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页(1 / 1)

加入书签

('

田里劳作的佃户,见到张异,纷纷跑过来。

“小地主老爷,大老爷……”

有个农户主动靠过来,朝着张异点头。

他的灵活劲,让老朱想到以前的老孟。

“他是你新的佃户长?”

朱元璋随口一问。

“老李,过来跟黄老爷打声招呼!”

被张异叫做老李的人,一脸的憨厚老实,他过来道:“见过黄老爷,见过黄少爷……”

张异说:

“本来师兄想要派个道士过来帮我,但我清净惯了,不想陌生人打扰。

这田产需要人打理,所以我就挑了个灵活的!”

朱元璋点头,不以为意。

张异的田地多了之后,确实需要一个类似管家的人物。

本来正规的道观,就跟豪门家族一般,自有专门管这个人。

可张异的道观不一样,他属于正一道的系统,却又圈地自萌。

老李想亲近伺候张异和老朱,却被便衣的锦衣卫给瞪回去。

他讪笑,活脱就是一个像钻营,却没有门路的可怜虫。

朱元璋没有在意对方,他径自走到田边。

一望无垠的田野,挂满稻穗的绿色海洋……

老朱看着眼前的情景,激动不已。

“若元末之时,老百姓人人都有这等收成,谁想造反呢……”

“叔叔说的是,可事实上,农业不管如何,终究是靠天吃饭的行业……

虽然总说人定胜天,但咱们终归还是跟老天爷夺这一线生机。

就像眼前这些良田,虽然小道已经做到最好,可如果今年风雨不顺,百姓照样要变成流民……

这世界上的底层,终究活得太过勉强!”

张异顿了一下,说:

“虽然天意难测,但若是天下百姓,家有余粮,就算偶尔有个灾年,也不至于流连失所!

其实说白了,还是上边剥削百姓,剥削得太狠了……”

朱元璋闻言有些不舒服:

“朝廷的税收已经够低了,三十税一的税率,难道还高?”

“表面上不高,可是架不住地方乡绅,勋贵们用各种法子,将天租转嫁到百姓头上!

陛下制定的税法虽然是好心,可有法可依这件事,做起来太难了……”

张异的感慨,让老朱想起二十几年前的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当年饥荒,前朝的朝廷是发下救济粮的,但终归没有一粒米,落在百姓手里。

想到此处,老朱顿时意兴阑珊。

“咱们回去!”

朱元璋说走就走,张异不疑有他,跟着他们上了马车。

“小地主老爷,您可要常来呀……”

老李还在徒劳无功的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却无人在意他。

不够,等车队走远,他的笑容,化成冰冷的杀机。

“去常府!”

老朱从清心观出来,并不想直接回宫。

他让赶车的锦衣卫,往常遇春府邸而去。

此时的常遇春,正看着书桌上的纸张,陷入沉思。

而他身边,他的妻子蓝氏,在一边念念叨叨个不停。

“老爷,您看您,差点当上宰相,却被人搅黄了……”

第一百章 老朱的求而不得,别把老常当莽夫

“那个刘伯温是吃饱了撑着,非要提什么文武分离,如果老爷能入中书省当右相多好?

徐家那位当过右相,老爷爷应该当下右相才是,

若不然,我们岂不是被她比下去……

老爷,您说句话呀!”

常遇春吁了一口气,抬头看了自己的妻子一眼:

“我跟徐达没有什么心病,倒是你自己喜欢给自己找不痛快,日前信国公夫人来访,你也板着个脸给人家脸色看。

你呀,是非要给常府树个敌人?”

蓝氏闻言,如猫一般炸毛了:

“老爷,怎么就是妾身挑起矛盾,不是徐达先给皇帝打了小报告?

他就是嫉妒老爷在皇帝面前受宠,故意如此。

那信国公夫人也是一样,虚伪得不行……”

徐达头都大了,蓝氏这性子,让人实在头疼。

他呵斥:

“妇人之见!

你这话在我面前说说也就罢了,可千万别在外边透露一丝半点,你若不要自己的命,也别把孩子们的前程给耽误了。

还有你那弟弟,他有着大好前程,你也要毁了不成?”

提起弟弟,仿佛刺中了蓝氏的死穴。

如今常府随着常遇春的病陷入了危机之中,陛下是否能对常遇春保持恩宠,是蓝氏心中极度焦虑的问题。

弟弟蓝玉,已经是蓝氏觉得最有机会接常遇春班的人。

但此时的蓝玉,在军中还没有足够的威望。

“就算你觉得我没用了,不能给你长脸,你也不要让丫头丢了机会!

出去!”

“老爷,我……”

蓝氏就想解释几分,却被常遇春轰出书房。

常遇春等夫人走了,低下头,看着桌面上的纸张,越发头大。

他受张异引导,想要给大明留下练兵之法。

本以为这种事是手到擒来,但下笔的时候,才发现真的难。

练兵术常遇春有,可将练兵术写成书,并不是他想象中那么简单……

就在他焦头烂额之时,刚才才离去的蓝氏,很惶恐地走进来:

“老爷,陛下来了!”

“陛下?”

常遇春蓦的站起来,却因为起身太快头晕目眩。

蓝氏见状,赶紧扶着他。

夫妻二人出门,赶往前院。

“见过陛下!”

朱元璋和太子朱标已经在前院候着,老常见朱元璋一身微服,吃了一惊。

陛下见他,为何还乔装出门?

不过朱元璋这个举动,却让他更是安慰。

皇帝盛装出巡,高调来常府,可能是日常的安抚群臣。

能够微服来访,方能显出常府和皇帝的亲密。

常遇春要拜下,朱元璋道:

“你身子骨弱,就不用行礼了,遇春,你身体怎么样了?”

常遇春道:

“无性命之忧了,萧先生只是让我养着病。

我如今也能独自行走,就是走的多了,会喘气……”

常遇春说到这件事,眼神落寞。

一个多月前,他还带着自己手下的大军,杀得蒙古人四处逃窜。

如今却病蔫蔫的,走路都不利索。

老朱叹息,老常虽然是就回来了,但于大明来说,那位英勇无比的大明第一猛将常遇春,似乎也死了……

不过,人能活着,总归是好事。

“陛下不必为我忧心,我也习惯了,更何况清心观那位小真人说,还有康复的可能……

我最近能缓缓活动,正跟着闺女学太极拳……”

张异?

老朱听他提到张异的名字,嘴角却忍不住微笑。

这孩子真是无孔不入,无所不在。

不过除了黑他这点让人头大,至少张异的出现,一直在帮他解决烦恼。

如果常遇春真能回归战场,他立下的功劳,不亚于北地的一场大胜。

“你也不用心急,徐达拿下大都,你也拿下上都……这大明的局势已定,只等最后一战!

如果你好的快点,还能赶上给蒙古人收尸!”

常遇春也在畅想那一天,登时露出期盼之色。

大明从夺了天下开始,一直势如破竹。

可是蒙古人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蒙古人入主中原,并不曾将中原大地,真正当成自己的故土去经营。

他们有什么好东西,也都是往北方搬,尤其是蒙古旧地,这百年来也受过不少好处。

以至于明明江南富庶,却被盘剥得给刘福通以“贫极江南,富夸塞北”的口号。

这百年来的资助,让北元就算失了中原,在蒙古依然留下不少力量。

这些力量不除,大明的边疆永远不得安宁。

“属下明白了,属下一定不负陛下所托!”

“呵呵,行,咱们找个地方聊!”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