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页(1 / 1)

加入书签

('

朱元璋对张异的态度,有利用,但也有很浓的情感在内。

他能感受到朱元璋这份喜爱,所以也不会怀疑张异的前程。

自己家姑娘爱修道,张异刚好是个道士。

说起来,好像也不算辱没徐妙云。

“朕知道你纠结,妙云那孩子,朕十分喜欢!

若不是她一心向道,朕都想跟她结亲!

朕也明白,就算她现在这样,依然有一大堆老兄弟盯着她,都想让她当儿媳妇!

你也不用给朕答案,你多接触那个孩子!”

嗯……

徐达心狂跳,徐家丫头虽然和张异走得很近。

但徐达有限矜持回京,其实没见过张异。

他也尽量避免去接触张异,免得引起皇帝猜忌。

如今皇帝主动让他去接触,算是一个意外的消息。

“自从两年前那场刺杀之后,朕要再出宫,已经不是容易的事……”

朱元璋知道徐达不解,主动解释:

“所以,你去帮我看看他,看看两年后那孩子可有什么改变?

顺便,也去看看你未来女婿!”

老朱提起张异的时候,神色复杂。

徐达读书皇帝的想法,恭敬回答:

“臣知道了!”

“不过在这之前,你帮朕见证一件事……”

朱元璋似乎想起什么,对已经远远走在后边的太监说:

“去将中书省的人,还有六部的尚书侍郎们,都给朕叫过来……”

徐达不明白,朱元璋要自己见证什么?

朱元璋卖了个关子,让人上茶,和徐达喝了起来。

不多时,李善长和其他朝廷大员,陆续前来。

“魏国公!”

大家伙见到徐达,赶紧打招呼。

徐达这次北伐虽然没有完成战略,也经历过岭北一败,但他后期的表现,也足以证明了大明第一军神的含金量。

大家伙并没有因此轻视他。

“李先生!”

徐达没有什么架子,等皇帝让百官起来之后,一一跟对方打招呼。

李善长询问皇帝:

“陛下,不知道您叫我等前来,有什么事?”

朱元璋摆摆手:

“先喝茶,不急,朕还在等两个人!”

大家面面相觑,朱元璋这个关子还要卖到什么时候?

皇帝让一行人坐下,等着最后两位客人。

不多时,沐英和平安风尘仆仆,甲胄未脱,从外边走进来。

“原来是等沐英和平安!”

李善长直觉,当沐英和平安出现的时候,事情就不太对劲了。

“父皇!”

临近年关,但玄武军主副将都回来,也不是一件寻常的事,很显然,沐英等人回来,是朱元璋吩咐的。

“你们回来了,好,好!”

朱元璋让沐英和平安起来之后,他也站起来:

“人到齐了,那朕可以了一桩公案了!”

公案?

朱元璋的话,让在场诸人面面相觑,什么样的公案?

他们心里没有答案,只能在皇帝的引领下,在宫里走着。

这段路挺远,皇帝自有车辇,其他人只能步行。

李善长身体虚弱,朱元璋特意安排他坐了轿子。

走了许久,穿过不知道多少院墙之后。

朱元璋带着他们来到一个院子,院子很大,占地起码二十亩。

他们进来,首先看到的就是已经被收割去的稻田。

“这里是皇后的花园,朕让她帮朕种点东西!”

朱元璋刚给他们解释,马皇后从远处走来:

“臣妾,见过皇上!”

在外人面前,马皇后对皇帝做足了礼数。

“妹子,你起来吧!”

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态度,却很随和……

夫妻二人伉俪情深,百官也见怪不怪。

但朱元璋提起种植,那些文官们都有种不详的预感,尤其是沐英和平安在的时候。

“本来你们带回来的番薯和土豆,朕应该早点收割,只是东西是你们带回来的,朕就等着你们回来!”

朱元璋一开口,大家感觉果然不妙,他就是因为美洲那些植物而来。

“妹子,哪些地里种了土豆,哪些种了番薯?”

马皇后没有直接回答,她用手指着两片地方。

“这边一亩是土豆,这边一亩是番薯!”

“李先生,你可记得上次朕说要封赏沐英他们,你们不同意,说是等他们从美洲拿回来的东西,证明能改变我华夏国运,再做定夺!

现在一年已经差不多过去了,这些东西有些都熟了!

要不,咱们亲眼见证一番?”

李善长嘴角满是苦笑,朱元璋果然在这里等着自己。

皇帝的性子,有时候任性得跟孩子一般。

他正要回答,却见宫里的侍卫们,却拿来许多农具。

这些农具丢在地上,老朱捡起来一把!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诸位大人,随朕来吧!”

朱元璋把外袍一脱,走上农田,就开始锄地。

他一锄头落下,李善长等人发现,地下挖出一个地蛋子!

这个是红薯,还是土豆?

众人蒙圈了。

“接着,放好,到时候朕要看看,一亩地究竟能产出多少粮食!”

挖地?

百官的脑袋嗡的一下炸开了。

他们这些人,有些人是苦日子出身,有些人虽然是白衣,却也没干过农活。

让他们种地,不是要了他们的命吗?

只是皇帝都干了,你干不干?

朱元璋的报复,来得如此别出心裁。

沐英和平安对视一眼,差点笑出声来。

平安和朱元璋相认不久,对于皇帝还有一些敬畏。

但皇帝帮自己出了一口气,他的忠诚度,蹭蹭往上涨。

“父皇,儿臣帮你!”

沐英从地上捡起一把锄头,下地!

平安有样学样!

“我也有好多年,没种过地了!”

徐达嘿嘿笑,也拿着锄头下田干活了。

一群中书省的,六部的大员,在风中凌乱。

“还等什么,拿工具!”

李善长咬咬牙,开始张罗,他自己也颤颤巍巍,拿起一把锄头。

“李相!”

胡惟庸刚想说话,被李善长给瞪回去。

这个时候,这些官员如何不知道皇帝在收拾他们?

那又怎么样?

难道还能躲过去不成?

于是一行文臣,纷纷学着朱元璋挥舞锄头,挖地蛋子。

会做农活的还好,不会做的,那真是受罪。

才干了一会,许多人的手心,都磨出了水泡。

朱元璋却如没事人一样,和徐达比拼速度。

不知不觉之间,土豆田边,地蛋子堆积如山。

这些官员还没意识到,这些东西究竟代表着什么,他们都快被朱元璋给搞死了。

好在现在是冬天,今天天气又刚好暖和一些,不然这些人可能中暑都能倒下一大片。

一亩地挖完,朱元璋扛着锄头去挖番薯田了。

文官纷纷哀嚎,不敢说话。

李善长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

但他没办法,只能拖着身子,继续……

“重八,你也是的,你就不看看李先生的年纪……”

马皇后看不过,远远提醒朱元璋一句,朱元璋似乎意识到什么,回头说:

“让李先生休息去,你们这些人要是累,也自己休息!”

李善长被带下去了,其他人可不敢休息。

皇帝还在地里干着活呢,他们要是真的跑去休息,也白混到如今的地位了。

这些老狐狸们暗暗叫苦,但只能继续跟着皇帝干。

好在,朱元璋也不是真的要弄死他们,见做得差不多了,他朝着宫里的侍卫们喊着:

“朕累了,你们过来继续!”

“是,陛下!”

老朱收手之后,让其他人也跟着休息。

这些老臣如获大赦,喜极而泣。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先贤不欺我!”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