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页(1 / 1)
('
他一眼就看出,张异是不是真心帮道教这件事待定,可张异却是很认真想要将简体字给推广下去。
“这小子,为了自己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
连你这个老爹都利用上了!
正一道作为平台呀……”
朱元璋对于【平台】这两个字的意思,已经吃得透透的。
他低头思索张异的说法,想想其实还真有道理。
张异推广简体字的目的,不管他如何忽悠孔克坚!
老朱心知肚明,他压根不是想要一个儒家壮大,人人都得教化的世界。
他期望开启的,是以匠人为根基的,将技术转化成科学,再让科学去改变生产力,最后改变生产关系……
这家伙,就是个热衷改造世界,但偏偏以为自己很低调的小疯子。
老朱相信,既然张异提出这种看法,那他就真的有认真考虑过。
天下道观,老朱并不知道有多少。
但正一道的道观,南方州府,下到县城,有一家正一道道观大抵是没错的。
道士身为上九流的一员,不能说道士都是读书认字的人,但相比其他百姓,文盲率就很低。
如果道士愿意出来办学,好像确实可以绕开那些读书人,去推广老朱想要推广的东西。
只是凡事有利必有弊,朱元璋不着痕迹地看了老张一眼。
张异所想要做的事,先不说有没有效果,如果有效果,那对于道教的威望是前所未有的提高。
龙虎山的威望提高,并不符合朱元璋的利益。
他上台最先做的几件事,其中一个就是剥了天师府的天师位,禁绝天下僧道。
给老张松绑?
哪怕朱元璋对张异的情感不一般,却也不会因为这种事而放弃自己原来的打算。
张正常见皇帝沉吟,半天没有给出一个答案,他也沉默下去。
此时,一直未做声的朱标开口:
“父皇,儿臣觉得可以试一试,如果不行的话,再收回来不迟!
毕竟此时已经天下太平……”
朱元璋反应过来,朱标说得也没错。
这天下随着北方平定,早就定下来了,就算因为他的决定,导致道教尾大不掉。
他也有足够的力量去抹平任何可能会出现的麻烦。
既然事情可控,那为什么不试试?
“张正常,这件事朕准了!”
老张得了皇帝许可,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小子把永寿宫搞得热热闹闹的,真是早有耳闻,要是事忙,朕都想去凑凑热闹!
张正常,你这件事做得不错……”
朱元璋冷不丁给老张一个夸奖,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这苦难日子过久了,大家都想找点乐子!
你跟慧昙的暗斗朕不管,你们佛道二家的争斗,只要不伤害到朝廷的利益,那是你们自己的事!
但朕夸你的,是你不管出于什么居心,至少让老百姓乐呵!
这平安喜乐,佛门也说,道门也说!
可是朕以前就没见过哪几个去寺院的人是欢喜的!
他们都是带着焦虑,带着恐惧,去求神佛保佑!
朕有时候也想呀,这世间如果没有苦难,是不是还有神佛的香火?”
朱元璋这番话,倒是出自真心感慨。
他因为活不下去当了和尚,在这和尚庙里,也见证了众生百态。
宗教中的门道,想要骗过其他皇帝可以,但骗老朱不行。
他不仅仅是一个和尚,而且还是一个游走过四方,历练过三年红尘的和尚。
化缘三年,见证人间疾苦。
佛终究没有度走朱元璋,他在佛门中也没有找到他想要的解脱。
老朱脱了僧衣,带上宝剑。
义无反顾的选择了造反,神佛不度,唯有自度。
稍微恍神,老朱很快恢复:
“所以呀,能让老百姓乐呵的庙,就是好庙!
这大过年的,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大家的日子才有个奔头!
其实今天礼部的人来朕这边告状了……”
朱元璋一句话,让老张的心颤抖起来。
“他们说呀,说你招了了这么多人过来,就是有损形象,
且这么多人聚集,也耽误封神的进度!
不过朕已经将上奏疏的人叫过来骂了一顿,朕还是那句话!
你能让百姓进你的庙里开开心心,朕就支持你!”
“皇上!”
张正常进宫之前,他预料过朱元璋可能会有的各种反应,但唯独没有想过老朱竟然会如此看待这个问题。
君心难测,但此时感慨的老朱,至少多了一丝人味。
只是朱元璋话锋一转道:
“朕已经给你争取了几天时间了,接下来的日子,为了安全起见,你那些唱戏的摊子可以收起来了!
就明天,明天之后,专心备着封神的事!”
“是,臣必定不负陛下所托!”
……
第二日,
来自应天各处的乐子人,听到一个不好的消息。
因为封神将至,永寿宫举办的这场乐子法会,今日就是最后一天。
百姓们怅然若失,在这苦难的年代,他们大多数人已经数十年,十数年没有过过如此开心的春节。
有的吃,有的看,还不用花钱。
龙虎山上的道爷,个个都是人才,说话也好听,和药王爷手下的兵,果然都是好样的。
既然是最后一天,本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心理,百姓们迸发出更大的热情,并且因为已经是最后一天,再不占便宜说不定这辈子都遇不上的心理,
大家还奔走相告,于是更多的羊毛党也涌入永寿宫,
其他寺院,道观,欲哭无泪。
原本其他地方还有大猫小猫两三只,今天是彻底没人了。
天界寺,慧昙法师看着空落落的寺院,一时间竟没了言语……
永寿宫,朱元璋在侍卫们层层的保护下,远远看着永寿宫的景象。
“好家伙,今日张正常要破费一笔……”
朱元璋乐呵呵的,正如他昨天所言,这百姓欢天喜地的样子,他看着高兴。
“走吧,去逛逛!”
“陛下,您保重龙体!”
“陛下,这人山人海的,太危险了!”
朱元璋就要随着人流进去,却被侍卫劝下来。
老朱倒是没当回事,可是他也明白国体为重,为君王者,不立危墙之下。
于是,朱元璋只好站在后头,看着前边的热闹。
此时正是饭点,百姓们吃着张家的粥,喝着张家烧的开水。
说书先生将封神,已经到了高潮部分。
另一边的唱曲,一群人跟着哼了起来,有会唱的唱,不会唱的就送诵念药王太上。
短短几天,百姓们已经将药王太上亲切的称为药王爷……
这药王爷的名声,随着几天的集会越来越响。
最后一天,一直没有存在感的嗣汉天师,龙虎山大真人张正常第一次露面。
他挥挥手,说书先生停止说话,唱曲的生旦也不再唱曲。
百姓们的目光,一时间都集中在张正常身上。
“咳咳!”
老张有点害臊,他虽然主持过不少大型的法会,可是对着百姓们忽悠的情况实在不多。
按照张异的说法,这叫做演讲……
张正常深吸一口气:
“乡亲们,老乡们,大家过年好!
贫道张正常,为龙虎山四十二代传人!”
“是小张呀!”
张正常百姓们见过的人不多,可是大家伙莫名觉得这个被老君整天叫坐下的道长就跟邻家的亲人一般。
这种亲切感是不讲道理的,当大家会心一笑,叫了一声小张的时候。
张正常不用说什么,他只是站在那里,就有人信服。
老张本人没有觉察到这种变化,朱元璋脸色却变了。
一段唱词,一场聚会。
数万人的会场,大家会心一笑。
这种感染力,是多少高僧大德,名士高道梦寐以求的。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