你的!

贫道现在就进宫,跟皇上聊一聊!”

要做这件事,不跟皇帝说一声是不行的。

不然一个不好,被人参一本,就够他喝一壶。

张正常被张异说服了,哪怕道理上他一知半解,但张异的本事,过往有无数事例证明。

交代张异帮自己看着,老张径自入宫求见皇帝。

朱元璋在御书房接见老张。

皇帝见老张第一句话,却是笑道:

“你儿子帮你出气了?”

第十六章 操弄人心,降维打击

“皇帝您什么都知道!”

张正常讪笑,慧昙前脚刚走,皇帝已经知道了永寿宫中发生的一切。

“朕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什么都知道?

就说这慧昙的主意,朕就不清楚!

这人呐,想要六根清净谈何容易!

朕当年也想六根清净,可是肚子都吃不饱,只好出去造反了!”

张正常知道皇帝是借当年皇觉寺当和尚的经历,给自己一个不是解释的解释。

老张微微松了一口气,纵然他不想,他和朱元璋因为张异走的近,却也跟这位帝王产生了一丝类似朋友的友情。

虽然张正常明白,将老朱当成朋友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

但人的感觉是很难被理性控制。

在奉天殿,他见识了庙堂的残酷,也见证了皇帝的立场。

虽然刘伯温为他解释过,但终究还是不如朱元璋的态度更能安抚人心。

老张登时感激涕零,朱元璋看了他一眼,说:

“你有什么事,赶紧说!

封神这件事是你提议的,若是办不好,到时候慧昙和别人找你麻烦,可别怪朕不帮你!”

张正常闻言,赶紧回:

“礼部的大人们已经安排好了,臣全力配合……

臣这次来不是为了此事,乃是……”

张正常没有多废话,直接将张异说过的话告诉老朱。

“他要以正一道为平台,推广简体字?”

简化文字这件事,由孔家起头,皇帝推行,在去年就已经颁布圣旨推行下去。

可是这件事的推广难度,比朱元璋想象中要麻烦。

倒不是说那些读书人反对,这次反对的人不多,至少明面上,并没有多少人去公然对抗这件事。

可是士大夫阶层,大抵对简体字还是兴趣缺缺的。

除了朝廷要求必须用简体字的地方,其他压根不用。

至于推广,各地书院少有进行。

且简体字当初推广的另外一层意思,是减少教化的成本……

如果用张异自己的话说,那就是降低文盲率。

这个目的才是张异舌灿莲花,说得天花乱坠之后最深层的原因。

只是唯有这一点,却实行起来最难。

教化说起来简单,可是教化需要人去执行。

但真正有动力去改变底层知识结构这种事,属于吃力不讨好的范围。

读书人求功名利禄,十年寒窗时间都不够,

又有几人回真正舍身教育?

且,又有多少百姓,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情况下,还有心思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老朱不急,因为他也明白这是需要十年,数十年去潜移默化的改变。

可是张异重新解构道门,却在佛道之争的历史中,找到一条所谓带着道教破局的道路。

朱元璋对张异的了解,比张正常这个父亲更多。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